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學校里,圖書館是特別受人推崇的去處,也是一所學校最引以為自豪的地方。圖書館的老師告訴我,她們不會讓圖書館閑著,因為這里是孩子們最愿意來的地方。
正在閱覽室里和孩子們一起上閱讀課的是一位胖胖的中年女教師,她很有些得意地告訴我說,要知道,讀書可不等于看書,讀書要質疑、要思考,甚至可以猜測、假想,然后才能有感悟、體驗,這是僅僅靠“看書”無法達到的。
她找出她帶來的資料夾,翻出了一大堆材料,很認真地告訴我,每次讀書課之前,她自己首先要閱讀大量的相關書籍,對適合學生閱讀的書進行分類挑選,這個過程是確保讀書課成功的基礎。然后,她就開始研究如何才能調動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在這一點上,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關注的內容是不一樣的。當孩子們開始讀書的時候,教師可不能坐視旁觀,必須通過探究問題來引導閱讀,特別要注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通過詢問、指導、解答、鼓勵等方式,走進孩子們的閱讀世界。
學生合作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她特別看重的,給同一個小組留幾個相同的問題,鼓勵他們一起讀書,一起交流,共同提高,使他們在學習中學會合作,這是未來生活的基礎。
我希望她能夠介紹得更為詳細一些。當知道我就是語文教師的時候,她顯得更加興奮,干脆拉我坐到閱覽室的一個角上,要跟我認真地聊一聊。
“舉個例子吧?!彼龔呐赃叺臅苌铣橄乱槐緯鴣?,“譬如,我們要讀這本關于海上的童話故事,一般要用三天到一周的時間。一開始,教師是以講故事開始的,介紹一下故事的背景、人物等等,這樣就自然激發(fā)起了孩子們的興趣和好奇心,使他們能夠帶著問題去讀書,讀書是為了找到答案,以揭開心中的謎團。這個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猜測、假想,下一步將會發(fā)生什么呢?并明確布置任務,要求他們讀到某一章。”
她怕我不明白,指著手上的書說:“譬如,就這本書,我會向學生說,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人類有記載的歷史之前,那么,人們是怎么把故事流傳下來的呢?故事中講到,一艘大船翻了,有一個孩子大聲呼救,有人能聽到他呼喊嗎?你認為他將怎樣做?想揭開故事里的這些謎底,就繼續(xù)往下讀吧!”
當然,這個時候,個別指導學生閱讀是她的重要工作。一般情況下,她要學生每兩人作為一個閱讀小組,要學生之間分享他們的閱讀體驗,交流不同的想法,特別鼓勵學生間分享不同的經(jīng)驗。同時,對她認為可能有閱讀障礙的學生還要進行個別輔導。
到第二次閱讀的時候,老師要跟學生們一起回顧上次讀書的收獲,繼續(xù)上次的故事,但要提出新的問題,要求同學們?yōu)榱藢で蠊适碌陌l(fā)展繼續(xù)讀下面的章節(jié)。她仍然以手中的書為例說: “這個時候我會問同學們,誰記得上次的故事?讀到哪兒了?他們會說,船翻了,很多人死了,那個14歲的男孩子游泳到了對岸,還有一只小狗跟著他等等。我接著會問他們,那是什么導致翻了船呢?后來又發(fā)生了什么?通過提問,既使他們弄清了上次的內容,也同時感覺還有許多問題,還必須閱讀。”
接下來,還是小組合作閱讀。這一次要求他們還要從第一章開始閱讀,當然,看書的時候是每位同學獨立看書,不過是共同討論、分享收獲罷了。特別是對于大家遇到的不同問題,必須提出來,以求得解決,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一些同學讀完書總是提不出問題。其實,他們不是沒有問題,只是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的眼睛。小組合作,可以不斷啟發(fā)他們,最終使之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
談到第三次閱讀,她把文件夾中的一摞材料攤開說:“這就是今天閱讀的內容。”
我一看,是她的一個閱讀課設計,跟我們的備課簿有點類似。設計分兩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要求談論前兩次閱讀的內容,復述故事,分析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等,教師朗讀書中的精彩部分,學生跟著說或講,證明孩子們感興趣而且對書中的內容是否能夠用自己的話講述出來了。接下來,她設計的一些問題,如“大海的本性還是很粗魯?shù)模蟽纱挝覀冏x了這個故事,說到這個14歲的孩子幸存下來了,他強壯嗎?他還是個孩子,但是他重新振作起來了,如果是你,你能做到嗎?”第二環(huán)節(jié)是50分鐘的獨立閱讀時間,見我頻頻點頭,胖老師很滿意地站了起來,她說馬上要向孩子們提問題了,邊走邊回過頭來說,讀書是個挺復雜的東西,可不要把它和看書混為一談!
(摘自《祝你幸福·最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