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亮
礦井水災的綜合防治及防治水技術的應用
文/陳亮
煤礦生產經營中,經常受到水資源的危害,一旦出現水災,就會影響礦井的正常生產運營,給整個生產系統(tǒng)帶來不同程度的破壞,甚至造成人員傷亡。因此,做好礦井的防治水工作非常重要。通過對水災事故發(fā)生的原因進行多方面的分析,圍繞礦井水災的整體表現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有效促進防治水技術的整體提升,從而優(yōu)化煤礦井下的操作環(huán)境,保障煤礦安全生產。
1.礦井水災的分類
地面水以及地下水通過相關通道流入礦井,在涌入礦井的水流量超過一定量的時候,尤其是在超過礦井最大排水量的狀況下,就會造成礦井水災。從礦井水災的整體表現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兩種情況:
(1)地表水水災形成。在煤礦附近存在有相應的河流、湖泊、水庫、水渠等一些蓄水的工程,尤其是在自然雨季雨水量充沛的情況下,造成水位上漲,超過礦井井口標高涌入到煤礦井下,或者通過煤礦裂縫、斷層等而滲入到煤礦井下,造成水災的出現。這種地表水災由于地表水涌入兇猛,并伴隨有泥石流等現象,如果防備技術不當,就會造成淹井等現象。
(2)孔隙水水災形成。在孔隙水的形成上,尤其是在當煤層被松散而且含水的流沙層、砂礫層、粘土層覆蓋的情況下,在開采水平井下的操作過程中,煤巖柱留設不夠,就會造成冒裂帶進入到松散層。在開采前對水文條件的整體觀察不夠清晰,沒有按照含水層下回采條件留設煤柱,造成回采之后水分、砂石饋入煤礦井下。此外,在沒有按照嚴格規(guī)定的情況下超額出煤,或在煤巖柱中開拓巷道、硐室,影響整個煤層的完整性,由于年久滲水的原因,造成沖積層水以及流砂、泥沙的饋入,造成煤礦井巷的堵塞,形成空隙水災的發(fā)生。
2.礦井水災發(fā)生的條件
(1)構造斷裂帶與接觸帶。礦區(qū)含煤地層中存有數量不等的斷裂構造,它不僅使斷裂附近巖石破碎、位移,也使地層失去完整性,從而成為各種充水水源涌入礦井的通道。地層的假整合或不整合的接觸帶,由于空隙發(fā)育,當它與水源靠近時,也可能成為地下水進入礦井的通道。
(2)采礦造成的裂隙通道。煤層開采后,采空區(qū)上方的巖層因下部被采空而失去平衡,相應地產生礦山壓力,從而對采場產生破壞作用,必然引起頂部巖體的開裂、垮落和移動。塌落的巖塊直到充滿采空區(qū)為止,而上部巖層的移動常達到地表,根據采空區(qū)上方的巖層變形和破壞情況的不同,可劃分為三帶,三帶之中的冒落帶、裂隙帶就是礦井充水的良好通道。
1.惡化生產環(huán)境
礦井水災可以造成煤礦井下巷道積水,在煤礦礦床的頂板形成淋水現象,致使工作面以及煤礦附近巷道的空氣相對潮濕,使空氣流通不暢,影響整個煤礦井下的安全操作,對于設備的正常運轉也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造成整個工作環(huán)境惡化,影響身心健康。此外,水災現象的發(fā)生,能引起瓦斯積聚、爆炸和硫化氫中毒現象的發(fā)生。特別是當礦井水的水量超過礦井的排水能力或發(fā)生突然涌水時,輕則造成礦井局部停產或局部巷道被淹沒,重則造成礦井淹沒、人員傷亡,被迫停產、關井。
2.增加噸煤成本
發(fā)生礦井水災,尤其是礦井水相對較大的時候,就要增加排水設備的投入,提升綜合排水的費用,造成噸煤生產成本增加,影響整個煤礦企業(yè)的生產經營。
3.縮短設備壽命
煤礦水災對于金屬設備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腐蝕作用,影響機械設備的正常運轉,既要增加機械設備的維修費用,也大大降低采煤率。
1.做實防治水各項基礎工作
在煤礦礦井水災的防治上,要針對煤礦企業(yè)的具體生產經營環(huán)境,制定煤礦企業(yè)中長期防治水的規(guī)劃以及季度、年度防治水工作計劃,建立組織機構,采取對策措施,對于每一類礦井都要采用適用的防治水措施,做好各項基礎工作。
查明礦井或采區(qū)水文地質情況時,對于礦井的物探、鉆探、化探等先進適用技術的運用,要有明細的管理辦法,并在具體的開采過程中,要重視地球物理技術在煤礦水災中的整體應用。通過采用現代化的綜合技術進行實地勘察,要對煤礦周邊的水文地質條件、地表水、水流量的涌入等情況進行詳細的調查,并查明落差大于5m的斷層及富水性地質層,這樣,能更好地進行礦井水災的有效防治,減少災害的出現。
2.強化雨季的安全隱患排查
在認真做好井下開采的同時,對于水災害的防治也要堅持“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落實“防、堵、疏、排、截”五項綜合治理措施,尤其是在雨季到來的時候,要更加做好各項防范工作。對洪水可能淹沒的廢棄老窯井口必須按規(guī)定填實封死,或在井口澆注一個大于井筒斷面的堅實的鋼筋混凝土蓋板,嚴防地表水倒灌井下導致淹井。雨季要安排專人負責對本井田范圍及可能波及的周邊廢棄老窯、地面塌陷坑、采動裂隙,以及可能影響礦井安全的水庫、湖泊、河流、涵閘、堤防工程等重點部位進行巡視檢查,特別是接到暴雨災害預警信息和警報后,要實施24小時不間斷巡視。同時,構建全方位的隱患排查機制,形成及時撤出井下人員的管理制度,發(fā)現洪水可能造成淹井情況,要立刻停產,防止事故的發(fā)生,減少對人員健康的影響。
3.制定完善的水災害應急預案
在強化煤礦井下水災害的措施運用上,要構建全方位的應急預案,建立區(qū)域搶險排水基地,并及時增設各種排水設備,定期對各種設備進行檢修,保證設備運轉正常,提高搶險救災的能力。同時,還要加強各方面的技能知識培訓,結合煤礦生產經營中的典型水災害例子,加強對員工的水災防治知識培訓,提高整體綜合技能,制定并不斷完善礦井水害應急預案,開展應急預案的演練,使職工掌握逃生的路線。煤礦企業(yè)發(fā)生透水后,要立即啟動礦井水害應急預案,并按規(guī)定及時上報有關部門,積極開展救援工作。
1.地面水防治技術
地面防水是指在地表修筑各種防排水工程,防止或減少大氣降水和地表水涌入工業(yè)廣場或滲入井下,它是保證礦井安全生產的第一道防線,特別是以大氣降水和地表水為主要充水水源的礦井尤為重要。通過采用先進有效技術,形成地面水防治技術的成熟體系??梢圆捎煤恿鞲牡馈佌拥?、填堵通道、挖溝排(截)洪、排除積水等綜合方式,防止地表水涌入礦井。在滲漏地段采用粘土、料石等進行整體休整。
2.井下防治水技術
在井下防治水技術運用中,首先要全面做好礦井水文觀測以及各項地質勘測工作,了解含水層以及老空積水情況,對地下水源有詳實的了解。其次,要做好井下探水工作。可以在井下采掘過程中通過打超前鉆孔,對工作面頂板、底板、側幫和前方端頭的地質構造進行整體的探查,對于地勢低洼,水流疏排不出去,或洪水季節(jié)河水有倒流現象的礦區(qū),可在泄洪總溝的出口處建立水閘,設置排洪站,利用水泵向外排水。
(作者單位:山西蘭花科技創(chuàng)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大陽煤礦分公司)
(責任編輯:龐永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