摘要:孔安國,西漢經學大師,然現存史料對其一生記載無多且隱晦不清。經考證,孔安國當生于公元前150年,卒于公元前90年。另外,本文略考證其生平事跡。
關鍵詞:孔安國;生卒時間;生平事跡
孔安國,字子國,孔子第十一世孫,西漢大儒。作為漢代經學傳承的重要代表,加之現存史料對孔安國的一生記載語焉未詳且頗多歧異,致使歷代學者對其一生爭訟不已。本文擬考證其生卒時間與生平事跡,以求教方家。
清人丁晏認為孔安國應“生于景帝初,元狩五年三十歲,將幾四十遂卒?!盵1]胡平生在其《阜陽雙古堆漢簡與〈孔子家語〉》中以兩序為主折衷全部材料,排出一張“孔安國大事年表”,認為其當生于公元前158年,卒于公元前98年[2];單承彬認為孔安國當“略生于景帝初年(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50年)而卒在元鼎、元封之間(公元前110年——公元前105年)”[3];張固也在其《西漢孔子世系與孔壁古文之真?zhèn)巍分型ㄟ^考證并參考胡平生所列,令排“孔安國大事年表”,認為其生活年代約為公元前149年——公元前90年[4];陳以鳳在其博士論文《孔安國學術研究》中考異安國生活時間“大約在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到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間”。[5]
《孔子家語·后序》云:“孔安國字子國,孔子十二世孫,……年四十為諫議大夫,遷侍中博士?!訃刹┦繛榕R淮太守,在官六年,以病免,年六十卒于家?!盵6] 胡平生、楊朝明等先生已對《孔子家語》進行了詳細考證,認為此書不偽。雖然目前對于《家語·后序》的真實性還有待于進一步考證,筆者認為可以先假定其記載為確,再通過其他史料來驗證此論。
在《孔子家語》孔安國序中其自言“元封年間,吾仕京師?!庇捎谥G大夫為京官,依愚見可將元封元年定為安國赴京任諫大夫的時間,根據“年四十為諫議大夫”可知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時安國40歲(不惑之年任要職,符合情理),得安國生于公元前150年;又據“年六十卒于家”可直接推其卒于公元前90年。
下面筆者通過考查孔安國生平事跡來驗證上述結論。《漢書·武帝紀》載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武帝“置五經博士”[7],又據《漢書·賈誼傳》“文帝召以為博士。是時,誼年二十歲馀,最為少”[8],可知安國任博士時最少已當二十歲以上,如果武帝初置五經博士時安國即為博士,那么其生年最早當在公元前156年,符合安國生于公元前150年的推測;據《漢書·兒寬傳》“以郡國選詣博士,受業(yè)孔安國……以射掌為掌故,功次補廷尉文學卒史”[9]以及《漢書·武帝紀》中元朔五年夏六月“丞相弘請為博士置弟子員”可推知安國最晚在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已為博士。根據推測,安國當年為26歲,接近而立之年,授業(yè)兒寬當合理;又據《資治通鑒·第十八卷》載安國為博士時在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此時安國23歲,風華正茂,亦當合理。
《漢書·儒林傳》稱“安國為諫大夫,授都尉朝,而司馬遷亦從安國問故?!盵10]又據“武帝元狩五年初置諫大夫”以及《孔子家語·后序》中“年四十為諫議大夫”,可推知安國最早在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為諫大夫,此時間符合筆者推測(公元前110年為諫大夫)。
《漢書·地理志》稱元狩六年武帝初置臨淮郡,又據“元封年間,吾仕京師”(意為太初年間離開京師),筆者推測安國在太初元年(前104)離京出為臨淮太守,在官六年,天漢三年(前98)以病免官?!稘h書·楚元王傳》記“及魯恭王壞孔子宅,欲以為宮,而得古文于壞壁之中,……天漢之后,孔安國獻之,遭巫蠱倉卒之難,未及施行?!盵11]武帝時期的巫蠱事件共有四次:元光五年、太史元年、征和二年春以及征和二年七月。后三次巫蠱事件皆在天漢后,筆者推測孔安國當在征和二年獻書于朝,無奈遭巫蠱事,未列于學官,翌年帶著遺憾逝去。此推測符合《孔子世家譜》中安國“自博士遷臨淮太守,六年以病免”的記載。
根據上述考證,試排“孔安國生平事跡”如下:
?。?)漢景帝七年(前150),1歲,孔安國出生。(2)景帝中六年(前144),6歲,少學《詩》于申公。(3)景帝后三年(前141),9歲,魯恭王壞孔子宅,得孔壁古文,安國悉得其書。(4)武帝建元五年(前136),14歲,武帝初置五經博士。(5)元朔二年(前127),23歲,安國為博士,秩比六百石。兼為侍中,秩比兩千石。(6)元朔五年(前124),26歲,武帝下詔勸學興禮,為博士官置弟子員。兒寬受業(yè)安國。(7)元狩五年(前118),32歲,武帝初置諫大夫。(8)元狩六年(前117),33歲,武帝初置臨淮郡。(9)元封元年(前110年),40歲,仕京師,為諫大夫,秩比八百石。編集《孔子家語》,授都尉朝,司馬遷亦從安國問故。(10)太初元年(前104),46歲,出為臨淮太守,秩比兩千石,在官六年。(11)天漢三年(前98),52歲,以病免官。(12)征和二年(前91),59歲,獻書于朝,遭巫蠱事,未立于學官。(13)征和三年(前90),60歲,卒于家。
注釋:
[1][清]丁晏:論語孔注證偽[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40.
[2]胡平生:阜陽雙古堆漢簡與《孔子家語》[A].見:國學研究[M]第七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526.
[3]單承彬:論語源流考述[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114.
[4]張固也:西漢孔子世系與孔壁古文之真?zhèn)蝃J]史學集刊,2008(2).12—19.
[5]陳以鳳:孔安國學術研究[D].山東大學博士論文,12.
[6][魏]王素注:孔子家語[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09—110.
[7] [8] [9] [10] [11] [漢]班固:漢書[M].中華書局,2007.
(作者簡介:梁 晨(1988-),女, 山東泰安人,山東師范大學齊魯文化研究中心2011級歷史文獻學專業(yè)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