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明
(青海省湟中縣上五莊林場,青海 西寧810500)
砂地柏(Sabina vulgalis)在原產(chǎn)地多生于海拔1 200m以上的沙地、荒山和林下,耐旱、抗寒、適應性強,喜光也耐陰,對土壤要求不嚴,但怕積水澇洼。為良好的地被植物,可密集栽植替代草坪,且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能力較草坪更強,既耐干旱,又極耐寒冷,栽培容易,管理簡單,樹姿美麗,冬夏常青,固沙保土效果明顯。砂地柏分布于青海省化隆縣塔白加林區(qū)及海晏、柴達木盆地。內(nèi)蒙古、寧夏、陜西、甘肅、新疆等?。▍^(qū))也有分布。耐寒、耐干旱,在固定、半固定沙丘或土壤貧瘠,甚至巖石裸露的山坡、林緣亦可生長,為固沙造林和水土保持的優(yōu)良樹種。研究砂地柏育苗技術,對青海省西部地區(qū),甚至內(nèi)蒙古、寧夏、陜西、甘肅、新疆等?。▍^(qū))防沙治沙具有重要的作用。砂地柏授粉力不強,結(jié)實量低,種子休眠期長,種子繁殖困難,因此,生產(chǎn)上大多采取扦插育苗。
為提高砂地柏嫩枝扦插育苗的成活率,采用大棚育苗,溫室大棚為鋼筋立柱水泥混凝土骨架土墻結(jié)構(gòu),長45m,寬8m。
高效綠色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GGR是調(diào)解植物生長發(fā)育、器官形態(tài)形成,提高產(chǎn)量的一種新型生理活性物質(zhì)。GGR不僅能提高苗木成活率和植物的產(chǎn)量,還能對不良環(huán)境的脅迫做出有利于植物生長的積極響應,減輕或避免逆境對植物所造成的傷害。
使用方法:將GGR6或GGR7號配制成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0×10-6~200×10-6(用于硬枝扦插)或50×10-6~125×10-6(用于嫩枝扦插)溶液,用其浸泡插條4~6h(硬枝扦插)或3~5h(嫩枝扦插)。
可用50%辛硫磷乳油、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多菌靈、溴氰聚酯、甲拌磷(防治地下和部分地上害蟲)90kg·hm-2、硫酸亞鐵(土壤消毒)150 kg·hm-2等。
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灌溉方便、土壤肥襖、土層深厚的沙壤土為育苗地,在育苗前先灌足底水。于5月20日進行整地,做凹床,長10m,寬2m,整地要求土壤疏松、平整,易于灌溉和扦插。將二胺225kg·hm-2、尿素225kg·hm-2、甲拌磷90kg·hm-2、硫酸亞鐵150kg·hm-2、農(nóng)家肥30m3·hm-2打細,然后均勻地撒在已整好的苗床上,再淺翻一遍,翻地深15~20cm。
于5月下旬在天然林選健壯母樹,采2~3年生枝條,插穗長15~20cm,剪除基部5~8cm處的側(cè)枝,針葉保留,剪口平整光滑,不得撕裂,剪完后50根為一束扎捆,下端平齊。剪好的插穗及時運至育苗地。扦插前將捆好的插穗浸入GGR溶液中浸泡,浸泡深度5~10cm,浸泡時間為4~5h。
5月下旬,將浸泡好的插穗在育苗地上進行扦插,扦插深度5~8cm,插后按實,隨時噴水,使插條基部與基質(zhì)充分密接,待插滿1床后立即灌水1次。
因砂地柏扦插繁殖以皮部生根為主,生長緩慢,自養(yǎng)期長,扦插后一定要保持苗床濕潤,透氣性良好。視天氣情況每天澆水2~3次,1個月后每天澆水1~2次,保持土壤濕潤。砂地柏的病害主要是根腐病,用0.1%多菌靈藥液噴霧防治,每15d1次。20~30d根部出現(xiàn)愈傷組織,并開始生根。
7月下旬,在種源地選健壯母樹,采取尚未木質(zhì)化的嫩枝條,剪成插穗長15~20cm,針葉保留,剪口平整光滑,不得撕裂,剪完后50根為一束扎捆,下端平齊。插穗于7月22日運至育苗地。裝容器前將捆好的插穗浸入濃度為100mg·kg-1的GGR溶液中浸泡,浸泡深度5~10cm,浸泡時間為4~5h。
營養(yǎng)基質(zhì)配制比為森林腐質(zhì)土∶耕作土∶凈河沙=3∶2∶1。用0.5%硫酸亞鐵溶液噴灑消毒滅菌后裝入容器。
7月24日在容器內(nèi)進行嫩枝扦插,扦插深度3~5cm,扦插后將容器整齊放入溫棚中,苗床保持濕潤,勤噴水,保證葉面常有水珠,但苗床不要過濕。噴水時間一般在11:00~15:00,每天2~3次。20~30d根部出現(xiàn)愈傷組織,并開始生根,插穗生根后可逐漸減少噴水次數(shù),但仍要保持苗床濕潤。
每7~10d噴施0.1%多菌靈或0.2%代森鋅或高錳酸鉀1次。
扦插苗當年基本無生長量,主要是越冬問題。11月中旬初冬時分,棚內(nèi)氣溫至0℃左右時,噴透水1次;10月至翌年3月期間每月澆水1~2次,以免插穗因生理干旱導致針葉枯死。次年4月中旬,留棚越冬苗針葉變色返綠生長后,每3~5d噴水1次。4月下旬開始進入抽莖分枝生長期,5—7月為速生期,注意增加供水,增施2~3次0.3%尿素。到10月,苗高生長平均達40~50cm,根系發(fā)達,生長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