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
摘要:在二十四式太極拳教學中合理的運用示范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通過實例從如何選擇示范方法、如何運用示范面和示范位置以及講解內容的配合等方面來闡述其在二十四式太極拳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二十四式太極拳;示范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437(2013)03-0058-02
太極拳是中華瑰寶,它的演練形式柔和、緩慢、輕靈,在強身健體的同時,結合了古代導引術和吐納術,吸取了古典哲學和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目前在國內外廣為流傳,深受人們喜愛。二十四式太極拳是在楊氏太極拳的基礎上,刪去繁難和復雜的動作,編成的“簡化太極拳”,由于它非常適合初學者練習,所以已成為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全民健身的首選項目。本文試從示范方法、示范面、示范位置及講解的配合等方面來闡述其在二十四式太極拳教學中的應用。
一、選擇正確的示范方法
示范的目的是要使學生通過對教師形體動作的觀察,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記憶表象,并使之“內化”,經(jīng)過思維加工,建立起正確的動作概念。因此,選擇和運用正確的示范方法對于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完整示范法
完整示范法主要運用于教授新動作的初期和教學的后期。例如在二十四式太極拳教學中的第一次課,教師就應進行全套動作的完整示范,使學生對二十四式太極拳的動作風格與特點建立大概的印象。示范務求熟練、規(guī)范、完整、動靜結合,使學生在欣賞示范動作的同時受到力的鼓舞、美的熏陶、產生躍躍欲試的愿望,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在以后教學的每一次課,也應先進行本次課所學動作的完整示范,開始可采用較慢的示范速度,使學生大概掌握本次課動作的方向、路線,再轉為正常的示范速度,在動作質量上下功夫。教學后期的完整示范將開始對手、眼、身法、步的協(xié)調做出一定要求,并反復強調動作要領和動作細節(jié)。
(二)分解示范法
分解示范法主要運用于結構和方向路線較復雜的新授動作中。例如在學習“轉身搬攔捶”時,動作包括:先扣腳轉身、右拳下滑,再上步完成右拳翻轉撇出、左掌攔出、右拳沖出的動作。方向路線較為復雜,再加之上下肢、眼神的配合,給學生的練習帶來一定難度。教師可以把“轉身搬攔捶”分為“轉身”和“搬”、“攔”、“捶”幾部分進行教學,當學生基本掌握每部分動作后,再把動作結合在一起練習,做完整的“轉身搬攔捶”動作。這樣能使學生思路清晰,縮短其學習動作的時間。
(三)完整示范與分解示范相結合
在實際教學中,應根據(jù)不同學生掌握動作的不同情況把完整示范與分解示范有機結合。例如在教授“左右野馬分鬃”這一方向路線并不復雜的動作時,會接觸到太極拳最基本的步法,有很多學生會出現(xiàn)重心不穩(wěn)、前腳尖外撇、膝關節(jié)前頂超過腳尖的情況,教師就應進行上肢與下肢的分解示范,讓學生分解練習,再把上下肢動作有機結合。再如學生掌握動作比較連貫、協(xié)調后,應根據(jù)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素質水平,再次進行完整示范,讓學生重點觀察內在精、氣、神與外在形體動作怎樣進行結合,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體會太極拳“形神兼?zhèn)?、內外合一”的特點。
二、合理運用示范面與示范位置
示范就是要給學生作范例,讓全體學生能看的清晰完整。二十四式太極拳有相當一部分動作是連續(xù)的左右對稱動作,動作方向不斷變化,因此,教師要在課前注意分析每個動作的方向、結構,在示范時及時調整示范面和位置,以免學生因看不清動作產生錯誤的動作概念,影響教學效果。
(一)示范面
常用示范面有正面、鏡面、側面、背面等。二十四式太極拳有四段共二十四個動作,每段動作方向大致相同,根據(jù)二十四式太極拳的動作特點,像“左右野馬分鬃”、“手揮琵琶”、“左右倒卷肱”、“高探馬”、“左右下勢獨立”、“左右穿梭”這些中途不改變方向的動作使用側面示范即可;個別簡單的動作,象“起式”、“收勢”、“十字手”、“云手”動作采用正面或鏡面示范便能讓學生看清動作全貌;另有些動作較為復雜,有方向路線的變化,例如“轉身搬攔捶”和“轉身左蹬腳”這兩個動作,就要求側面示范后,再轉為正面和背面示范。
(二)示范位置
在教學過程中,要巧妙安排隊型,根據(jù)學生的隊列、所學動作的結構特點、安全因素來選擇最佳示范位置。在教學初期做完整示范時,讓學生前兩排蹲、后兩排立,每排錯開,教師分別做正面和背面的完整示范;在講解示范動作時,可讓學生兩排面對面,教師于中間示范,有個別動作如“轉身搬攔捶”、“轉身左蹬腳”,教師需要到背對自己的兩排學生前面再次示范;在領做示范時,教師要在學生隊伍的斜前方,與學生保持相同的運動方向。中途方向產生變化,教師要及時調整位置。領做的速度,通常開始較慢,姿勢偏高,以利于學生觀察和模仿,隨著學生對動作的熟悉,逐步恢復正常要求。
三、示范要與講解相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示范讓學生感知動作外部形象,而講解讓學生了解動作內在聯(lián)系,二者要合理結合,才能加快學習進程,提高教學質量。
(一)講解動作的規(guī)格和標準
動作的規(guī)格和標準是技術規(guī)范化的關鍵。一些簡單的、常見的、帶有規(guī)律性的基本動作,第一次課就可以提出來對學生進行講解與示范,加強動力定型。比如二十四式太極拳中常用的拳、掌、勾手等手型要求;常用的弓步、撲步、虛步等步型要求。
(二)講解動作易犯錯誤
在教授新動作時,把易犯錯誤一并提出來,會加深學生印象,在練習中如果出現(xiàn)此錯誤,會很快意識到。如“抱掌”這個動作,要求上手與肩同高,下手在腹前高度,但經(jīng)常有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會忽略這個動作要求,而變得兩掌幾乎合攏;練習“左右倒卷肱”時,在后退同時要前腳碾轉,使腳尖朝前以保持動作協(xié)調和穩(wěn)定,而學生會忙著后退而忘記碾轉;以及“左右野馬分鬃”和“攬雀尾”中的“棚”的前手動作看著相似,其實確有著細微的變化,一個肘關節(jié)下沉,一個肘關節(jié)上抬。通過教師比較演示正確動作與錯誤動作后,學生會有意識糾正自己動作。
(三)講解動作攻防含義
技擊是太極拳的精髓,太極拳在技擊上講究“四兩撥千斤”,以柔克剛,以靜制動,每一個動作都有自己獨特的攻防含義。例如:在學習二十四式太極拳中“攬雀尾”這一動作時,會接觸到太極拳的基本技法——掤、捋、擠、按。教師可請一名學生配合,結合推手的原理進行攻防含義演示,學生為攻方,教師為防守反擊方?!皰颉?,用于化解和合力發(fā)人:當學生從對面用右手攻擊教師胸部,教師將右手上提到前,手心向內,沉肩墜肘,用右手腕貼住學生的前臂,用棚勁將對方的力分散。“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學生用左手攻擊教師側肋時,教師左手貼住對方手腕或前臂,右手貼住對方肘部,如學生進攻,教師隨即向左向下側捋,使對方重心失控,身體傾斜?!皵D”,用于對下盤的外棚勁:此動作與前一動作“捋”相連,如學生要回抽手臂教師順勢左腳蹬直,右腿屈膝前弓,同時右手臂內旋,手心向胸內,左手掌根貼右小臂腕關節(jié)內側,順學生回抽手臂時,迅速向前擠出攻擊?!鞍础保糜趯ι媳P的外棚勁或拿法:如學生同樣順勢向教師擠來,教師即用手沾住學生手臂,用沉勁向下按,使學生的擠力落空,然后在向前逼按。這樣,教師在授課同時向學生講解每個動作的技擊含義,將使學生較快的理解動作內涵,增強對動作的記憶,從而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