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月月
孫一帆,一個愛做白日夢的24歲濟南姑娘,一半的她就職于高節(jié)奏的投資銀行,奔波于時間與金錢之間,一半的她懷揣著各種白日夢浪跡天涯。大學的四年時間里,用她平凡的腳步踏遍四大洲的37個國家,創(chuàng)造各種常人嘆為觀止的奇跡。
17歲那年拿著全額獎學金來到新加坡,后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于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應用數學系,雙輔修經濟和科技創(chuàng)業(yè)。為了賺錢背包上路,大學期間做過4份實習,倒賣過書籍,也在5星級酒店端過盤子。而今的她已游歷過37國,睡過幾十人的沙發(fā),旅居音樂之都維也納半年,也曾在馬尼拉被持槍搶劫,被打得頭破血流。
沒有鋼琴的她曾借了一架鋼琴考出了鋼琴十級,也做過新加坡國立大學里民族樂團的指揮。彈吉他、玩鼓、畫畫、做手工和平面設計都是她的愛好。業(yè)余時間也喜歡閱讀哲學、心理學和靈修,練習瑜伽,也曾在泰國清邁寺院里閉關冥想10天。她也喜歡戶外,包括徒步,滑翔傘運動,持有高級潛水證。
如果說,白日夢于我們是海市蜃樓,那么對孫一帆而言,白日夢是一種啟發(fā),一盞指示未來行程的明燈。
旅行對她來說不僅僅是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或古樸、或時尚的建筑風情,萬千珍藏的歷史文物,還是淳樸善良的民俗風情,貧窮落后的文化渴求。何時起,旅行成了一種責任。旅行過程中做義工,募捐善款幫貧窮地區(qū)的兒童建學校,去偏遠地區(qū)支教……旅行的意義不再僅僅停留在到過多少國家,見過什么風景,而是成就了心靈的旅行,幫了多少人,給他們帶來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她曾在肯尼亞無水無電的馬賽原始部落學校里教書,在尼泊爾支教,也辦過攝影展為津巴布韋的孩子募集了4萬多元,目前也是公司里公益小組的積極分子。她希望能在背包的途中給第三世界的孩子們帶來一些幫助,創(chuàng)造一些價值。如果你也愿意加入一帆所發(fā)起的為津巴布韋的小朋友建學校的慈善活動,網址是:https://mydonate.bt.com/fundraisers/yifan, 這個慈善機構的網址是:www.zrsdp.org,您也可以直接跟一帆聯系。
走過一段路,經歷一些事,總會有所思有所悟。一帆用她的實踐為我們提供了白日夢夢想成真的佐證。她把這些經歷寫下來,告訴愛做白日夢的人們,遠行吧,為下一個夢醒的地方。她也并未停止,2013年將是她的間隔年,她正在籌劃搭車重走絲綢之路,騎摩托穿行非洲,在南美拍攝紀錄片,在澳洲學習有機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