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年關越來越近,我們卻不能興高采烈地跟婆婆說一聲:
“媽,今年我們回去過年?!币驗槔衔荻焯洌⒆佑中?,我們已經(jīng)連續(xù)幾個春節(jié)沒回去陪婆婆了。
婆婆一輩子過得不容易:幼時天資聰穎,卻姊妹眾多無錢上學;天性要強不肯服輸,卻疾病纏身一度無法照顧自己;兒女好不容易長大了各自成家,丈夫卻癱瘓10 年后撒手而去……
婆婆生了兩兒三女。讓她驕傲的是,孩子們都活下來了;讓她更驕傲的是,兩個兒子都跳出“農(nóng)門”落在了城里。但這也導致了她修個開關、換個液化氣,都得在院子里叫毗鄰而居的堂侄。我問過婆婆:“看著別人家兒子在父母身邊守著,眼饞不?”婆婆嘆口氣:“說不眼饞是假的。”我再問她:“要是兒子在身邊卻喝酒、打架、賭錢,你還眼饞不?”婆婆笑了。婆婆不到30 歲得了強直性脊柱炎,脊柱變形導致腰彎背駝,但是因為兒子們有出息,婆婆的腰桿在村里是很硬的。
因為婆婆生病,大姑姐格外受累,5 歲就開始給一家人做飯,個子矮夠不到鍋沿,就踩著板凳炒菜。如今,年屆50 歲的大姑姐,每次當著婆婆提到這些還委屈得一把鼻涕一把淚,而這些往事,
也會讓婆婆一整天的心情都好不起來。
其實,作為一個母親,婆婆肯定要比大姑姐有更多的無奈。早年間,在山東農(nóng)村,糊口是頭等大事。我聽婆婆說,有一年,生產(chǎn)隊分了點豆子,婆婆尋思著磨成豆面做餅。正推著磨,發(fā)現(xiàn)磨盤磨出的不是豆粉,改豆汁了——原來不到2 歲的兒子坐在磨盤上尿了一泡尿。但糧食太珍貴,絕對不能丟,婆婆
還是做成豆餅全家人分著吃了。
老公的小姨找到了婆婆年輕時照片的底片,婆婆沖洗了,給我們一家寄了一張。照片上,20 歲的婆婆,梳兩根大辮子,丹鳳眼,瓜子臉,擱現(xiàn)在也是美女。婆婆的娘家在軍港邊,經(jīng)人介紹和當水兵的公公戀愛。本來公公可以提干,但一次出海中,艦艇出現(xiàn)故障,艇上的人只有公公和班長逃過一劫。公公自此決意復員回家,婆婆于是從日子好過的沿海,到了貧窮的內(nèi)陸山地。直到她生了幾個孩子,村里人還提醒公公:“可不敢讓這媳婦回娘家,一走就不回來了?!?/p>
雖然在農(nóng)村待了大半輩子,但婆婆從來都不是個普通的鄉(xiāng)下老太太,用通情達理形容她太俗,用洞燭世事形容她又太迂腐。婆婆的身上有一種力量,讓人愿意親近。鄰居親友中,有兄弟反目或者婆媳不和的,都到她這里開解。
12 年前,我跟婆婆第一次見面,從此我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婆婆的“待媳之道”:對兒子好,不如對媳婦好。這的確是一條智慧的“曲線之路”——對媳婦好,既有利于搞好婆媳關系,還會讓媳婦把這份好加倍傳遞到兒子身上。我愛吃芋頭,婆婆就讓大姑姐買了一麻袋,單挑出好的,留著等我回來蒸給我吃;我愛吃地瓜干,婆婆就親自曬……到后來,我都怕被她知道我愛吃什么,因為她但凡知道,就想方設法找來讓我吃個夠。
我們兩個媳婦都請婆婆到城里住,她不肯。我想出錢給婆婆蓋棟新房子,她還是不肯?!耙俏疫€60 歲,你們不給我蓋新房我都不答應,現(xiàn)在70 多了,沒必要浪費錢?!逼牌耪f。
2012 年國慶節(jié),我窩在婆婆家的土炕上看書,忽然領悟到她為什么不愿意拆舊蓋新。除了替我們省錢之外,在這里,婆婆從最好的時光一路走來,這里有她最熟悉的氣息、光影和記憶。即使修補房子,婆婆也堅持“整舊如舊”。正因如此,我的孩子得以在她們父親出生、長大的房子里玩耍,這是一種特別難得的幸福。在大拆大建的中國,40 歲以上的人,還有幾個可以回到兒時的老房子?
每次我們回家,婆婆都是最開心的。她說土話,我?guī)缀趼牪欢5咳绽?,我走到哪兒,她說到哪兒。
我心里明白,那是一個老人對時常不在家的下一輩的思念。
看電視是婆婆最重要的消遣,社會新聞她知道得比我還多。要是眼神再好點,我覺得她都可以玩微博。前些天,我給她打電話閑聊,她為了省電話費,說得飛快,我當然就更聽不懂了。正說得火熱,婆婆突然
要掛電話。她說了幾遍,我總算弄明白——“電視上開始播‘房妹’的新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