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龍水
(湖口縣水產局,江西湖口 332500)
翹嘴紅鮊俗稱太湖白魚、白條、白刀、大白魚等,分類上隸屬鯉科、鮊亞科、紅鮊屬,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人們把它視為有害的兇猛魚類,研究如何限制它的種群發(fā)展。由于其生長快、個體大、食性雜、適溫范圍廣、抗病能力強、肉質鮮嫩、氨基酸含量高等特點倍受養(yǎng)殖戶和市場的喜愛,現(xiàn)已成為新的名特優(yōu)水產養(yǎng)殖品種之一。
翹嘴紅鮊身體細長、側扁,口上位,下頜堅厚而向上翹;眼大而圓,鱗小易脫落,側線完全,背鰭有強大而光滑的硬刺,從腹鰭基部到肛門有腹棱。體背及體側上部呈灰色,腹部銀白色。
翹嘴紅鮊生活于水體中上層,行動迅速,善于跳躍。幼魚以昆蟲、枝角類和橈足類為食,成魚后以小型魚類為食,一般翹嘴紅鮊能捕食其體長為23.6%~44.8%的小魚,馴化后能攝食魚糜、冰鮮魚蝦和人工配合飼料。最適生長溫度為25~28℃,在人工飼養(yǎng)下,7~8 cm的魚種當年可長成0.5 kg以上的商品魚。
(1)池塘條件。應選擇靠近水源、水質良好、進排水方便的魚池。魚池面積(3~5)×667m2,水深1.5~2.0m,池底平坦,淤泥較少,無敵害生物,水質要求清新。在苗種放養(yǎng)前15d 左右,進行池塘清整消毒,用生石灰化成漿狀進行全池潑灑消毒,每667m2用量為100~150kg,主要殺滅病原體及其它敵害生物。
(2)苗種放養(yǎng)。苗種放養(yǎng)前5~7d 每667m2施有機肥100~150 kg,培養(yǎng)輪蟲等天然食物。放養(yǎng)時溫差不能超過2℃,放養(yǎng)密度為1萬尾~1.5萬尾/667m2,可搭配數(shù)量不超過5%的鰱鳙魚夏花。
(3)飼養(yǎng)管理。放養(yǎng)次日開始投飼,每天2~3次,由粉狀飼料過度到粒徑為1.0 mm的膨化顆粒飼料;體長達10 cm左右可投粒徑2.0 mm的膨化顆粒飼料,投喂量根據(jù)天氣、水質和魚類的攝食情況而定,一般以投喂后1h 吃完為好。魚種培育期間要保持一定的肥度,前期應適時補施肥料,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 cm左右。高溫季節(jié)每7d 左右加注新水10~30 cm,必要時更換部分老水,適時開啟增氧機,保持池水“肥、活、嫩、爽”狀態(tài),注意觀察天氣、水質變化和魚的攝食活動及生長情況。
(1)池塘條件。成魚養(yǎng)殖池塘面積(3~10)×667m2,水深1.5~2.5m,池底平坦,底泥厚度10~20 cm。翹嘴紅鮊膽小,不敢到池邊攝食,在池中用網眼較小的網片圍成長2.5~4.0m、寬1.5~3.0m的飼料臺,網片高出水面30 cm左右,防止飼料隨風浪漂移。池塘要求進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無污染。魚種放養(yǎng)前要做好清塘消毒工作,放養(yǎng)前一周施入發(fā)酵的有機肥培育餌料生物。
(2)魚種放養(yǎng)。翹嘴紅鮊魚種放養(yǎng)一般在年底或第二年初進行,規(guī)格要求12 cm以上,大小均勻,體質健壯,活動力強,無病無傷。放養(yǎng)密度為800~1200尾/667m2,可搭配尾重100g的鰱100尾和尾重50g的鳙20尾。魚種放養(yǎng)應選晴天進行,放養(yǎng)前用2%的食鹽水浸洗10~15min。
(3)飼料投喂。養(yǎng)殖翹嘴紅鮊投喂的飼料有三類:一是活餌料魚,規(guī)格為翹嘴紅鮊的體長的1/5~1/3;二是冰鮮魚蝦或鮮魚;三是人工配合飼料,要求蛋白質含量35%~40%。投喂人工配合飼料可減少飼料損失,防止水質惡化,提高商品魚品質,規(guī)模養(yǎng)殖主要是以人工配合飼料為主。配合飼料每天投喂2次,按“四定”原則投喂,投喂量一般為池魚體重的2%~5%,具體要以天氣、水溫、水質和魚類活動等情況而定,以投喂后1h 內吃完為宜。投飼時間為上午8:00 左右、下午17:00 左右。
(4)日常管理。在養(yǎng)殖過程中經常加注新水,保持池水清新,溶解氧5 mg/L 以上,透明度30 cm左右,平時用光合細菌等生物制劑調節(jié)水質,池水以中性偏堿(7.2~8.5)為好。每天早晚巡塘一次,觀察魚類活動、水質變化和天氣狀況等,定期檢查魚類的生長情況,以決定投餌數(shù)量;在天氣炎熱、陰雨天和水質較肥時加強巡塘,合理使用增氧機,清除池塘雜草、雜物和水中殘餌等。高溫季節(jié)保持池水高水位,加水時經過緩沖后再注入池塘,防止翹嘴紅鮊跳躍受傷,做好防逃、防盜、防病等工作。
翹嘴紅鮊抗病力較強,一般較少發(fā)生病害。因其對藥物敏感性較強,因此養(yǎng)殖過程中要以預防為主。一是保持水質清新,飼料新鮮、充足;二是定期用生石灰5~10 kg/667m2化漿全池潑灑消毒;三是生物生態(tài)控制,合理搭配鰱、鳙等濾食性魚類(一般鰱80尾,鳙30尾),采用光合細菌、益生菌等改善水質。
(1)水霉病。發(fā)病初期魚體局部表面呈灰白色的棉絮狀附著物,嚴重時肌肉會腐爛,失去食欲瘦弱而死。此病多發(fā)生在水溫較低時,是由于拉網、分箱、運輸過程中操作不當受傷所致。防治方法:魚種下塘前用食鹽水溶液3%~5%消毒,或用亞甲基藍溶液(2~3)×10-6全池潑灑。(2)爛鰓病。主要癥狀為病魚離群,體色發(fā)暗,食欲下降或不食,鰓上粘液增多,鰓絲腐爛帶泥;嚴重時鰓絲末端軟骨外露。由于鰓組織出血、腐爛,使病魚呼吸困難而引起死亡。此病在溫度15~30℃時最為盛行。預防方法:每半月用溴氯海因或二氧化氯(0.1~0.2)×10-6全池潑灑1次。治療方法:用溴氯海因或二氧化氯(0.3~0.4)×10-6全池潑灑,隔天再用1次。
(3)腸炎病。水溫25~30℃時為流行高峰。病魚腹部膨大,肛門紅腫,輕壓腹部則肛門有黃色粘液流出,腸道充血發(fā)炎,嚴重時血膿充塞腸管。病魚離群獨游,活動遲緩,食欲減退。預防方法:徹底清塘消毒,不投喂霉變腐敗飼料,定期在飼料中添加1%的食鹽或0.1%鮮大蒜汁。治療方法:用二溴海因0.5×10-6全池潑灑,隔日再用1次。
(4)指環(huán)蟲病。預防方法:做好清塘消毒及水質管理工作。治療方法:用敵百蟲0.5×10-6加硫酸亞鐵0.2×10-6全池潑灑?;蛴弥腑h(huán)克0.03×10-6全池潑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