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萍
?
循環(huán)日記——讓學生愛上寫作
李春萍
福建省三明學院附屬小學
小學中年級的學生在習作上剛剛起步,為了讓學生愛上寫作,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筆者嘗試用循環(huán)日記這種形式,讓學生從聯(lián)系生活、吐露真情、有效評價、展示精彩中喜歡上寫作。實踐表明,教師只要指導方法得當,循環(huán)日記是學生提高習作能力的“催化劑”,能讓學生從作文中獲得無窮的樂趣,放飛心靈的夢想。
循環(huán)日記 寫作能力 小學語文
筆者在辦公室里聽到新分配的吳老師訴苦:“每到周末布置學生寫作文,學生總是唉聲嘆氣,叫苦連天。當聽到‘不寫’時,教室一片歡呼聲,學生高興地豎起小兔子的手勢?!睘槭裁磿腥绱舜蟮姆床睿鳛檎Z文老師,我也有過這種感受。學生寫作時緊咬筆頭,苦思冥想,甚至有的邊寫邊數(shù)字數(shù),才可憐巴巴地“編造”出幾行字。《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引導學生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薄皹酚跁姹磉_,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比绾巫寣W生在習作中有話想說,有話會說呢?因此從三年級開始,筆者在教學中嘗試用循環(huán)日記這種形式,讓學生從作文中獲得無窮的樂趣,放飛心靈的夢想。
所謂循環(huán)日記,即把班級里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可由4~6名成員組成,小組成員自選出本組的組長,組長根據(jù)表現(xiàn)不定期地調(diào)整。在組建小組時要注意組內(nèi)異質(zhì)、組間同質(zhì)。小組內(nèi)的成員共同為本小組設(shè)計一個響亮的名字,有創(chuàng)意的封面,制定一條可行性的目標。循環(huán)日記遵循的是“個體寫作,家長參與,同伴互助,教師指導”的模式,通過互相合作、學習借鑒,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學生要想通過書面文字表情達意,第一關(guān)要幫助學生“找米下鍋”。對學生而言,生活不僅是他們認識世界的重要通道,更是寫作的源泉。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從生活入手,讓學生深切感受到“生活處處是作文”。
教師要引導學生體驗生活,走進大自然——注意天氣變化,花草樹木的生長;深入家庭生活——留心媽媽做飯,爸爸開車,家里來的客人;觀察學校生活——注意學校開展的活動,大到升旗儀式、運動會、科技活動,小到同學課堂的發(fā)言、老師的言談舉止;走入社會生活——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了解家鄉(xiāng)的變化,上學放學路上的所見所聞,身邊的好人好事……
有的同學認為,每天總是學校、家里兩點一線的生活,日記沒有什么內(nèi)容可寫,學生對平常的生活熟視無睹,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捕捉生活的瞬間與精彩。
首先,引導學生記錄突發(fā)事件。如一位同學在坐公交車時,上車后發(fā)現(xiàn)自己忘記帶月票,一位素不相識的叔叔幫他付了車費。這件事發(fā)生在他上學的路上,小作者及時地把事情寫在了日記里。雖然,事情很不起眼,但是小作者沒有輕易放過。因此,要引導學生隨時捕捉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小事,讓生活的真實留在他們的記憶里。
其次,引導學生觀察陌生人。平時學生對陌生人不太關(guān)注,最習慣寫熟悉的人,但剛才提到的小作者則不然,他對陌生的叔叔進行了細致觀察,叔叔的行為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文章結(jié)尾發(fā)出這樣的感慨:“生活處處有雷鋒!”所以,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帶領(lǐng)學生走進社會,走向生活,關(guān)注身邊的人和事,把他們的真、善、美隨時記錄下來,喚起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學生通過耳聞目睹和親身感受,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欣賞著學生的日記,我仿佛看到了文字背后一張張可愛的笑臉,一顆顆真誠的心。許多心里話、不敢說的意見都在循環(huán)日記中以含蓄的方式表達出來。在一次閱讀中,我發(fā)現(xiàn)了小晶的日記《老師我想對您說》:
李老師,昨天上午第一節(jié)課考試,我轉(zhuǎn)到后面和陽陽說話是有原因的。陽陽的鋼筆沒水了,他的同桌沒有多余的筆。他向我借,我把鋼筆遞給他時,被你看到了,你以為我在和他對答案,狠狠地批評了我。當時,我很想向您說明原因,但是怕影響其他同學考試。
下課后,同學們都在議論這件事……
李老師,您誤解了我,我很傷心。
看到小晶的日記,眼前好像出現(xiàn)文靜內(nèi)向的小晶,眼眶里滿含淚水和委屈的眼神。為什么沒有給孩子一次解釋的機會,我為自己不問青紅皂白,劈頭蓋臉地批評她而感到十分難過。于是我在評語中寫道:老師為你能勇敢說出來,而感到高興。老師向你道歉,謝謝你給我一個補救的機會。上課的時候,我在全班同學面前再次向小晶道歉。接下來的日子,我看到小晶變了,變得活潑了,日記也越寫越好,同學還多次推薦她為循環(huán)日記組長。
教師要引導學生把他們的喜、怒、哀、樂記錄下來,引發(fā)學生強烈的表達欲望,使學生在作文中抒真情、說真話,情真意切,讓日記成為表達心聲的自覺行為。
傳統(tǒng)的作文評價,更多的是教師一個人評價,方法是一次性的,一旦分數(shù)確定下來,即使修改得再好,還是那個分數(shù),學生失去了再修改、再寫作的動力。學生也只是關(guān)注老師給了多少分,至于為什么要那樣批改,往往是不在意,或不明就理,作文水平難以提高。因此,循環(huán)日記倡導多元評價,教師注重學生自評、家長評價、生生互評、教師評價相結(jié)合。通過不同角度對學生進行有效評價,促使學生的作文能力得到發(fā)展。
要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必須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在循環(huán)日記的寫作過程中,學生不應(yīng)當僅是一個被評的客體,更應(yīng)是評價的積極參與者。學生通過自我評價,只有正確地認識自己,明確自己的不足,才能時刻保持一份積極的心態(tài),才能持續(xù)關(guān)心自己的學習成效。
現(xiàn)在的家長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愛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總是想好上更好。在學生日記寫好后,讓家長參與評價,有助于家長與孩子更好地溝通,使他們正確認識到,“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同時激發(fā)學生寫作的另一種動力。
新課程倡導合作的學習方式,把這一方式運用到循環(huán)日記的活動中來,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日記質(zhì)量。由于小組成員的組合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開展 “同伴互助”,能使一部分學生在幫助影響另一部分學生。教師鼓勵學生以小編輯的身份來改一改,小組長組織小組成員評價,發(fā)現(xiàn)閃光點讀一讀,共享成功的喜悅,發(fā)揮各自的長處,征求大家的意見,小組合作修改,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還可以使學生樂于聽取別人的意見,進行自我批評,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精神。
每篇日記通過自我評價、家長評價、小組評價后,再由小組長交給教師進行評價。教師評價既要真誠地指出不足以幫助提高,更要及時給予鼓勵、幫助樹立自信。特別是對于學困生,要手拿放大鏡,沙里淘金,發(fā)現(xiàn)文中的好詞好句,讓他們樹立起學習的信心,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成為作文的主人。還可以通過延時評價,指出文中的成功之處,再把要修改的地方告訴學生,這樣學生能看到自己的成績和不足,同時渴望重新修改作文,而后教師再作出評價。這樣,學生在修改中提高了寫作的水平。
著名心理學家詹姆士說過,“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贊賞,這是人類之所以有別于動物的地方?!痹诤⒆拥男撵`深處,他們更需要得到別人的賞識。因此,展示循環(huán)日記,肯定學生的長處和點滴進步,能給學生提供賞識的平臺,愛上寫作,結(jié)果使差異縮小。
筆者每天都會從每篇日記中選出學生的精彩句段在班級誦讀,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點燃他們寫作的激情,喚醒寫作的潛能。
筆者每周通過博客、QQ群、班級黑板報等形式展示出學生的作品,學生閱讀后,自主評選出“日記優(yōu)秀獎”、“日記進步獎”、“優(yōu)勝日記小組”。學生在閱讀與評選的過程中,學會賞識別人。
循環(huán)日記讓學生感受到習作的快樂,提高習作的水平。從三年級起,每個月創(chuàng)辦班刊《小荷》,設(shè)置了幾個主題欄目:“精彩一刻”主要為習作一般和暫時落后的學生而設(shè),摘錄他們習作中的好詞佳句,讓他們也享受成功的快樂?!懊罟P生花”一欄刊登學生優(yōu)秀的習作,是他們習作的“加油站”。“教師寄語”一欄記錄著循環(huán)日記開展以來學生的點滴進步。“家長頻道”一欄寫下了家長的殷切期望,使學生體驗到愛的力量。全班的學生都愛上了我們的班刊,因為大家既是讀者,又是作者。
總之,循環(huán)日記這一種作文教學模式值得提倡,它使學生養(yǎng)成了隨時隨地觀察生活的習慣,使自己的大腦和眼睛不斷敏銳起來。這樣做的效果是顯著的,學生勤于動筆,樂于表達,讓學生的作文從平淡到生動,從淺顯到深刻,在潤物細無聲的情境中讓學生愛上寫作。
[1] 孫素英.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 2008.
[2] 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小學語文[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
[3] 新課程教師課堂技能指導[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