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鄒霞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廈門 3 6 1 0 0 5)
海洋文化研究芻議
*
龍鄒霞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廈門 3 6 1 0 0 5)
摘 要:隨著海洋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逐漸上升,海洋文化也被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加以重視和重新審視。學術界也掀起了一股研究海洋文化的新熱潮,并涌現出大量具有真知灼見的豐碩成果。文章綜合國內海洋文化研究方面的文獻,對我國海洋文化研究的具體現狀、存在的問題、研究方向與熱點加以梳理,以期對我國海洋文化研究有一個概貌性的呈現。
關 鍵 詞:福建;海洋文化;綜述
目前我國學者多比照 “文化”的一般定義,對海洋文化概念進行界定,但都還沒有形成一個公認的定義。本次研究不對這一概念進行專門、深入的探討,這里暫且采用曲金良的定義,即海洋文化作為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的構成部分和體系,就是人類認識、把握、開發(fā)、利用海洋,調整人與海洋的關系,在開發(fā)利用海洋的社會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質成果的總和,具體表現為人類對海洋的認識、觀念、思想、意識、心態(tài),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經濟結構、法規(guī)制度、衣食住行習俗和語言文學藝術等形態(tài)[1]。本文在對海洋文化概念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將重點從國內海洋文化理論研究、海洋文化與海洋經濟、海洋文化與海洋旅游、福建海洋文化研究概貌、海洋文化研究存在的問題與發(fā)展方向等幾個方面展開論述和思考,談一些有關海洋文化研究的淺顯認識,供同行切磋。
根據以上的分析,筆者得到結論,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由于其僅僅是一種具有導向性的保護法,相關兒童健康權保護問題,尚缺乏傾斜性的責任條款予以規(guī)制。也是這一軟法屬性以及上述政策的導向性,目前我國對于未成年人特別是兒童健康權保障力度是明顯不足的。以《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六十五條為例,兒童健康權一旦受到不法侵害,應當如何維權,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暫無傾斜性的特殊保護,而唯有主管部門對于相關違法行為加以更為強有力的行政處罰甚至于刑事處罰,才能更好的保護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權利。因此,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特別是兒童健康權,我們仍需要參考我國其他法律,加以綜合梳理。
在我國,海洋文化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出現于2 0世紀9 0年代初。1 9 9 7年,中國海洋大學成立了海洋文化研究所,是我國較早成立的專門從事海洋文化研究與人才培養(yǎng)的學術機構,其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海洋文化歷史、海洋環(huán)境文化和海洋思想與權益制度等3個方面[2],并出版年刊 《中國海洋文化研究》。此后,沿海各地涉海高校、社會科研院所、民間組織陸續(xù)開展了海洋文化相關研究工作,其中較為有特色的是廣東炎黃文化研究會,其出版的 《嶺嶠春秋·海洋文化論集》有一定的影響力,其研究內容和領域較為廣泛,包括海洋文化的概念、內涵、特征、功能,以及海洋文化學的基本框架體系和研究方法等基礎理論研究,同時也對海洋歷史文化、海洋與旅游、經濟的關系、海洋意識等進行研究。
進入2 1世紀,海洋文化得到較快發(fā)展,特別是近年來,國家和社會越來越認識到海洋文化的巨大作用,在政策引導、扶持等方面給予了重點關注,催生了海洋文化學的繁榮與發(fā)展。
中國海洋文化研究的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山東的青島,浙江的舟山,福建的福州、泉州、廈門等地,廣東的廣州及潮汕地區(qū)。山東的海洋文化研究較為活躍得益于青島的海洋人才聚集和海洋事業(yè)的發(fā)展,同時東夷海岱文化是其海洋文化研究的源泉。舟山的優(yōu)勢在于海洋佛教文化、海洋漁業(yè)文化等較為深厚,使之成為國內海洋文化蓬勃發(fā)展的地區(qū)之一。福建、廣東兩地海洋文化研究較多得益于兩地有豐富的航海史、對外商貿史和海洋宗教、移民史,形成了冒險、開拓、拼搏等海洋文化精神特質。劉桂春和韓增林就把中國的海洋文化從地域上分為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和海島3個單元,其中海島主要指臺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等地[3]。
曲金良主編的 《中國海洋文化研究》針對東北亞海上交流的歷史、港口與航路、文化傳承、遺產遺跡及其開發(fā)與保護進行研究論述[4]。張偉主編的 《浙江省海洋文化與經濟》開展了浙江海外經濟文化交流、浙江海洋文化與區(qū)域社會變遷等相關領域研究[5]。柳和勇從海洋文化資源、海洋文化史、海洋漁文化、海洋民俗文化和海洋文學等8個方面,論述了舟山群島的海洋文化發(fā)展及特質[6]。徐曉望對海洋文化理論的定位做了一些歸納介紹,并重點對閩臺區(qū)域海洋文化、海洋經濟、航海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等內容進行了探討[7]。張開城分析了廣東省海洋文化資源狀況、廣東省海洋文化產業(yè)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把廣東海洋文化產業(yè)與浙江海洋文化產業(yè)進行了比較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發(fā)展廣東海洋文化產業(yè)的建議和對策[8]。2 0 0 7年1 2月,國家海洋局組織召開了首屆建設弘揚海洋文化研討會,并編輯出版了 《中國海洋文化論文選編》一書,書中共收集相關論文8 0多篇,論述內容涉及海洋文化的諸多方面。
高等學校屬于事業(yè)單位的行業(yè)部門之一,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分類推進事業(yè)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發(fā)2011第5號)的出臺,國家對事業(yè)單位的頂層設計已經定位,現有事業(yè)單位將按照公益屬性,被劃分為企業(yè)、行政單位和事業(yè)單位。其中,事業(yè)單位按公益性強弱又分為公益一類、公益二類,高等學校屬于公益二類,向社會提供半公共產品,這將對高校財務管理目標產生重要影響。今后高校辦學必須突出教育公益性目標,不能熱衷于盈利,只能通過提供教育服務收取部分補償成本。
目前,雖然海洋文化還沒有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其關鍵的問題就是相關理論研究還不成熟,還不足以支撐一個獨立學科建設和發(fā)展的需要。但很多學者都開展了這方面的探索性研究,以期有所突破,其中,曲金良、丁希凌等人對海洋文化基礎理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曲金良對海洋文化學的學科體系及其研究范疇進行了分類和總結,他認為海洋文化學應包括海洋文化基礎理論研究,海洋文化史研究,中外海洋文化的相互傳播、影響及其比較研究,海洋文化田野作業(yè)以及海洋文化與社會發(fā)展綜合研究等5個方面;同時也對海洋文化的概念、內涵做了探討和定義,并對海洋文化內容進行了分類,對海洋文化理論框架、海洋文化與社會歷史的關聯(lián)以及海洋文化調查研究的一般方法等做了介紹[9-10]。丁希凌從宏觀視角對中國海洋文化學的研究對象、范圍及未來的發(fā)展重點等問題進行了探討[11]。
針對目前無線傳感器網絡節(jié)點多目標覆蓋優(yōu)化方案沒有考慮節(jié)點之間安全連接的問題。本文在節(jié)點部署優(yōu)化中以提高網絡覆蓋率為優(yōu)化目標的同時,將節(jié)點的安全連接度也作為優(yōu)化目標,以節(jié)點全連通約束和節(jié)點移動能耗作為約束條件,建立多目標節(jié)點安全部署優(yōu)化模型,采用改進的粒子群優(yōu)化算法進行求解,能夠得到最大的網絡覆蓋率以及最大網絡安全連通度。
海洋文化史研究以楊國楨、宋正海等人為代表。楊國楨對我國海洋史進行了過專門研究[12-13]。他認為中國的海洋史應成為一個新興的 “海洋人文社會科學”體系而發(fā)展,并對其重要性進行了論述;對海洋文化概念、內涵也進行分析,且認為造船和航海術占有首要地位,撇開航海就談不上海洋文化[14]。宋正海把西方海洋文化稱為海洋商業(yè)文化,中國古代海洋文化稱為海洋農業(yè)文化,兩者均是世界海洋文化的基本類型[15]。王賽時從海洋文化中巡視社會歷史,認為海洋一直影響著人類的觀念、信仰、心態(tài)、思維方式和審美感受,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16]。曲金良也對中國海洋文化的早期歷史進行過研究[17]。
目前,研究海洋文化的一個很重要目的就是如何發(fā)揮海洋文化 “軟實力”的經濟功能,促進這些海洋產業(yè)發(fā)展。由于海洋文化強烈的勇于冒險、創(chuàng)新、團結、目標明確、務實和開闊等特點[18];其價值在于它影響了一個民族的對外觀念,發(fā)展海洋文化就意味著要與其他民族建立起更多的聯(lián)系,并在這一基礎上吸收海外先進經驗,融入社會潮流,抓住發(fā)展機遇[19]。許多專家和學者都較深入地研究了海洋經濟與海洋文化的關系[20-22],劉楓對二者關系的認識較為有代表性。他認為海洋文化與海洋經濟是辯證統(tǒng)一、相輔相成的。海洋經濟是海洋文化發(fā)展的基礎和出發(fā)點,沒有海洋經濟,就不會產生海洋文化。與此同時,海洋文化又是海洋經濟發(fā)展的動力,創(chuàng)造外在發(fā)展條件,提供智力支持。沒有海洋文化的繁榮,也就沒有海洋經濟的發(fā)展。所以大力弘揚海洋文化,將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識,有利于樹立新的海洋價值觀和科學發(fā)展觀,以形成全社會關注海洋、開發(fā)海洋、保護海洋的良好氛圍,促進海洋經濟的繁榮,帶動海洋產業(yè)和沿海各涉海行業(yè)的發(fā)展,實現海洋與社會的和諧進步。
海洋文化研究的另一個領域就是海洋旅游[23-24],重點研究如何挖掘濱海旅游資源的海洋歷史文化內涵,提升海洋旅游的獨特性和品牌效應,最終實現海洋旅游的發(fā)展。胡衛(wèi)偉和王湖濱對舟山海洋文化旅游與開發(fā)策略進行了研究[25],高怡和袁書琪借鑒 《旅游資源分類標準》,對海洋旅游資源進行了分類[26]。曲金良對當前海洋旅游面臨的幾個問題進行了論述,包括:重 “旅游經濟”輕 “旅游文化”,甚至以“旅游經濟”的理念替代 “旅游文化”;在海洋歷史文化遺跡作為人文旅游景區(qū)的開發(fā)上,存在著急功近利的濫開發(fā)現象;海洋旅游文化的發(fā)展研究,尚缺乏相關多學科的交叉綜合與協(xié)同作戰(zhàn)[27]。他還呼吁加強海洋文化遺產 保護[28-29]。周秋麟和尹衛(wèi)平更加明確地提出積極推進我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具體措施[30]。
福建的海洋文化研究總體上較為活躍。黃新憲對福建的海洋文化精神特質進行了總結,并用大量的考據論證了這種海洋文化特質在洋務運動時期,就鮮明地體現在以福建船政局為主體實行的早期留歐教育上[31]。蘇文菁對福建海洋文化的獨特性進行了研究,認為福建 “多山”“濱?!钡牡乩憝h(huán)境,不安命運、敢于打拼的族群個性,以及宋元、明清時期兩次國際上洲際海洋貿易網絡與全球化發(fā)端的時代誘因共同造就了福建海洋文化的獨特性,并認為閩商是歷史上最能夠體現中國內發(fā)性的海洋文化的群體[32]。韓志強和鄭耀星對福建海洋文化旅游資源進行了分析,指出了福建海洋文化旅游不足,提出了改進措施[33]。趙君堯對福建古代海洋文化歷史軌跡進行了總結[34]。張學惠分析了海外閩商在推動福建江陰半島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建議加強福建海洋經濟與福建海洋文化發(fā)展關系研究[35]。王光輝和楊明論述了福建海洋文化特征的表現形式,得出福建海洋文化旅游開發(fā)的文化基礎,并據此提出旅游開發(fā)的原則及設想[36]。劉錫濤對福州海洋文化的形成及特點進行了研究,認為福州的海洋文化受正統(tǒng)農業(yè)文化的影響,但有重商貿、高度的開放性、多元的宗教信仰、豐富的海洋民俗文化、燦爛的對外交通史等特點[37]。林翔和關瑞明對海洋文化影響下的泉州人居環(huán)境地域特征進行了研究,認為海洋文化的精神特質對于人居環(huán)境無論是建筑形式、還是公共空間都有著深刻的影響[38]。2 0 0 7年1 0月,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組織召開了福建省海洋文化學術研討會,匯聚全省以及臺灣方面的相關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福建海洋文化的形成與特征,福建海洋文化的歷史發(fā)展和海洋文化與海峽西岸經濟區(qū)建設等歷史與現實問題,并出版會議論文集[39]。陳志強長期從事福建省閩南文化史研究,并集結出版了 《泉漳集》一書,收錄作者不同時代4 0多篇論文。他雖未單獨對福建的海洋文化進行研究,但大量的研究內容都與海洋文化有關[40]。
豆腐柴屬植物化學成分含量較為豐富,其葉片富含可溶性糖、纖維素、蛋白質[19]、氨基酸、果膠、酚類[20]以及黃酮。2013年HU Z X等[21]素分析出香葉木素、布盧門醇、(-)-去氫催吐蘿芙木醇、黑麥草內酯、(+)-脫氫地芰普內酯、(+)-5'-甲氧基-松脂素、委陵菜酸以及3-吲哚-甲酸等13中已知的化學成分,其中大部分是首次從豆腐柴葉片中首次分離得到。豆腐柴葉中過氧化物酶含量是目前用于提取過氧化物酶原料辣根的8倍,果膠含量達30%~40%。酯化度為73%~78%,高于目前國內用于提取果膠的其他原料,因此,具有很高的市場前景。
綜合上述文獻可以看出,中國的海洋文化研究雖不很成熟,但近年來呈現空前的繁榮,有匯集成一門學科體系的前景和趨勢。所有這些研究都基于一個原則,即海洋文化極其重要。
當前我國海洋文化研究存在如下問題:① 理論研究不夠深入系統(tǒng)。海洋文化學要想成為一門專門的學科而發(fā)展,必須有理論上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并形成一個完整體系。當前,很多學者都認識到這個問題,并不斷地在為此目標不懈努力,但都沒有帶來劃時代的變革。② 海洋文化實踐方面也缺乏有效的抓手。我國沿海各地都在努力試圖挖掘其自身的海洋文化,來搞活海洋旅游、帶動海洋經濟發(fā)展。但除了海洋文化節(jié)慶、海洋體育賽事、海洋論壇、海洋文藝活動等形式外,還沒有更好的手段和措施,能充分展現各地海洋文化的亮點和特色,特別在海洋文化產業(yè)創(chuàng)意方面是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尚未把海洋文化通過創(chuàng)意,形成一種有形的產品或者服務,成為一種帶有 “流通性”的商品提供給廣大消費者。③ 海洋文化研究的人才隊伍、方法和機構等較缺乏,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海洋文化研究與實踐方面的發(fā)展。
當然,海洋文化研究方向,因不同的學者、不同的視角而大相徑庭,或者有更深刻的認識和見地。因此,以上是筆者一些淺陋的認識和理解,還有很多不成熟和錯漏的地方。筆者希望通過對問題和研究方向的簡單陳列,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以引起更多的學者和社會大眾對海洋文化的關注,共同探討海洋文化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0]曲金良.海洋文化與社會[M].山東: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 0 0 3.
[2] 曲金良.我國海洋文化學科的建設與發(fā)展[J].青島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 0 0 1(3):4 8-5 2.
由表2可見,孵育45 min時,在NADPH啟動的Ⅰ相孵育體系和UDPGA啟動的Ⅱ相孵育體系中,ZG02的剩余百分比分別為(73.33±1.53)%、(50.63±3.42)%,t1/2分別為67.28、30.26 min,表明其在單相孵育體系中的代謝穩(wěn)定性中等,且在Ⅱ相中的代謝穩(wěn)定性較Ⅰ相差;在NADPH和UDPGA聯(lián)合啟動的兩相孵育體系中,ZG02的剩余百分比為(45.81±2.56)%,t1/2為25.57 min,提示其在兩相孵育體系中的代謝穩(wěn)定性差。
[3] 劉桂春,韓增林.我國海洋文化的地理特征及其意義探討[J].海洋開發(fā)與管理,2 0 0 5,2 2(3):9-1 3.
[5] 張偉.浙江海洋文化與經濟[M].北京:海洋出版社,2 0 0 8.
[4] 曲金良.中國海洋文化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 0 0 8.
[6] 柳和勇.舟山群島海洋文化論[M].北京:海洋出版社,2 0 0 6.
[7] 徐曉望.媽祖的子民:閩臺海洋文化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1 9 9 9:2 9.
[8] 張開城.廣東海洋文化產業(yè)[M].北京:海洋出版社,2 0 0 9.
[9] 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論[M].山東: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 9 9 9.
[1] 曲金良.發(fā)展海洋事業(yè)與加強海洋文化研究[J].青島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 9 9 7(2):1-3.
具體做法:將橄欖油5 kg倒入鍋中,加入香菜段、蔥段各1 500 g,小火慢慢熬至香菜、蔥熟爛,油脂飄香即可。烹制海鮮菜起鍋時或上桌前,將自制蔥油淋入菜中,香氣四溢,海鮮更鮮。
[1 1]丁希凌.海洋文化學芻議[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 9 9 8,2 0(3):5 6-5 7.
[1 2]楊國楨.從涉海歷史到海洋整體史的思考[J].南方文物,2 0 0 5(3):4-7.
[1 3]楊國楨.論海洋人文社會科學的興起與學科建設[J].中國經濟史研究,2 0 0 7(3):1 0 7-1 1 4.
應對場景:I)研究人員對其研究領域最新最重要的研究成果的需求,以幫助其更好的開展研究工作;II)研究人員、高校教師、學生發(fā)表論文的需求(含寫論文、投稿等);III)科研機構購買多家服務商的數據,需要整合數據統(tǒng)一服務的需求或者國內外服務商合作互補數據(數據接口)
[1 4]楊國楨.論海洋人文社會科學的概念磨合[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 0 0 0(1):9 5-1 0 0.
[1 5]宋正海.中國傳統(tǒng)海洋文化[J].自然雜志,2 0 0 5, 2 7(2):9 9-1 0 2.
[1 6] 王賽時.從海洋文化中巡視社會歷史[J].山東社會科學,2 0 0 4(4):1 2 8.
當前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國招標代理行業(yè)也面臨著各方面的改革,同時也積累了越來越多的弊端,存在的問題也越來越顯著。因而招標代理行業(yè)需要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推進電子招標投標的發(fā)展,加強人才培養(yǎng),構建一個公平、公正的招標環(huán)境,推進招標代理行業(yè)的發(fā)展。
[1 7] 曲金良.中國海洋文化的早期歷史與地理格局[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 0 0 7,2 4 (3):2-1 1.
[1 8] 孫玉娟.海洋文化與經濟發(fā)展[J].青島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 9 9 8(2):5 5-5 7.
[3 1] 黃新憲.福建海洋文化特質對早期留歐教育的影響[J].東南學術,2 0 0 8(3):1 3 2-1 3 8.
[2 0] 劉楓.海洋文化:一個亟待重視的領域[J].文化交流,2 0 0 6(5):3-5.
[2 1] 許維安.論海洋文化及其與海洋經濟的關系[J].湛江海洋大學學報,2 0 0 2,2 2(5):6-9.
[2 2] 謝朝清,王東京.海洋文化在連云港城市發(fā)展中的戰(zhàn)略考量[J].海洋開發(fā)與管理,2 0 0 9,2 6(3): 1 1 4-1 1 8.
[2 3] 陳智勇.海南海洋文化發(fā)展中的問題及對策[J].新東方,2 0 0 9(5):2 8-3 1.
[2 4] 陳展之.舟山群島的海洋文化與旅游開發(fā)[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 0 0 9,3 4(3):9 8-8 2.
[2 5] 胡衛(wèi)偉,王湖濱.論舟山海洋文化旅游與開發(fā)策略[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 0 0 6,2 3 (3):4 8-5 2.
[3 0] 周秋麟,尹衛(wèi)平.積極推進我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C]//中國海洋文化論文選編.北京:海洋出版社,2 0 0 8:2 4 6-2 5 3.
[2 7] 曲金良.海洋旅游文化發(fā)展中的幾個問題[J].青島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 9 9 9(1):8 8-9 1.
[2 8] 曲金良.戚繼光與中國海洋歷史文化遺產[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 0 0 4(2):1 8-2 0.
[2 9] 曲金良.中國海洋文化遺產亟待保護[J].海洋世界,2 0 0 5(9):5-7.
[2 6] 高怡,袁書琪.海洋文化旅游資源特征、涵義及分類體系[J].海洋開發(fā)與管理,2 0 0 8,2 7(4):6 1-6 6.
[1 9] 楊國楨.海洋的概念與中國海洋發(fā)展:福建海洋文化研究[M].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 0 0 9.
[3 2] 蘇文菁.論福建海洋文化的獨特性[J].東南學術,2 0 0 8(3):1 2 3-1 3 1
他又認為,未來的攝影可以探索和描述宇宙,在那里,多重原則同時發(fā)揮作用,存在既是堅實的也是虛幻的,既是熟悉的也是陌生的。[1]194這樣,現實中數碼攝影真與假的不確定性和未來攝影的非預見性和及隨機性正是量子世界觀對數碼科技作用而產生的重要結果。實際上,不過是數碼攝影更容易造假,傳統(tǒng)攝影已經使可能性崩塌。里奇舉證雕塑家羅丹的觀點支持他的結論:
[3 3] 韓志強,鄭耀星.福建海洋文化旅游發(fā)展探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 0 0 7(8):1 0-1 2.
[3 4] 趙君堯.福建古代海洋文化歷史軌跡[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 0 0 9,1 2(2):1 0-1 6.
2.“容”的目的是為了達到防錯的效果,更好地促進工作的完成。容錯糾錯機制是為了通過容忍錯誤更好地糾正錯誤,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防治錯誤,最終實現“無錯”的最佳工作狀態(tài)。
[3 5] 張學惠.海外閩商在福建海洋文化發(fā)展中的作用[J].發(fā)展研究,2 0 0 8(1 1):4 8-5 0.
[3 6] 王光輝,楊明.福建海洋文化及旅游開發(fā)淺析[J].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 0 0 8(1):9 5-9 8.
2.創(chuàng)新博士后科研成果轉化舉措。創(chuàng)新開展博士后成果與生產、科研的對接活動,促進博士后科研成果與企業(yè)發(fā)展需要的理論、技術、工藝相結合,促進企業(yè)提升技術水平。
[3 7] 劉錫濤.淺談福州海洋文化的形成及特點[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 0 0 4(5):1 1-1 4.
[3 8] 林翔,關瑞明.海洋文化影響下的泉州人居環(huán)境地域性特征[J].中華建筑,2 0 0 2(5):4 1-3 9.
黨中央高屋建瓴地提出 “建立容錯糾錯機制”,這項機制對于黨員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具有積極的正向激勵作用,對于全面治黨從嚴、制度從嚴,推進經濟、政治、社會、文化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一些地方政府還特別設置了決策容錯機制對中央政府的相關機制進行細化。
[3 9] 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福建海洋文化研究[M].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2 0 0 9.
The Establishment and Evolution of Post System in Yili Reg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4 0] 陳志強.泉漳集[M].福建:國際華文出版社, 2 0 0 4.
*基金項目: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業(yè)務費資助項目 (HE 0 9 0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