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蓮
2012年春天,一場關于“捐精死”的官司引發(fā)熱議,從這場罕有的捐精悲劇拓展至捐精制度、倫理道德、捐精可能商業(yè)化等更深層面。
悲劇的主角是一個叫鄭剛的湖北鄂州人——華中科技大學在讀博士,因響應學校號召自愿捐精,于2011年2月12日第五次捐精后猝死,年僅34歲。事發(fā)后,校方“出于人道主義”支付各種費用8.8萬元,并減免鄭剛妻子吳某在讀研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2萬元。
時隔一年半后,其父鄭金龍一紙訴狀將校方告上法庭,向該校索賠各種費用共計400多萬元, 2012年6月19日,武漢市洪山區(qū)法院公開審理此案,并以鄭金龍敗訴告終,原因是鄭剛系自愿捐精,且原告所稱死亡可能另存隱情證據(jù)不足——鄭金龍一度懷疑鄭剛是在捐精過程中服用偉哥而過度亢奮致死。
捐精這件神秘的事情,具體細節(jié)本身難以向外人一一披露,事實上,世界上還沒有出現(xiàn)第二例捐精致死的悲劇,所以捐精這一事實本身,與死亡到底存在多大的因果關系,已逐漸不再是人們關注的重點。
倒是精子中心這一帶有神秘色彩的機構被推至浪頭,有專家提出,目前很多精子中心的監(jiān)管都是內部的,運行是否規(guī)范主要是靠從業(yè)者的自律和守法意識,這種不公開的監(jiān)管,就可能存在監(jiān)管不到位的問題。在保持精子庫、從業(yè)人員高準入門檻的同時,還應在隱私保護允許的范圍內公開精子庫專家?guī)?、從業(yè)人員等有關信息,敢于放到陽光下才能說真正監(jiān)管到位。
從湖北省人類精子庫官方信息顯示來看,這是一個經國家衛(wèi)生部批準成立的合法部門,是全國17家精子庫之一,其捐精管理嚴格規(guī)范,捐精補貼公開透明,捐精者不必擔憂倫理及健康問題。
據(jù)了解,經由正規(guī)程序捐精,從各項身體檢查,到篩選出合格者,五次捐精,最終提取合格的精液需歷時數(shù)月。再者愿意捐精,又能通過檢測者,對需方來說遠遠不夠,如此一來,便造成了捐精市場供不應求,滋生了一批不規(guī)范的“地下”市場。
在這種情況下,鄭剛響應學校號召自愿捐精,如鄭金龍代理律師王艷梅所言,捐精是一個公益活動,鄭剛捐精死亡,其行為與見義勇為一樣,應該得到表彰。
休庭兩個月后的2012年9月,武漢市洪山區(qū)法院再次對此案進行了非公開審理,這次鄭金龍將狀告重心由死因,指向被告侵犯了鄭剛的捐精風險知情權、沒有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等。雖然最終,鄭金龍仍然未能與校方達成和解,但他說:“起碼我有了開口說話的權利?!?/p>
鄭剛之死,隨著尸體火化可能將成為墳墓里永遠的秘密,唯望悲劇不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