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喜順,吳義森,藍宇頻,邱耀輝
(解放軍第一七五醫(yī)院健康管理中心,漳州363000)
最新調(diào)查數(shù)據(jù)表明,我國居民成人血脂異?;疾÷蕿?8.6%,約1.6億人,結(jié)果表明與日常生活中高脂、高熱量、高糖飲食、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方式有關(guān)[1]。流行病學研究告訴我們,血清總膽固醇水平每下降1%,患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將下降2% ~3%[2],因此,積極進行高脂血癥的干預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高脂血癥的治療和研究多數(shù)以藥物治療為主,以改變不合理的飲食和生活方式的非藥物干預研究較少。非藥物治療不僅可以減輕藥物副作用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同時還可減輕患者和社會的經(jīng)濟負擔。本研究通過對我院體檢中心健檢人群的高脂血癥非藥物干預方式的效果評價,為高脂血癥的防治提供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0年8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體檢中心進行體檢的1056例人員中首次檢出的高脂血癥者263例為對象,其中男157例,女106例,年齡在24~69歲,平均年齡(42.8±5.5)歲。隨機分為干預組132例和對照組131例,禁食10~12 h后,抽取空腹肘靜脈血測定血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空腹血糖及血尿酸(UA)、BMI,所選對象均未經(jīng)藥物治療。診斷標準:采用我國《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07年)》高脂血癥的診斷標準:TC≥6.4 mmol/L,或 TG≥1.71 mmol/L,或 LDL-C≥3.2 mmol/L,以禁食10~12 h靜脈血測定值為標準。納入標準:未經(jīng)藥物治療的高脂血癥患者或已停用降脂藥半年以上者。排除標準:合并腎病綜合征者,糖尿病及代謝性疾病者,心功能在Ⅱ級及以上者,TC >7.6 mmol/L 或 TG >5.1 mmol/L。
1.2 干預方法 干預組:對高脂血癥患者,給予高脂血癥的非藥物干預。包括:(1)健康宣教:給每一患者發(fā)放高脂血癥宣傳資料,給予一對一的高脂血癥相關(guān)知識學習指導,開展高脂血癥相關(guān)知識的講座(1次/月)。(2)膳食干預:進行飲食情況登記(1次/周),根據(jù)對象的膳食習慣,以低脂肪、低糖、低鹽、多維生素合理膳食結(jié)構(gòu)為基礎(chǔ)[3],制定出個體化膳食指導意見并給予指導(1次/月)。(3)運動干預:根據(jù)不同運動愛好并結(jié)合個體目前情況給予運動處方,根據(jù)運動愛好組成運動小組定期開展活動。運動強度以脈搏達到120~130次/min,活動后疲勞感10~20 min漸消失為適合,時間一般不少于30 min[4],2 ~4 次/周,并由專業(yè)醫(yī)師組織、記錄和監(jiān)督工作,未參加活動者需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時間補上。具體安排:每周1次,連續(xù)32周,每次1~2 h。2周1次的門診個別強化指導。每次活動進行登記,缺席者補課。對照組:不給予上述干預措施。兩組觀察期均為8個月,觀察期間不服用降脂藥。在觀察期開始及8個月結(jié)束時組織對每一試驗者進行《高脂血癥知識調(diào)查表》答卷,問卷采用自填式,在經(jīng)培訓的專業(yè)醫(yī)務(wù)人員的指導下填寫,計算高脂血癥相關(guān)知識知曉率。每周統(tǒng)計1次研究對象的運動次數(shù)和時間,計算平均每周主動鍛煉次數(shù)。飲食情況每周登記1次,估算平均每天食用油量。兩組分別在研究開始和8個月時測定生化指標檢測方法:TC、TG、LDL-C、HDL-C、血糖及血 UA 檢測值在同一實驗室由專人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BMI=體質(zhì)量(kg)/身高2(m2)。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利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采用χ2檢驗及多元線性回歸方法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2.1 一般情況 干預組132例,對照組131例納入分析。干預組8例,對照組9例因服降脂藥或中途發(fā)現(xiàn)血糖高而終止研究。最終干預組為124例,對照組為122例。干預組和對照組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及血脂類型分布特征相近,均具有可比性。
2.2 干預效果 非藥物干預后,干預組的知識水平、低油脂飲食和規(guī)則運動等的比例都較對照組明顯提高(P=0.00)(見表1)。干預后兩組BMI的比較,干預組的BMI較對照組有所下降(P=0.05),干預組干預后體質(zhì)量指數(shù)較干預前有下降,盡管未達到統(tǒng)計學差異,但仍有一定臨床意義;DBP干預前后比較無差異(P=0.11),干預后干預組SBP與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通過非藥物干預在知識水平增加的同時BMI和SBP也有一定的降低??崭寡窃诟深A前后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39)(見表2);非藥物干預后,血中 TG、TC、LDL-C、UA濃度顯著降低,降幅大于對照組(P<0.01;P <0.05),HDL-C 干預組較對照組和干預前有所升高(P<0.01)(見表2)。說明通過非藥物干預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可以降低血脂水平。
2.3 非藥物干預對血脂影響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通過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方程了解非藥物干預對8個月后的血脂水平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見表3)在調(diào)整了入組時血脂水平后非藥物干預對TC、TG、LDL-C的下降有顯著意義(P=0.00);對HDL-C的升高有一定作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近幾年的非藥物干預研究表明,適當?shù)娘嬍成罘绞礁淖儗Χ鄶?shù)血脂異常者能起到與降脂藥相近似的治療效果,在有效控制血脂的同時可以有效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5-9]。在實施脂質(zhì)代謝的非藥物干預中,本研究得出:高脂血癥的健康知識教育是非藥物干預的基礎(chǔ),而對象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及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是關(guān)鍵,同高廣艷[10]、王英蓉等[11]的調(diào)查。相關(guān)健康知識進行宣教是遠不能達到控制高脂血癥的效果的,只有在健康教育的基礎(chǔ)上,采取個體化和多樣化的方法,制定出適合個體情況的干預措施(如飲食分登記、運動強度、次數(shù)等),調(diào)動患者、家屬的主動性,充分發(fā)揮群體的互相影響作用,加強患者依從性,才能獲得較滿意效果[12]。
表1 干預前后患者血脂異常相關(guān)知識水平知曉及執(zhí)行情況(例)
表2 非藥物干預8個月前后和組間各項指標變化比較(±s)
表2 非藥物干預8個月前后和組間各項指標變化比較(±s)
注:組內(nèi)干預前后比較,a P <0.05,b P <0.01,1mm Hg=0.133 kPa
組別 例數(shù)TG(mmol/L)TC(mmol/L)HDL-C(mmol/L)LDL-C(mmol/L)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122 2.42 ±0.11 2.15 ±0.17 7.66 ±1.56 6.38 ±1.11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1.01 ±0.25 1.02 ±0.47 4.34 ±0.33 4.26 ±0.24干預組 124 2.36 ±0.45 1.71 ±0.29a 7.65 ±1.33 5.49 ±1.33b 1.19 ±0.37 1.37 ±0.36b 4.44 ±0.25 3.54 ±0.42a SBP(mmHg)DBP(mmHg)組別 例數(shù)BMI(kg/m2)空腹血糖(mmol/L)UA(μmol/L)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122 127±22 125±181a 84 ±16 83±13 22.35±4.32 22.19 ±4.25 5.77±1.04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5.54 ±1.25 431 ±2.99 399 ±2.93干預組 124 126 ±19 122 ±18a 79 ±17 79 ±17 22.92 ±3.15 22.01 ±3.62 5.89 ±0.97 5.11 ±1.01 425 ±3.22 382 ±2.91a
表3 非藥物干預對血脂影響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本研究還表明,通過綜合性非藥物干預后,DBP和空腹血糖下降程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11,P=0.39),可考慮與樣本研究量偏小有一定關(guān)系,但也不能除外部分患者對非藥物干預降脂效果不佳等可能,有待進一步研究。
總之,本研究表明非藥物干預可以顯著降低血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是高脂血癥患者首選防治方法,同時也是藥物治療的基礎(chǔ)。長期、連續(xù)的對體檢人群實施健康監(jiān)測、干預不僅可以幫助體檢者正確認識和對待疾病,而且可以幫助體檢者掌握自我保健、健康管理的知識和技能,從而阻止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對提高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具有重要意義[13]。
[1] 胡大一,王家宏.我國血脂異常防治現(xiàn)狀[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9,29(1):11-13.
[2] 馬芬,王麗,李輝.健康管理與可控的健康危險因素[J].疾病控制雜志,2007,11(6):76-79.
[3] 張俊鳳,田芳.高脂血癥患者飲食干預對策與效果[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08,129(17):554-555.
[4] 宋月瓊,張焰,潘媛媛,等.高脂血癥患者飲食與運動行為的干預措施效果分析[J].四川醫(yī)學,2009,30(4):551-552.
[5] 李瑩,陳志紅,周北凡,等.血脂和脂蛋白水平對我國中年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預測作用[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4,32(7):643-647.
[6] 韓江莉,江鰲峰,孫威,等.高脂血癥患者非藥物治療的干預研究[J].臨床薈萃,2005,20(23):1323-1325.
[7] 賈少丹,李慧鳳,李靖等.健康教育干預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7,10(5):461-463.
[8] 許海燕,頊志敏,陸宗良.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07)概要與解讀[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8,10(3):82-84.
[9] 王雅琴,陳志恒.血脂異常分級健康管理[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0,13(1):107-110.
[10]高廣艷.對社區(qū)老年血脂異?;颊邔嵤┙】到逃难芯浚跩].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8,46(17):10-12.
[11]王英蓉,李粉玲,楊林,等.血脂異?;颊呓】祪r值與生活方式的相關(guān)性研究[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0,9(2):7-9.
[12]王雪君,王俊,趙蘭芳,等.社區(qū)高脂血癥非藥物干預效果評價[J].海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8,14(2):36-38.
[13]宋心紅,林海燕,唐芳.對健康體檢群體實施健康干預的效果評價[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08,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