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玲
(重慶市九龍坡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重慶 400050)
參苓白術散加味治療小兒咳嗽54例觀察
雷 玲
(重慶市九龍坡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重慶 400050)
目的:觀察參苓白術散加味治療小兒咳嗽的療效。方法:治療組54例用參苓白術散加味,對照組46例用急支糖漿。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P<0.01)。結論:參苓白術散加味治療痰濕阻肺咳嗽療效較好。
參苓白術散;小兒;咳嗽
筆者用參苓白術散治療小兒咳嗽54例,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100例,均為我院中醫(yī)科門診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4例,男34例,女20例;年齡1~8歲,平均5.2歲;病程2周~1個月。對照組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齡1~7歲,平均4.5歲;病程1周~1個月。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痰多色白而黏,脘腹脹悶,不思飲食,精神疲乏,肢體困倦,磨牙。大便失常(包括便溏或干硬、便秘、大便次數(shù)增多不成形),消瘦(體質(zhì)量落后于同齡小兒),舌質(zhì)淡嫩,舌苔花剝、白膩或黃膩邊有齒痕,脈濡滑。體格檢查示咽部多正常,聽診可聞及兩肺呼吸音清或增粗,肺部X線檢查正常或肺紋理增粗,血常規(guī)檢查正常。
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學》痰濕阻肺咳嗽診斷[1]??人?,痰多色白而黏,胸悶或喘,脘痞納呆,身重倦怠,舌淡苔白膩,脈濡滑。
納入標準痰濕阻肺咳嗽患者。
排除標準為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
治療組用參苓白術散加味。黨參1~2袋,茯苓1袋,甘草1袋,白術1袋,山藥1~2袋,蓮子1袋,薏苡仁1~2袋,砂仁1~2袋,桔梗1袋,陳皮1袋,炒白扁豆1袋,前胡1袋,法半夏1袋。用華潤三九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中藥配方顆粒。每1~2日1劑(3歲以下每2日1劑,3歲以上1日1劑),分3~4次溫服,每次50~100mL。
對照組用急支糖漿(太極集團重慶涪陵制藥廠有限公司生產(chǎn))10mL,每日3次口服。
兩組均以連服7天為一療程,2個療程結束時評定療效。服藥期間停用其他止咳化痰藥物,忌食生冷、油膩及刺激性食物。
參照《中醫(yī)內(nèi)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臨床治愈:咳嗽及體征消失,胸部X線檢查正常。有效:咳嗽明顯減輕,痰量減少,體征及胸部X線檢查明顯改善。無效:咳嗽、體征及胸部X線檢查無明顯改變。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χ2檢驗。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l。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咳嗽病位主要在肺,故有“咳證雖多,無非肺病”的說法,但《素問·咳論》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奔雌渌K腑病變累及于肺,導致肺失宣降,肺氣上逆時,均可引起咳嗽。兒童若喂養(yǎng)不當、他病傷脾等易致脾虛痰濕阻肺出現(xiàn)咳嗽?;警煼ㄊ墙∑⒃餄瘢抵箍?。
參苓白術散為《古今醫(yī)鑒》方。方中黨參、白術、茯苓益氣健脾滲濕,山藥、蓮子肉健脾益氣止瀉,白扁豆、薏苡仁健脾滲濕。砂仁醒脾和胃、行氣化滯,桔梗宣肺利氣、通調(diào)水道、載藥上行、培土生金,甘草健脾和中、調(diào)和諸藥。全方補中氣、滲濕濁、行氣滯,使脾氣健運、濕邪得去則諸癥除。
[1]潘年松,陳平副.中醫(yī)學[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288.
R256.11
B
1004-2814(2013)04-253-02
201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