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全球氣溫變化在高緯度地區(qū)比在低緯度地區(qū)更顯著,這被稱為極地溫度放大效應;對未來氣候的模型模擬結果顯示這一效應主要是由升高的溫室氣體濃度和與之相關的地表反照率反饋改變所引起.目前,多數(shù)氣候模型致力于模擬古氣候記錄中極地氣溫變化的幅度,并把這一偏差應用到對未來氣候的預測中.
Lambert等以沙塵氣溶膠為例進行模擬,結果顯示一些大氣氣溶膠在全球變化中也經歷了高緯度放大效應,這個現(xiàn)象是以前的研究所不曾捕捉到的.綜合實測數(shù)據和模型數(shù)據,Lambert等重建了全新世(Holocene)和末次盛冰期(LGM)的大氣沙塵氣溶膠濃度;基于重建沙塵濃度的輻射強迫計算顯示以往的模型模擬低估了大氣沙塵濃度比現(xiàn)代高的古氣候時期氣溶膠對極地的影響.另外,一些研究結果表明,未來在沙塵源地干旱會更加劇烈;其他大氣氣溶膠如黑碳和硫酸鹽的濃度也會繼續(xù)增長.因此,Lambert等認為在大氣氣候模型中考慮氣溶膠的高緯度效應將有助于改進對末次盛冰期(LGM)的估計和對極地放大效應的預測.
鄧彥閣 譯自Nature Climate Change, 2013-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