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潘 亮15日,曾在巨大爭議中拍賣一枚中國乾隆時期玉璽的法國艾德拍賣行對外宣布,“由于中方提出異議,該拍賣交易變得極其復雜。因此艾德拍賣行方面決定撤回本次拍賣”。 據(jù)法新社15日報道,去年12月17日,艾德拍賣行在巴黎以112萬歐元(約904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拍賣了這枚刻有“御書房鑒藏寶”的乾隆時代玉璽。在玉璽被拍賣的前一天,“歐洲保護中華藝術協(xié)會”曾向艾德提出交涉,協(xié)會秘書吉梅贊認為,該玉璽系英法聯(lián)軍洗劫圓明園時被盜,如果艾德不撤拍,該協(xié)會將起訴其偷盜罪和掩藏偷盜罪。 艾德拍賣行則堅持說,他們的專家認為,玉璽上刻印的文字顯示,它屬于紫禁城里的御書房,而不是從圓明園流失的文物,并以“沒有聽到任何來自中國官方的聲音,未收到中方正式訴求”為由實施了拍賣。最終,玉璽被一個匿名電話買家買走。 艾德拍賣行發(fā)言人15日表示,鑒于“拍賣在中國激起的負面情緒”,該行決定撤銷去年12月的拍賣交易。發(fā)言人說:“我們已通過信函向買主和賣主雙方傳達了這項決定?!彼€稱,在目前形勢下,取消這一拍賣交易“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決定”。 艾德拍賣玉璽一事,在國際上引發(fā)強烈爭議。中國國家文物局相關負責人曾表示,中國一貫反對并譴責拍賣非法流失文物的行為,對于任何確定為非法流失的中國文物,將保留追索的權利。法國華人收藏家協(xié)會則警告說,艾德等西方拍賣行將為這種行為付出代價。除可能遭到法律訴訟外,也等于給他們在今后的中國市場發(fā)展增設障礙。 根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tǒng)計,流失到境外的中國文物約164萬件,分散在全世界47家博物館。海外民間的收藏估計是館藏的10倍。近年來,中國文物成了西方拍賣市場的“香餑餑”,價格動輒上千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