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東平
攝影有時候就是一種奇遇式的“偶得”,有一半得益于智能化的器材與他人和個人經(jīng)驗,有一半憑借運氣,并且立竿見影,攝影容易之說如是;然而,攝影之易卻生生地造就了攝影之難,正是因為它容易,所以為之者眾多,但能有所超越有所創(chuàng)新的攝影家則屈指可數(shù)。徐大慶先生從發(fā)現(xiàn)天鵝這一并不獨特的拍攝資源,到充分利用這一拍攝資源,進行自覺而獨特的攝影創(chuàng)作,并且大膽進行了嘗試,其作品新意盎然。
一、關于技巧
眾所周知,攝影畫面表達講究“過目不忘”的“一眼之功”,為了取得這一不同凡響的藝術效果,眾多攝影家往往會不遺余力地將精力放到攝影表現(xiàn)技巧的追求上,而平日里我們從報紙雜志上所見到的各類名作點評,也大多是從技術技巧層面來闡述其藝術效果的,技與藝在這里也似乎達到了一一對應關系,相信我們聰明的讀者能從中品出“所以然”來,然而,更為艱深的“之所以然”卻不是文字分析能夠到達得了的,因為,畢竟攝影的功夫遠在攝影之外,只有親力親為者方知個中三昧。要知道,形象本身常常會超越思想的預設,而思想也決非表達技巧能夠完全把控得了的。
徐先生不滿足于一般愛好者所取得的成就,他要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他虛心地向多位專家求助,以尋求突破口。確立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的“文人趣味”作為其創(chuàng)作的基點。一方面,以高度概括的具象,來提純畫面的傳統(tǒng)意蘊,以達到準確而含蓄的表現(xiàn)張力,而在具象的概括表達上,則充分地體現(xiàn)了徐先生對藝術個性的執(zhí)著追求;另一方面,以有意識的不同程度的抽象化處理,來取得畫面更大的表現(xiàn)自由度與深度發(fā)揮的空間。這樣,既可以充分地凸顯個人化的審美情趣,又可以最大限度地避開大眾審美的“高峰擁擠路段”,可以心情舒暢、毫無顧忌地在“一路暢通”的大馬路上“高速行駛”,可以說,這是一種聰明之舉,是攝影技巧之中的最大的技巧。
二、關于“運氣”
攝影人對于“運氣”都有著深切而獨特的體會。同樣的拍攝路徑,同樣的拍攝設備,同樣的拍攝條件,同樣的拍攝對象,同樣的拍攝水準,但卻往往因為拍攝機遇的不同,而導致成敗兩重天—錯失良機者,或扼腕頓足,或搖頭嘆息;抓住機遇者,或歡呼雀躍,或喜笑顏開。于是乎,有人便總結(jié)道,“攝影是憑運氣吃飯的”。然而,“運氣”是從來不會光顧懶漢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運氣”也是自己爭取來的。徐大慶的“運氣”確實來自于他的勤奮,自2008年開始追逐天鵝的足跡,至今已有五個年頭了,這五年里的每年十一月至翌年的三月,前來三門峽濕地越冬的野生天鵝,它們從容恬靜,儀態(tài)萬方,若天外飛仙,或翩翩起舞,或相依相偎,或交頭接耳,或顧影自憐,或比翼齊飛,或單或群,或飛或棲,儼然成就了徐大慶鏡頭下文采斐然的天然篇章。
三、關于成功
人人都在奮斗,但并不見得人人都能成功。貌似容易取得成功的攝影,當然也是如此。
的確,成熟的技巧看起來可以令作品顯得更接近于成功,但它并不能等同于成功,因為成功還需要忍耐,需要堅持,需要不斷地深入探索,而尋找攝影的深意,還需要到攝影之外的世界中去尋找。對于我們?nèi)祟悂碚f,尋找作品中更為深刻的內(nèi)涵,是凈化靈魂和完善自身的必不可少的階梯。因此,當你拍攝到一幅特別像作品的照片時,你一定不要高興得太早,因為真正的危機就潛藏在你的滿足感里,你已經(jīng)被某種既定的模式,即某種思維的定式所左右,也就是說,你已在不知不覺間成了別人的俘虜,印證了前人或他人的發(fā)現(xiàn),而失去了自我的獨立性與判斷力。所以說,千萬不要將攝影藝術的標準過于現(xiàn)實化、簡單化和對象化。對于攝影來說,成功則往往在于超越經(jīng)驗的發(fā)現(xiàn)。徐大慶正在積極地往這條道路上行走,而且他從未打算停下或放慢快速行進的腳步!
責任編輯/李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