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摘 要】流行音樂是青少年“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學生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都有巨大的影響。因此,學校、社會包括中學生自己都應該重視流行音樂的影響,采取各種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流行音樂的積極影響,提高中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使中學生在認識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同時,也能達到凈化心靈,增進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使中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關鍵詞】流行音樂 中學生 課堂
一 流行音樂現(xiàn)狀
流行音樂是“泛指一種通俗易懂、輕松活潑易于流傳并擁有廣大聽眾的音樂,是有別于嚴肅音樂、古典音樂和傳統(tǒng)的民間音樂”,亦稱為“通俗音樂”。
當今社會,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不斷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流行音樂在度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與社會話語磨合期和與廣大聽眾蜜月期之后逐漸步入常態(tài),基本可以按照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獨立運行。但是,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而是曲線上升的,流行音樂也不例外,在其發(fā)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經濟利益的影響。目前的流行樂壇,雖然不乏有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但是其整體的質量卻是在不斷下降。音樂人的原創(chuàng)力下降、盜版猖獗、許多所謂的歌手素質低下、行內丑聞不斷、商業(yè)化程度不斷加深。雖然這些現(xiàn)狀并不令人樂觀,但并不代表著中國流行音樂一無是處,其中亦不乏有優(yōu)秀作品。例如,周杰倫的《青花瓷》《千里之外》等一些表現(xiàn)中國特色、中國風的音樂仍然是十分優(yōu)秀的。
二 中學生與流行音樂
中學生作為流行音樂的主要消費人群,面對魚龍混雜的當今流行樂壇,他們卻一直樂此不疲,不斷追求最新的流行。筆者認為,這主要是由流行音樂的特征和中學生這一時期特殊的心理因素造成的。而目前魚龍混雜的流行音樂帶給中學生的影響也要一分為二地看待,運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看待這一問題。
1.中學生喜歡流行音樂的原因
第一,流行音樂生命力的旺盛與強健,主要在于它的新奇性、娛樂性、參與性、以及它的傳播手段的特點上。它對中學生所產生的魅力,也就是通過這幾個方面得以實現(xiàn)的。
第二,中學生這一時期的特殊心理因素。中學時期正是一個人心理生理和發(fā)展成熟的重要時期,處在這一時期的青少年有一種接觸外部世界,表現(xiàn)自我價值的強烈愿望。在父母、學校無法滿足他們這種渴望,甚至是他們覺得受到壓抑的時候,就需要通過另一種渠道來將這種激情發(fā)泄出來。而當今的流行音樂正是包含了這一因素的直接載體,他以更新快、節(jié)奏感強、瑯瑯上口、易學易會的基本特點正好迎合了中學生在這一時期的需求,受到中學生的普遍歡迎。同時,這一時期的價值觀并沒有完全確立,對一些事物的是非好壞還沒有辦法分辨清楚,極易產生一種盲目跟風的情緒,如果聽到身邊的評論或是在廣告上看到某一首歌好,就會有大批的中學生去嘗試,這也給一些質量不高、靠大量的廣告宣傳來拉攏人氣的音樂一個可乘之機。這些質量低俗的音樂不僅不會使孩子積極向上,反而會將孩子引上歧途,因此對于流行音樂,家長與學校都要進行適當?shù)谋O(jiān)管。
2.流行音樂對中學生的影響
流行音樂在對中學生有娛樂功能、教化功能的同時對中學生也有一定的消極影響。如一些過分沉迷于流行音樂的同學,上課的時候也在偷偷地聽歌,這必然會使課堂聽課效果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學習成績一定會下滑;還有些學生因為在晚上聽音樂聽得太晚,造成第二天精神萎靡不振,因而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同樣造成學習成績下滑,影響學業(yè)。同時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流行音樂作為文化的一種載體,其對中學生的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它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中學生的價值觀,特別是那些低俗音樂的影響更要引起警惕。
三 對待流行音樂的態(tài)度
面對流行音樂這把雙刃劍,我們應該采取一種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成為擺在中學音樂教師和家長眼前的一個問題。對待流行音樂,既不能對其不管不問,任孩子隨便聽;也不能對其唯恐避之不及,將其完全抹殺,而是要采取辯證的態(tài)度,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流行音樂,使學生自己具備分辨能力,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1.辯證“雅俗”,端正態(tài)度,感悟音樂美
雖然大部分流行音樂音韻和諧、意味深長,能夠貼近日常生活,表達個人對生活、對理想和自己內心世界的感受,可以滿足中學生的情感需要,陶冶他們的情操,使他們在音樂中感受人生,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但是現(xiàn)實情況顯示現(xiàn)在流行樂壇中還充斥著一些低俗的音樂。這些音樂有的基調過于消沉,有的內容庸俗低下,學生長時間聽這種歌曲會導致情緒低迷思想消沉,嚴重的甚至會造成學業(yè)的荒廢。作為教師和家長,應該在認可孩子選擇的同時,盡己所能引導學生學習了解流行音樂,培養(yǎng)學生分辨高雅與庸俗,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2.創(chuàng)設情境,正確引導,激發(fā)情感
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崇尚“古典”。在音樂課上教師一般只會帶領學生欣賞古典音樂,而對流行音樂卻缺乏教授。中學生正處在生理、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對周圍的人事物都存在一種叛逆心理,加上中學階段沉重的學業(yè)負擔,這些都會驅使他們去尋找一種載體來緩解和慰藉自己。流行音樂由于自身的特點恰好符合中學生這一時期的需求而受到廣大中學生的歡迎。在這種情況下,音樂教師可以將流行音樂適當?shù)匾胍魳方虒W中,在課堂上選取優(yōu)秀的流行音樂,引導學生正確地對待和欣賞。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夠對學生的課外欣賞做出有效指導,寓教于樂,使學生既獲得音樂知識,又感受到音樂美。
3.搭建平臺,提升素質,升華課堂
在當今的信息社會,學生對新事物有著十分濃厚的興趣,學校、家庭和社會應該為孩子營造一個寬松、舒適的環(huán)境,并積極地幫助孩子提高鑒別流行音樂和抵抗誘惑的能力。尤其是在學校,音樂課上音樂教師要在將流行音樂引入課堂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將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優(yōu)秀歌曲與低俗歌曲進行對比,使學生在比較中明確如何辨別高雅與低俗音樂。筆者即是在課堂上將古典音樂、民族音樂、流行音樂放在一起,進行融合式、比較式的學習探索。
參考文獻
[1]戴靜等.警察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2(3)
[2]馮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彭運華.淺議流行歌曲對中學生的影響[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
[4]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
[5]陳國權.請跟我來·通俗音樂欣賞[M].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8
[6]黃蕓.中國流行音樂的發(fā)展與問題[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4(3)
[7]王思琦.1978—2003年間中國城市流行音樂發(fā)展和社會文化環(huán)境互動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