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麗
(中國人民大學 清史研究所,北京 100872)
開灤煤礦位于河北省唐山境內,是開平煤礦和灤州煤礦的合稱,至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開灤煤礦的前身開平礦務局即開平煤礦始建于1878年。當時正值清政府舉辦洋務運動的時期,李鴻章命輪船招商局總辦唐廷樞在唐山創(chuàng)辦了開平礦務局,引進西方技術開采煤炭。1900年開平礦務局被英國騙占,改名為開平礦務有限公司。為挽救敗局,直隸總督袁世凱在清政府的批準下,于1907年成立了北洋灤州官礦有限公司,準備以灤制開、以灤收開。但是在英商開平礦務有限公司的擠壓下,開平煤礦與灤州煤礦于1912年合并,成立開灤礦務總局,一直到解放后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管。開灤煤礦是中國近代煤礦企業(yè)的成功典型,研究開灤煤礦史對于近代中國工業(yè)史、煤礦史及企業(yè)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閆永增、郝飛等學者曾對開灤煤礦史的研究進行過梳理[1,2],但都是止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末或21世紀初的研究狀況。因此本文試圖對近十年來開灤煤礦史的研究狀況進行梳理,探討近些年來的研究特點,并對其未來的研究工作進行展望。
開灤煤礦史的研究大體始于20世紀80年代,最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創(chuàng)建過程、資本性質及礦權等問題。關于灤開合并,以往學術界多從外國資本侵略這一角度分析,而閆永增則從中國民族資本抵抗外國資本侵略的角度進行考察,指出在競爭中求生存與發(fā)展,是考察灤開合并中得失的主要方面。作者認為灤開合并是避免兩敗俱傷、保存和發(fā)展民族經濟力量的重要舉措,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對國家利權的維護與收回有值得肯定的方面[3]。另外,以往學者多關注開灤煤礦早期的情況,對其后期的發(fā)展較少研究。張玉英則對抗戰(zhàn)勝利后國民政府對河北平津區(qū)工礦企業(yè)的接收情況作了詳細論述,還結合國民政府的接收政策,對接收給國民政府帶來的影響進行了評述[4]。楊磊、薛世孝等人則研究了人民政府接管開灤煤礦的歷史過程,論述了開灤煤礦被人民政府接管前的經濟困難及劉少奇代表中共中央視察開灤煤礦并提出解決其困難的戰(zhàn)略思想[5]。楊磊用大量的歷史資料介紹了人民政府代管開灤煤礦的歷史過程,指出人民政府的代管是中國共產黨人對舊城市接管和改造過程中的一個創(chuàng)造,這個創(chuàng)造使一個瀕臨破產的舊煤礦成為為新中國經濟建設服務的新礦區(qū)[6]。
近年來,很多學者在堅持實證研究的基礎上,運用經濟學方法研究經濟史特別是中國近代煤礦史。梁華、張曉峒運用計量經濟學分析開灤煤礦高利潤的內在原因,指出影響開灤煤礦利潤的內在因素是銷煤量和噸煤售價。外國資本主義享有的特權保護對之也有一定影響,但不是首要原因,不能過分強調[7]。侯升峰以近代開灤礦務局煤炭經銷為研究對象,分析在近代錯綜復雜的市場條件下開灤礦務局的經銷策略,從而分析其成功經銷的重要原因。該文得出結論,開灤礦務局獨具特色的市場經銷機制,是開灤經久不衰的深層次原因之一[8]。
關于開灤煤礦的發(fā)展,大都會涉及對唐廷樞、袁世凱、周學熙等人的研究。閆永增從唐廷樞在唐山的實業(yè)活動切入,系統(tǒng)地論述了唐廷樞對唐山近代工礦交通業(yè)興起的貢獻即初步建立了唐山工業(yè)體系的雛形[9]。孫海泉對唐廷樞時代開平煤礦的投資環(huán)境與投資者的投資動機進行分析,指出良好的投資環(huán)境加上唐廷樞等人對有風險度的投資環(huán)境所作出的相應對策,使開平礦務局成為投資者向往的場所[10]。閆永增就周學熙對開灤礦權的維護即其為收回被英商騙占的開平煤礦和保護灤州煤礦的利權而進行的斗爭進行了論述[11]。蘇全有、韓潔論述了袁世凱任直隸總督期間致力于收回開平利權的運動。指出其后灤州公司雖遭開平礦務局吞并,但這并不能抹殺袁世凱為收回開平利權所做的努力[12]。何珊考察了清末“收開”運動中周學熙的活動,認為不能因為“收開”結果不盡人意而否定周學熙的努力與貢獻,在“收開”問題上,周學熙是功大于過的[13]。
開灤煤礦在近代中國工業(yè)中占有重要地位,開灤煤礦工人運動也在中國近代工人運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閆永增、陳珺對1922年開灤五礦同盟罷工失敗的主觀原因進行系統(tǒng)論述,指出主客觀因素的統(tǒng)一應是全面考察這次罷工失敗的立足點[14]。閆永增[15]、薛世孝[16]等人論述了鄧中夏、李大釗在領導開灤工人運動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姜德輝評述了民主革命時期開灤工人運動在中國工運史上的地位[17]。除了工人運動史之外,近年來有些學者對開灤煤礦產業(yè)工人的生活狀況進行了研究。閆永增分析了近代開灤煤礦工人的工資水平、生活費等方面,揭示開灤煤礦工人生活水平的低下[18]。王士立論述了唐山近代城市形成過程中產生的新的階級,指出各廠礦產業(yè)工人是市民的主體并分析了他們的工資及生活狀況[19]。
近代開灤煤礦有48年都處于外國人的統(tǒng)治之下,其中英國人統(tǒng)治長達44年之久,日軍也統(tǒng)治了將近四年。郝飛論述和分析了英日統(tǒng)治開灤煤礦時期對生產力掠奪的表現(xiàn)、原因及后果[20]。云研對開灤煤礦的外資問題進行了探討,認為開灤雖然落入外資之手,但是從長遠來看,它的作用不局限于民族權益的得失,而是外溢到經濟、政治、社會各個層面,從而對中國現(xiàn)代化事業(yè)產生推動作用[21]。
開灤煤礦帶動了近代唐山的形成及近代化的發(fā)展。劉長鎖、閆永增等人針對開灤煤礦對于唐山城市及社會發(fā)展的作用進行了論述,指出唐山城市的發(fā)展模式是以礦興市,煤炭工業(yè)推動了唐山工業(yè)、商業(yè)、金融業(yè)、交通運輸業(yè)、城市文化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基礎設施的興起和發(fā)展,促進了城市人口的集中[22,23]。閆永增還專門論述了開灤煤礦對近代唐山衛(wèi)生防疫事業(yè)的推動[24]。郝飛考察了開平礦務局與唐山城市興起與發(fā)展的關系[25]。云研通過對近代開灤煤礦的企業(yè)制度變遷、煤礦技術應用及生產與經營等方面的分析,指出開灤煤礦從國人自辦到淪落于外商之手,固然是民族礦業(yè)的一大損失,但利權喪失的另一面,是改革了企業(yè)的經營管理制度,并帶動了相關地區(qū)經濟和產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26]。
近代開灤煤礦在其生產經營成功的背后,礦難、災害頻繁發(fā)生,對礦工造成很大傷害,因此對礦難發(fā)生的原因及其救助與管理的研究很有意義。郝飛從管理因素、法制因素的角度分析開灤煤礦礦難發(fā)生的原因,指出近代開灤煤礦在生產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的漏洞以及無法可依、有法不依等因素成為礦難發(fā)生的重大隱患[27,28]。鄧紅、郝飛論述了近代開灤煤礦針對礦難進行救助及治理的措施,但因礦方利欲熏心、以命換煤導致這些措施收效甚微[29]。郝飛對近代開灤煤礦礦難的總體情況、其產生的自然原因與非自然原因及其救助與治理進行了闡述,折射出那個時代深刻的社會背景[30]。
任榮會分析了開灤企業(yè)文化的主要特征即中西兼容、南北兼容、工業(yè)性和開放性兼容、傳統(tǒng)承襲性四個特征,并分析了開灤企業(yè)文化對唐山近代工業(yè)、城市發(fā)展的促進作用[31]。閆永增分析了開灤煤礦工人“特別能戰(zhàn)斗”的企業(yè)精神在苦難中孕育、在戰(zhàn)斗中形成的歷史過程[32]。
綜上所述,近十年來開灤煤礦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進展。以前的研究多側重礦權問題、經營及發(fā)展歷程等問題,近些年較多學者研究了開灤煤礦與唐山近代化問題、礦難問題及企業(yè)文化等問題,對煤礦工人的研究也從工人運動發(fā)展到工人生活方面的研究。但是,其研究工作仍然有很多不足和可以發(fā)展的空間。我們可以看出,近十年來關于開灤煤礦史的研究成果大多是碩博論文和期刊論文,而缺乏專門的著作研究。對于開灤煤礦史還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加強和深入的研究:
第一,拓展經濟史的研究。除了關注開灤煤礦自身經濟的發(fā)展,還可以探究開灤煤礦與其他企業(yè)的競爭與合作、開灤煤礦企業(yè)管理與科技進步、開灤煤礦與華北鐵路發(fā)展的關系等內容。
第二,加強社會史的研究。如開灤煤礦與唐山社會風氣的變遷、開灤煤礦工人的福利問題及生活狀況問題、工人社團問題、開灤煤礦的宣傳工作如廣告、展覽等問題。
第三,重視文化史的研究。雖然目前有些學者對開灤企業(yè)的精神文化進行了研究,但是不夠深入,而且研究者較少。如可加強開灤企業(yè)精神的宣傳與塑造、開灤煤礦工人的業(yè)余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研究。
第四,加強比較研究。單獨就開灤煤礦談開灤煤礦的個案研究固然能加強對它的系統(tǒng)認識,但是不容易掌握它在整個華北地區(qū)乃至全國的地位,也不容易認識它與社會變遷的關系。所以我們應該加強開灤煤礦與其他煤礦如井陘煤礦、臨城煤礦、焦作煤礦、中興煤礦、萍鄉(xiāng)煤礦及東北煤礦等典型煤礦的比較,研究它在華北煤礦乃至全國煤礦業(yè)中的特點和地位。
開灤檔案館、唐山市檔案館藏有豐富的開灤煤礦史料,但對其利用還不夠充分。因為其中大部分是英文文獻,很多內容沒有進行翻譯和整理,已出版史料較多涉及礦權、經營管理及工人運動問題,對于上述研究薄弱的社會史、文化史方向的史料十分缺乏。近十年來出版的相關史料有熊性美、閻光華主編的《開灤煤礦礦權史料》,揭示了在舊中國的政治經濟條件下,從開平煤礦到開灤煤礦,其采礦權和經營管理權是如何淪為帝國主義資本家的統(tǒng)治的歷史真相[33]。此外,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檔案館還編纂了《開灤史鑒文萃》及《開灤百年紀事》,都對開灤發(fā)展歷史及重要人物事件的整體梳理[34,35]。對于其它專題方向的史料還沒有整理出版。另外,除了整理檔案資料外,還可以對報刊資料中涉及開灤煤礦的部分進行匯編,如《大公報》、《益世報》、《礦業(yè)周報》、《東方雜志》、《河北礦務匯刊》、《中國礦業(yè)紀要》等。這些資料整理工作還需進一步加強,才能展開和加深對開灤煤礦史的進一步研究。
[1]閆永增,陳潤軍.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近代開灤史研究[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3):46-49.
[2]郝飛.近十五年來近代開灤礦務局研究綜述[J].唐山學院學報,2007(1):7-10,33.
[3]閆永增.試論灤州礦務公司與開平礦務公司的合并[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6):51-59.
[4]張玉英.抗戰(zhàn)后國民政府對河北平津區(qū)敵偽工礦業(yè)接收述評[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5:1-44.
[5]楊磊,薛世孝.中共中央解決開灤煤礦問題的方針政策[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241-244.
[6]楊磊.人民政府代管開灤的前前后后[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380-384.
[7]梁華,張曉峒.開灤煤礦利潤影響因素的計量分析(1903-1940)[J].學術論壇,2003(1):88-90.
[8]侯升峰.近代開灤礦務局煤炭經銷探析[D].昆明:云南大學,2009:1-83.
[9]閆永增.唐廷樞與唐山近代工礦交通業(yè)的興起[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0(1):18-22.
[10]孫海泉.唐廷樞時代開平煤礦的投資環(huán)境及其優(yōu)化[J].中國經濟史研究,2001(1):51-61.
[11]閆永增.周學熙與開灤礦權的維護[J].社會科學論壇,2004(10):86-87.
[12]蘇全有,韓潔.袁世凱與開灤煤礦[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01-105.
[13]何珊.清末“收開”:運動中的周學熙[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1:1-33.
[14]閆永增,陳珺.試析1922年開灤五礦同盟罷工失敗的主觀原因[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1):69-71.
[15]閆永增,劉云偉.鄧中夏與開灤工人運動[J].工會理論與實踐,2004(1):72-74.
[16]薛世孝.李大釗與開灤煤礦工人運動[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374-379.
[17]姜德輝.民主革命時期開灤工人運動在中國工運史上的地位[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7(4):71-74.
[18]閆永增.近代開灤煤礦工人的生活水平分析[J].唐山學院學報,2010(4):1-4,13.
[19]王士立.論唐山近代城市的形成與市民精神[J].唐山學院學報,2011(2):1-6,15.
[20]郝飛.英日統(tǒng)治開灤煤礦時期對生產力的掠奪述論[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3):13-17,47.
[21]云研.中國早期工業(yè)化中的外資效應——以近代開灤煤礦的外溢性影響為中心[J].中國經濟史研究,2010(1):148-155.
[22]劉長鎖.近代唐山工業(yè)發(fā)展與社會變遷[D].天津:南開大學,2004:1-149.
[23]閆永增.以礦興市:近代唐山城市發(fā)展研究(1878-1948)[D].廈門:廈門大學,2007:1-224.
[24]閆永增.開灤煤礦與近代唐山衛(wèi)生防疫事業(yè)的開展[J].唐山師院學報,2007(3):10-12,19.
[25]郝飛.開平礦務局與近代唐山的興起[J].唐山學院學報,2007,20(5):8-12.
[26]云研.利權與變革:近代開灤煤礦的再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2008:1-200.
[27]郝飛.管理因素與近代開灤煤礦礦難的發(fā)生[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07(4):108-113.
[28]郝飛.法制因素與近代開灤煤礦礦難的發(fā)生[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91-95.
[29]鄧紅,郝飛.人命關天:近代開灤煤礦礦難的救助與管理[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102-106.
[30]郝飛.近代開灤煤礦礦難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09:1-51.
[31]任榮會.開灤企業(yè)文化初探[J].華北礦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1(9):112-117.
[32]閆永增.試析近代開灤企業(yè)精神的形成[J].唐山師院學報,2005(1):83-86.
[33]熊性美,閻光華.開灤煤礦礦權史料[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1-924.
[34]開灤史鑒文萃[M].唐山: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檔案館,2003.
[35]開灤百年紀事[M].唐山: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檔案館,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