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芝貴
(河北省懷來縣醫(yī)院內(nèi)科,河北 懷來 075400)
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往往以突然高熱,甚至發(fā)生高熱驚厥為突出表現(xiàn),5 歲以下小兒平均每人每年發(fā)生4~6次。高熱持續(xù)過久,可使身體的許多重要功能失調(diào)。因此,有效迅速控制小兒發(fā)熱是處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2011-10—2012-04,筆者應用感熱清組方保留灌腸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發(fā)熱195例,結(jié)果如下。
1.1 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yī)兒科學》[1]中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發(fā)熱的診斷標準。
1.2 一般資料 本組195例均為我院兒科住院患兒,男116例,女79例;年齡10個月~3歲68例,3~6歲89例,6~9歲38例;體溫37.5~38.5 ℃ 23例,38.5~39 ℃ 96例,39~40 ℃ 73例,>40 ℃ 3例;外周血白細胞計數(shù)<10.0×109/L 142例,白細胞計數(shù)>10.0×109/L 53例?;純壕鶠槭自\,不予其他抗菌、抗病毒及影響體溫等藥物治療,個別小兒因發(fā)熱引起抽搐、驚厥者,允許對癥處理。
1.3 治療方法 予感熱清組方保留灌腸治療。藥物組成:生石膏12 g,柴胡10 g,桑葉8 g,冬瓜8 g,金銀花6 g,菊花6 g,連翹6 g,杏仁6 g,大青葉20 g,桔梗3 g,甘草3 g。日1劑,由我院制劑室配制成濃縮液,每袋100 mL?;純号趴沾蟊愫?,取左側(cè)臥位或仰臥位,給予感熱清組方濃縮液20~60 mL高位保留灌腸,每日1~2次。治療3 d。
1.4 觀察指標 每4 h測體溫1次,以體溫恢復至(36.8±0.1) ℃為正常。
1.5 療效標準 痊愈:用藥24~48 h內(nèi)體溫正常,停藥3 d后無反復;有效:用藥48 h后體溫在原有基礎(chǔ)上下降1 ℃以上;無效:用藥48 h后體溫無變化,臨床癥狀、體征無改善或加重[1]。
2.1 療效觀察 本組195例,痊愈112例(57.44%),有效75例(38.46%),無效8例(4.10%),總有效率95.90%。
2.2 降溫效果觀察 灌腸1~3次后,大多數(shù)患兒的體溫降至正常。本組195例,24 h內(nèi)體溫降至正常134例(68.72%),48 h內(nèi)體溫降至正常172例(88.21%)。
由于小兒的生理病理特點,患時令熱病,感邪最易化熱,出現(xiàn)高熱癥狀[2]。筆者根據(jù)中醫(yī)學“肺與大腸相表里”及“上病下取”理論,應用感熱清組方保留灌腸,迅速通導大便,蕩滌積滯,通腑泄熱,收到釜底抽薪、引熱下行之效。感熱清組方中石膏為君,清熱泄火,以清氣分之火熱,并能生津除煩;柴胡、桑葉、菊花辛涼透表,疏風散熱,冬瓜清熱化痰,利濕解毒,共為臣;佐以杏仁、桔梗宣肺利氣,止咳化痰,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表里雙解,大青葉清熱涼血解毒;甘草解毒和中,并調(diào)和諸藥,為使。諸藥合用,既可清衛(wèi)分之熱,又可清氣分之熱,辛升苦降,通腑泄熱,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發(fā)熱效果顯著。
直腸給藥既能保留中醫(yī)辨證論治的特色,又能避免因味苦引起患兒嘔吐難以口服之弊。此外,由于沒有經(jīng)過消化道和肝臟解毒,藥液經(jīng)腸黏膜吸收后,直接進入下腔靜脈,比口服湯藥效果好。與退熱的西藥比較不僅副作用少,而且給藥方便,退熱迅速、持久、穩(wěn)定,又具有清熱解毒、涼血通便的作用,既治標又治本,適合兒科臨床推廣應用。
[1] 王萍芬,郁曉維.中醫(yī)兒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9:33.
[2]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