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波
摘要:在田間以新鮮豆1號為材料研究了3種不同化控劑量對菜用大豆生長及產量的影響規(guī)律。
關鍵詞:菜用大豆;化控;產量
化學調控是防止倒伏的最簡便有效措施之一。許艷麗(1999)、陳新紅(2001)等人研究指出,化控使大豆植株矮化,莖粗增加,葉片變厚,葉綠素含量增加,延長葉片功能期,具有增產效果。在大豆生產上常用烯效唑[3]、多效唑[4]、壯豐安[1]、SHK-6[5]等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來提高大豆的抗倒伏性而增產。烯效唑化控大豆增產在于改善了大豆株型結構[6],增加根瘤數,提高葉片的葉綠素含量、比葉重、光合速率、過氧化物酶和硝酸還原酶活性[7]。壯豐安拌種和葉面噴施可有效地控制大豆株高,并降低各節(jié)長度,增加各節(jié)單位重量,提高葉片中的葉綠素含量[1,8]。可見,以往主要在大豆上運用化控技術。目前在化控對覆膜菜用大豆生長發(fā)育及產量的影響方面研究較少。本文研究豆歌+豆歌伴侶化控對覆膜菜用大豆始花期生長發(fā)育及產量的影響,為菜用大豆高產提供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供試品種 新鮮豆1號。
1.1.2供試調節(jié)劑 調節(jié)劑(豆歌和豆歌伴侶)由中國農業(yè)大學化控室提供。
1.2試驗設計
1.3測定方法
1.3.1葉柄長度、各節(jié)位葉面積及比葉重的測定 出苗后各處理固定長勢均勻的 5 株,在每個復葉葉片全展后7d,分別測定葉柄長度、葉面積(長寬系數法)和比葉重。
1.3.2干物質、葉面積及葉綠素測定 從5月20日(分枝期)開始,每隔15 d各處理分別選取長勢均勻的5株,將大豆植株從子葉節(jié)處剪斷,將莖、葉、柄、莢等器官分開,先測定葉面積,然后將各器官烘干至恒重,分別稱重計算干物質重量。葉綠素測定(各時期取倒4葉)采用丙酮乙醇混合法[9]。
1.3.3室內考種及產量測定
2.結果分析
2.1 對植株性狀的影響
表1 豆歌+豆歌伴侶調控對菜豆植株性狀的影響
由表2可知,豆歌+豆歌伴侶調控使菜用大豆莖的第5~12節(jié)間明顯縮短0.8~3.6cm,其中6~8節(jié)降低幅度最大,為3.0~3.6cm,且噴2次比噴1次縮短更多。葉片增厚變小,葉色變深。表明處理后大豆比葉重增加,葉綠素含量增多,從而提高了大豆的光合能力。由此可知,豆歌+豆歌伴侶處理使菜用大豆株型緊湊,群體通風透光條件改善,減少植株中下部花莢脫落,增莢增產。
表2 豆歌+豆歌伴侶調控對菜豆植株各節(jié)間長度的影響(單位:cm)
2.2 對單株葉面積和葉面積指數的影響
葉片是大豆最重要的光合器官,是干物質積累的主要來源,因此葉面積長消動態(tài)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大豆的干物質積累和產量。由圖2、3可知,不同處理菜用大豆在整個生育期間均表現為相似的單峰曲線變化,處理I和處理II的單株葉面積和葉面積指數均高于CK(除在6月24日外),且處理I比處理II更顯著。表明適當的豆歌+豆歌伴侶調控菜用大豆具有增大單株葉面積和葉面積指數,延緩葉片衰老的作用。
2.3對產量及產量性狀的影響
由表3可知,處理I較CK增產9.54%,處理II卻較CK減產5.30%,且處理II較處理I減產14.33%,產量差異達到顯著水平。適當的豆歌+豆歌伴侶調控能顯著提高產量,過度化控反而會降低產量。此外,豆歌+豆歌伴侶調控降低結莢部位,增加單株的莢數、粒數和粒重。
表3 產量及產量結構
3.討論與結論
優(yōu)良的株形是作物實現超高產的前提之一。應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可抑制作物頂端優(yōu)勢,植株矮化而壯稈,起到修正株形、防止倒伏、提高產量的作用。生產實踐已證實,利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調節(jié)株型結構已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陳新紅(2001)等研究表明,在不同密度、不同土壤肥力條件下,大豆噴施壯豐安能有效降低株高,莖增粗,有效分枝增多,株形緊湊,改善了田間通風透光條件。
董志新(1996)研究表明:經多效唑處理后,使大豆植株體內GA生物合成受阻,IAA含量下降,并引起生化物質變化,葉綠素含量增加,功能期延長,光合效率提高,葉片PAL活性增強,游離脯氨酸(Pro)含量增加。
許多試驗結果表明,應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對大豆的產量結構會產生一定影響。蔣蓮芝(2001)分析指出,大豆初花期噴不同濃度的多效唑均增產,表現為株莢數比對照平均增加5.74個,百粒重增加0.74g,莢粒數增加0.06個。陳新紅(2001)研究指出,壯豐安增加大豆單株莢數,而對百粒重和每莢粒數的影響不大,粒莖比提高和單株莢數的增加,是壯豐安化控增產的主要原因。
參考文獻
[1]許艷麗,李兆林,韓曉增,等.壯豐安對大豆生長發(fā)育及產量的調控研究[J].大豆科學,1999,18 (4):355~359.
[2]陳新紅,章建新,閆曉紅,等.壯豐安對大豆增產效應的研究[J].新疆農業(yè)大學學報,2001,24(4): 29~32.
[3]騰康開,蔡士舫,王五洲.2002.大豆噴施烯效唑的生物學效應及增產作用[J].安徽農業(yè)科學,30⑸:694-696
[4]王化源.1992.多效唑在我國大豆栽培上應用近況與前景[J]. 大豆科學,18⑷:355―360
[5]張明才,翟志席,何鐘佩,段留生,李召虎.2006.不同時期噴施SHK-6對大豆光合生理及產量、品質形成效應的研究[J].大豆科學,25⑷:399―403
[6]汪惠芳,陳潤興.1997 .S3307對秋大豆株型和產量的影響[J].植物生理學通訊,33⑶:181―183
[7]肖琳.1998.化學調控對夏大豆株型生理特性和產量的影響[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⑷:56―59
[8]薛麗華,王嵩柏,李峰,章建新.2006.麥業(yè)豐化控對大豆株型及產量的效應[J].新疆農業(yè)大學學報.29⑵:47-50
[9]張憲政.植物葉綠素含量測定丙酮—乙醇混合液法[J].遼寧農業(yè)科學,1986,(3):26-28.(Zhang X Z. Determination of chlorophyll content in plant. Methods of acetone mixed ethanol[J]. Liao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1986,(3):26-28.)
[10] 董志新.多效唑對大豆化學調控誘導效應的研究[J].石河子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2):7~12.
[11] 董志新,傅金民.大豆栽培生理的激素調控效應.當代作物生理學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yè)科技出版社,2002:47~49.
[12] 蔣蓮芝,樊亞娟,劉俊環(huán),等.大豆應用多效唑試驗效果初探[J].大豆通報,20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