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延晨,劉肖巖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河北 廊坊065000)
從嚴格的意義上講,日本情報史始于戰(zhàn)國時代的豐臣秀吉。豐臣秀吉在對日本進行統(tǒng)一的過程中開辟了用間的先河,也將情報戰(zhàn)的理念帶入日本后來的發(fā)展中,而隨著日本國力的發(fā)展,其擴張野心也越來越大。深受《孫子兵法》熏陶的日本,十分清楚情報工作在戰(zhàn)爭中發(fā)揮的作用。如何獲取鄰國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信息都極大地依賴于情報。二戰(zhàn)期間,已經法西斯化的日本進行了非常廣泛的情報活動,情報人員成為日本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的先行軍。日本受其特有的民族文化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情報文化。
情報文化是一種在文化基礎上形成的概念,它從文化的基礎上解釋和闡述情報工作。最早提出情報文化概念的是美國情報產業(yè)協(xié)會主席保羅。1974年他在向美國全國圖書館與情報科學委員會呈送的提案中,第一次間接地給情報文件下了定義:“可被稱為情報文化者的人是那些接受過將情報資源應用于其工作培訓的人。這些人已學會和掌握了利用情報解決問題時使用的各種情報工具和一次情報源的技術和方法[1]?!?/p>
情報文化對情報工作有著重要的影響。這種影響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長期的、潛移默化的、不易察覺的,卻又是根深蒂固的。另一方面,情報文化對情報工作也有突變性的影響。盡管情報文化具有穩(wěn)定性,但在相對穩(wěn)定的大趨勢下也會因突發(fā)事件等原因對情報工作產生突變性影響。文化具有三個層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文化價值觀。以文化價值觀為基礎而形成的情報文化具有很強的穩(wěn)定性。盡管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會有一些改變,但從文化本質上來說,文化價值觀不易改變。因此,每個國家的情報工作都深受其情報文化的影響。情報文化不同,情報工作開展的方式也就不同。情報工作在情報文化影響下相對穩(wěn)定而又充滿了隨機性。情報文化的發(fā)展是與本國民族文化的發(fā)展緊密相聯的。日本獨特的民族文化,對日本情報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日本是一個島國,位于亞洲大陸的東部,是太平洋西側發(fā)達的弧形列島。領土由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構成??梢钥甲C到的日本文化是從新石器時代開始的,而后經歷了繩文式文化、彌生式文化等。彌生時代的文化特點,已經充分地表明日本開始接受外來的文化和影響。從那以后,凡是先進的文化傳入日本都會被改造和吸收。自我國漢朝以來,日本開始與中國進行交通和貿易,也將中原先進的文化帶回日本。至隋唐時期,這種學習達到了頂峰。向中國的學習是以中國的強大為前提的。到了近代,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使日本感到了強烈的危機感,于是日本放棄了學習了千年的老師,對西方列強進行了全面的了解并仿照西方進行改革[2]。因此,日本的民族文化是一種充滿了求知欲和索取欲的文化。這種充滿了求知欲和索取欲的民族文化也深深地影響了日本的情報工作[3]。
在世界歷史上,可能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日本一樣,建立起了一個包羅萬象的全民性質的情報系統(tǒng),也沒有一個民族像日本民族一樣,每個人都有著根深蒂固的情報意識。日本的情報工作之所以如此出色,是與它的情報文化分不開的。日本的情報文化受多種因素影響,有內在的也有外在的。日本的情報文化從產生到發(fā)展與應用,影響最深刻的因素有:神道教、孫子兵法思想、法西斯思想[4]。
神道教起源于日本的萬物有靈論。在佛教傳入日本之前,神道教一直是日本的傳統(tǒng)宗教并與薩滿教有著密切的聯系。日本的民族信仰與薩滿教有許多類似的地方。神道教的核心是對神的崇拜,這些神將自然現象擬人化,也包括人在內,日本稱之為“神力”。神道教對其它不同的異種宗教并不是水火不容的,而是加以吸收和利用。因此,無論是儒教、佛教還是基督教,它都能接受并允許它們獨立發(fā)展。這就是神道教最大的優(yōu)點。神道教對日本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由于神道教強大的包容性,佛教、儒教在日本得以發(fā)展和繁榮。神道教的這一包容性也深刻地影響著日本的情報文化,體現在情報工作中就是情報人員的多樣性。日本在開展情報工作時會秉承“為我所用”的思想,不論人的身份、地位如何,只要需要都可以發(fā)展為情報人員。這一點在日本蓄意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時尤為明顯。日本自甲午戰(zhàn)爭以來,一直在等待著可以侵吞中國的時機,因此日本不惜耗費大量財力、物力對中國開展情報工作。情報機關物色各個階層的人為情報人員并派駐到中國。當日軍占領一處中國的土地時,平日里和善的老師、商人和鄰居突然就換上了軍裝,露出了他們的本相。日本的情報人員不僅有本國人員,也有中國人、歐洲人和美國人。凡是可以為日軍工作的人,無論其工作、階層和信仰,都可以加以利用發(fā)展為情報人員。這就是神道教的影響而形成的情報文化[4]。
日本是第一個翻譯《孫子兵法》的國家,情報界將孫子視為最偉大的情報技巧專家而頂禮膜拜。在日本的歷史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孫子兵法》對它無處不在的影響與深深的烙印。在列島各路梟雄打得昏天暗地的幕府前期,孫子的“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5]”的謀略已經被各路軍閥所接受。保存下來的幕府時代將軍的講話稿中,更是處處可以看到《孫子兵法》的痕跡?!秾O子兵法》為日本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以往的戰(zhàn)爭往往是敵我雙方實力的硬比拼,并不在意情報所起的作用。《孫子兵法》翻譯過來并經過軍事家的研究和學習發(fā)揮出巨大的作用,它直接改變了日本的戰(zhàn)爭模式。無論是對朝鮮半島的入侵,還是對中國的戰(zhàn)爭都體現出了情報在戰(zhàn)爭的作用。日本將《孫子兵法》研習得非常透徹,對書中總結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了吸收,并將書中提到的“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發(fā)展到極致?!秾O子兵法》主張的“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思想深深地影響了日本。日本情報工作的最大目標,就是通過各種手段對敵國的內部進行瓦解和離間,最終使敵國不戰(zhàn)而敗。
日本的情報文化是一種擴張的情報文化。每當日本將要發(fā)動一場侵略戰(zhàn)爭的時候,它總要在戰(zhàn)爭發(fā)動很久以前就開始收集敵對國家的情報。[6]在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以前,川上操六先后對朝鮮釜山、仁川等進行了實地考察,又到達山東煙臺、天津及周圍地區(qū)進行情報刺探,較為全面地了解了中國的戰(zhàn)略縱深和各海域布防情況,從而保證了在戰(zhàn)爭爆發(fā)時候掌握絕對的主動權[7][8]。這種擴張性情報文化的形成受到一個重要因素的影響,那就是近代日本的法西斯思想。日本法西斯利用神創(chuàng)論、日本民族優(yōu)越論、日本精神哲學為材料,糅合了皇國思想,創(chuàng)造了日本法西斯思想。日本法西斯思想的重要特征就是強烈的擴張性與侵略性,在政治上的體現就是一貫到底、虛無主義和神秘主義。在日本國內矛盾發(fā)展到一定尖銳的程度時,法西斯思想就會得以更為廣泛地傳播并成為轉移民眾注意力的工具。由于日本發(fā)動的戰(zhàn)爭是法西斯思想引導下的戰(zhàn)爭,因此日本的情報文化也是一種法西斯的情報文化,即擴張性的情報文化。日本情報文化的法西斯性,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日本情報工作的全民性。凡是日本的國民,無論是軍人還是普通老百姓都具有強烈的情報意識。在戰(zhàn)爭時期,每一個日本國民都可以作為情報人員。這足以顯現出法西斯思想對民眾的控制,而由情報人員開展的情報工作也就深深地打上了法西斯的烙印[9]。
一個國家的情報文化受該國地理環(huán)境、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等因素的深刻影響,這是最持久、最穩(wěn)定的影響因素。本文探討了與情報文化、民族文化有關的概念以及情報文化對情報工作的影響,分析了神道教、《孫子兵法》思想、法西斯思想在日本情報文化發(fā)展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這些因素對日本情報文化形成所產生的影響。從這些深層形成原因解讀日本情報文化,更容易看清它的本質、理解它的實質。
[1]王先林.情報文化的概念分析與綜述[J].中華醫(yī)學圖書館雜志,2 000(1).
[2][日]坂本太郎.日本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3]胡平.情報日本[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8:93.
[4]馮瑋.日本通史[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5]朱逢甲.間書[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7.
[6]戚厚杰.日諜在中國[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
[7]朱冬生.論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戰(zhàn)爭[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8.
[8]熊沛彪.近現代日本霸權戰(zhàn)略[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 05.
[9]崔新京.日本法西斯思想探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