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懷抱自由的理想主義者,有許多閃耀如詩般的才華,在文學與美術方面,可以盡情發(fā)揮。由于處事過于明快干脆,亦留下冷漠的感覺,只有懂得欣賞他們的人,才能成為水瓶座的好朋友,因為,他們并不在意花太多時間在與人打交道上,如此來,EQ商數當然不高。
遲到通常是水瓶座的一項毛病,判逆則是他們內在的人格特質。由于相當在意自己要保持獨一無二的特質,以至于水瓶座的人時常因為表現得太睿智、太獨立、太鋒芒畢露,或者太關注在整體的世界而忘了把關心投注在自己最親近的人身上,也會使身邊的人感到無形的壓迫感。”
以上這段文字是對水瓶人的個普適性綜述,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位設計達人——楊明潔,印證了某些,也否決了某些。
與堅持夢想者同行
楊明潔開著香檳色的奧迪車駛進1919半島,比約定的時間提前10分鐘到達。雖然將采訪約在周六,但楊明潔還是配合的前來,這讓我們很是感動。逐間參觀完他們的工作室,策劃部、會議室、材料室、設計部之后,我們進入到他二樓的辦公室。滿眼皆是七七八八散放的各式產品收藏,這大概就是產品人的特性吧!
還未坐定,就見他把玩起了為皇家雪蘭莪設計的茶具系列“知竹常樂”?!皩⒅窈湾a結合,不僅是處于視覺上的考慮,更多的是考慮到錫的卡才質特性,它不隔熱,易有劃痕,利用竹做底托可以有效隔熱、防撞?,F在你看到的還不是最終的產品形態(tài),我們在杯身會有類似竹紋的裝飾,這還是出于功能的考慮,減少人與壺表面的接觸,可以隔熱?!睏蠲鳚嵳J真的解釋到。
設計是為用戶設計一種創(chuàng)新的生活方式。設計的結果是一款具體的產品,或一種新的體驗。好的設計一般來說需要符合四個層面在視覺層面是創(chuàng)新的、讓人感覺愉悅的;在用戶層面是符合人機的、有安全感、耐用的;在生產層面是易加工、成本可控、降低資源消耗的;在社會層面對人類、社會友善的,包括環(huán)保。
S:怎么看待自己所擁有的設計天賦?談談這些年的設計經歷、設計動力。
Y:設計天賦?我小時候就比較喜歡畫畫,做一些航模、車模,上些計算機課程,這些也都是那個年紀的孩子周末的少年宮生活吧。我對于名字這類語言不是很敏感,卻多數卻能記住物體的形象、空間的感覺。在浙大和中國美院念完產品設計專業(yè)的本/碩之后,我前往德國,其中兩年在進行學習,一年在慕尼黑西門子設計總部工作。德國的設計教育較為成熟,我在德國學到的有三點:設計的邏輯性,設計的品牌識別性,結構的標準化原則。
2005年,我回國創(chuàng)立了YANGDESIGN,公司承接了中外各類品牌的設計任務,產品類別從家用電器、電子產品、休閑娛樂、公共設施到飛機內艙。我們由一開始單純的產品造型設計,拓展到了趨勢分析、產品策略。經過這些年的發(fā)展,現在我們找到比較能代表我們提供的設計服務的一句口號——“創(chuàng)造完美用戶體驗”。
設計動力?動力一般是直接來源于你對某物某人謀事的喜歡或憤怒,我是覺得自己一做設計就會有種設計的快感。這些年自己的一些作為,也僅基于我對設計的理解,對產品歷史的掌握,對品牌定位差異的諳熟,對單純設計快感的持久力。
每個國家由于其產業(yè)基礎與人文地理的不同,設計也呈現了不同的風格。北歐的地理位置與氣候讓人們長時間呆在室內,每一件室內用品都能讓人細細品味。意大利設計脫胎于手工藝,所以皮具、家具、服裝享譽全球。德國人更擅長制造精準的機械與儀器,而法國人則會調制出全世界最好的香水。
S:怎么看待現在的“中國設計”?
Y:這個不得不遵循歷史軌跡來談,撇開之前的手工藝時代,在進入工業(yè)化革命之后,西方經歷了莫里斯的新手工藝運動,格羅皮烏斯的包豪斯、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現在的交互設計,這一路都是延續(xù)的、漸進的,而中國和他們不一樣,從明朝之后中國產業(yè)變得支離破碎,之后漫長的年歲再突然間改革開放。這期間有一個產業(yè)停滯,文化斷層。工業(yè)設計,產品設計真正被中國認識也只不過是從80年代開始的,企業(yè)從開始只訴求設計出別具一格的產品或是山寨,以低價爭搶奪市場,到目前更多追求產品體系化,品牌體系化,這已經是一個飛躍的進步。但是學院的教育體系貌似三十年之間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如果現在要說“中國設計”,它不是一個目的,而應該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是在國家的產業(yè)基礎成熟、文化強勢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的。過分強調設計的國家性,只能是一種民族自尊心與自卑感在設計中的雙重體現。設計的國家性并不是設計的原則和標準。
S:推崇的設計公司或者設計師有哪些?
Y:比較喜歡的有德國的鳳凰設計,法國的Bouroullec兄弟,不太喜歡的有美國的KarlmRashid。
S:我看到你現在參加《世界看見》、《綠色和平》、《奧迪設計之旅》這種節(jié)目也非常得多,你是否會突然不做設計嘗試其他類型的工種?
Y:我應該沒有可能不做設計,至多是基于設計的其它。我覺得自己還是在向一個上升期前行,對于以往的設計作品我總有一些不滿足,我期望我40歲時候可以成就我的經典作品。
參加這類活動,更多的是讓自己擁有一種話語權。這里就牽扯到說大了去的“責任”了,只有當你擁有話語權的時候,你才能以正面形象將正確的信息傳達出去。
S:對于設計未來的看法?
Y:以全局觀研究產品設計的歷史,細心留意新冒出的苗頭,才能預測未來捉摸不定的設計趨勢。
我比較看好“參數化/細胞化”這個概念,但具體怎么樣來描述,我自己還沒有想清楚。
生活藝術唯你獨尊
S:好像你自己會在全世界的跳蚤市場里收羅工業(yè)革命后的老產品,給我們分享一些有意思的故事吧!
Y:這個愛好應該是起始于德國漢堡的周末市場,得益于美國洛杉磯的玫瑰碗跳蚤市場。玫瑰碗跳蚤市場設在UCLABruins橄欖球場內,非常的大,你可以見到各種稀奇古怪的收藏。我更多的是收藏工業(yè)革命之后的產品,目前還只是小件的收藏。大件我也很想收藏,只是運輸上會遇到一些問題。我的目標是開一個工業(yè)革命后產品的博物館。
通過這些產品,你可以從中看出它的年代、地區(qū)、家庭,從而了解當時的生活形態(tài)與制造工藝,這些都讓我的產品世界體系更加的立體和完整。我的感覺好像學產品設計,做產品設計的人他們在選擇生活品質的方向會較之其他人不一樣,他們會更追求一些。
就汽車而言,我不是很愛法國系的汽車品牌,像雷諾、畢加索,我其實不太能看得懂它的造型。以前在德國上學的時候非常愛寶馬,那是它有一句廣告語“向前,向前,永遠向前”,也比較符合我當時的心境,回國后的第一輛車也是寶馬。但自從寶馬的設計師易主之后,我覺得設計反倒沒有以前的好。反倒是,奧迪現在的設計越來越有感覺。
S:你說過這樣的一句話“這個時代最優(yōu)秀的人并不在設計界,也不在藝術界”,那是在哪里?
Y:就目前的社會形態(tài)和生活環(huán)境而言,商業(yè)和政界比較容易出些領袖型的人。目前的藝術界比較混亂,1/3不到的人做的才是真正的藝術吧!設計界的大環(huán)境也還不是那么的好,各種不重視還是嚴重存在的。
我德國的導師曾說過這樣的話“如果你做設計,不論是哪里的人,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重要的是做出怎么樣的設計作品。當一個人說他什么都會做的時候,那么他其實什么都做不了。”在德語中也有這樣的一句話“Einfachlstnichelnfach,簡單到不能再簡單。”只有將自己的頭腦變得簡單,才能在紛繁的世界看清什么是真正有意義的,然后選擇放棄沒有意義的,專心將有意義的做到極致。
藝術家與政治家解決的問題都是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工程師與科學家解決的問題是物與物之間的問題,而設計師解決的是人與物之間的問題。
JasonMraz是楊明潔最愛的歌手,就如他的首歌《I'myours》,我相信楊明潔與產品便是這樣的關系。就讓我們敬請期待這位設計紅牌在未來更成功的解決人與物之間的問題,為我們帶來更多單純持久的設計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