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2012年12月4日,由安徽地礦局313地質隊探礦技術研究所承擔“深部巖芯鉆探鉆進工藝方法研究”,通過鑒定委員會和驗收專家組鑒定驗收。該項目共獲得5項國家專利和1項國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專家組認為該研究成果為我國深部探礦乃至探測萬米深孔科技戰(zhàn)略提供研究基礎和技術借鑒。
“深部巖芯鉆探鉆進工藝方法研究”是安徽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深部礦體勘探鉆探技術方法研究》項目四個子項目之一,由安徽地礦局313地質隊副隊長、“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獲得者朱恒銀擔任首席專家歷時兩年完成的。項目采取產學研結合的方式,進行了深部鉆探裝備、鉆進工藝關鍵技術、鉆孔攝像及定向取芯、鉆孔設計與軌跡動態(tài)監(jiān)控等研究,完成科學鉆探孔4個,深部找礦鉆孔6個。
依據這項技術先后在安徽霍邱鐵礦深部800m處見26m磁性礦體、在2364m處又見2m磁性礦體,充分證明霍邱鐵礦深部大有作為。在安徽金寨縣探明單礦體世界第一的沙坪溝鉬礦床、在汶川地震斷裂帶科學鉆探WFSD-3孔打出了150m優(yōu)質深孔。
鑒定委員會認為,項目研制的FYD-2200型分體塔式全液壓動力頭鉆機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機型;深孔繩索取芯鉆桿結構和螺紋形式提高了鉆桿的強度、柔韌性和耐磨性;在小口徑巖芯鉆探中采用全景鉆孔數字成像技術,解決了單孔中巖礦層延伸方向判別難題;開發(fā)了全方位定向鉆孔設計與軌跡動態(tài)監(jiān)控軟件,實現了鉆孔地質設計書、鉆孔地質柱狀圖和鉆探工程設計綜合圖件自動生成;在國內首次全面總結了一套完整的、適應性強的小口徑深部巖芯鉆探鉆進工藝技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