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南在南方
白楊
文 _ 南在南方
一路向北,從陜南翻過秦嶺到西安,然后往銅川,再往宜君。黃昏,在一個叫下崾崄的地方下車,朝著一處矮房走去,那里有一棵白楊,葉子“嘩嘩啦啦”地響,像是學(xué)著下雨。
這是多年前,我高中畢業(yè)后出門掙錢時的一幕。其實,老家也有白楊,并且還在山梁上長成一片林子,站在院子里就能看著,不過平常沒太留意它會模擬雨聲,許是離家太遠,心思細密了的原因。
從煤窯回家,耳朵一下就捕捉到白楊的聲音,比起單棵,這一片林子的聲音如同歐陽修的《秋聲賦》中所寫:“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fēng)雨驟至……”
不到深秋,白楊葉子落個干凈,沒了雨聲,再響就是枝間的風(fēng)聲。最好聽的還是夏天,葉子長好了,忽有風(fēng),“雨聲”就來了,常常有種解暑的感覺。春天也有“雨聲”,新葉初成,“雨聲”細得像是耳語,常常站著看遠處的白楊,那么苗條,有點想抱。
在我老家,有一句老話: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吧!备皢省敝C音;柳樹不結(jié)籽,影響人??;至于“鬼拍手”,說的就是白楊,人們不覺得它的葉子像學(xué)下雨,反而覺得像輕輕鼓掌,特別是夜深人靜,一陣風(fēng)來,照著老話聯(lián)想,有點嚇人。
不過,“拍手”二字的確傳神。白楊的葉子,植物學(xué)叫單葉互生,就是枝條一邊一片葉子,這樣才有“拍手”的機會。除了互生,白楊葉子較厚,有質(zhì)感,可能也是能拍響的原因。
萬物生長,各得其所。只不過,人給了它們另外的意思,就像“白楊多悲風(fēng),蕭蕭愁殺人”。這詩句立刻讓白楊多了一種寄托,似乎跟北方人喜歡在墓地栽白楊有關(guān)。白居易寫詩給關(guān)盼盼:“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墓上來。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睋?jù)說,關(guān)盼盼因此詩而死,后世爭論不休。黃仲則寫“愁多思買白楊栽”,只因它插了枝,七八年工夫就出息了,但材質(zhì)不緊密,做箱子挺好,輕便。
白楊樹的少年和青年時期不管怎么看都很漂亮,成了老樹就看著滄桑,但它總有新枝條,春來春去,總有明媚在。
周作人先生在《三棵樹》中寫到北京八道灣自家院里的白楊樹:“它那瑟瑟的響聲第一有意思。我在前面的院子里種了一棵,每逢夏秋有客來齋夜話的時候,忽聞淅瀝聲,多疑是雨下,推戶出視,這是別種樹所沒有的佳處。”
前兩年看報紙說周氏故居拆了,不知這棵白楊樹還在不在?
有一年,老家那邊一棵白楊讓雷劈了,樹皮脫得干干凈凈,卻不停地流紅水,村里人大驚,說是白楊流血了。林業(yè)站的人來看,說不稀奇,樹沒皮了,木頭里的堿性物質(zhì)跟空氣接觸氧化了,再跟木頭纖維產(chǎn)生化學(xué)反應(yīng),于是就流紅水。村里人不相信這個說法,覺得是驚動了神怪,有些不安。好在這棵樹第二年又發(fā)芽了,這才放心。
村里有個小孩兒嘴角長瘡,抹藥膏不見效,請來老郎中。老郎中去白楊樹林,找了棵有大樹疤的樹爬了上去,從樹疤里弄一小瓶水出來讓小孩抹,結(jié)果真好了。別人問這是啥藥,答說是白楊的天河水,《本草綱目》上的方子。
我找了本《本草綱目》來看,卻不見這個方子,不過書里有“煎漿水入鹽含漱,治口瘡”,也許是郎中的化用。意外地知道,白楊還有另外的名字,叫“獨搖”。
前些天聽說村里的老郎中過世了,他生前請木匠給自己做了一副白楊薄棺。這在老家是個例外,老家人做棺,最好不過柏樹,木質(zhì)堅硬而細膩。老郎中沒有柏樹?不是,他家柏樹很多。那是為什么呢?老郎中生前說:“柏木太沉,里頭再睡個死人,太費力了!白楊樹輕便,本來死了就麻煩,能輕便上路,也是減些負擔(dā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