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偉宏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登幽州臺歌》這首短詩,由于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詩人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諫,但沒有被武則天所采納,屢受打擊,心情郁郁悲憤。本篇以慷慨悲涼的調(diào)子,表現(xiàn)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種悲哀常常為舊社會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獲得廣泛的共鳴。 本篇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也很出色。上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念這首詩,我們會深刻地感受到一種蒼涼悲壯的氣氛,面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的圖景,而在這個圖景面前,兀立著一位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感到孤獨悲傷的詩人形象,因而深深為之激動。
在用辭造語方面,此詩深受《楚辭》特別是其中《遠游》篇的影響?!哆h游》有云:“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往者余弗及兮,來者吾不聞?!北酒Z句即從此化出,然而意境卻更蒼茫遒勁。
關(guān)于陳子昂的故事
摔琴揚名
據(jù) 《獨異記》記載,他21歲時從家鄉(xiāng)來到長安,準備一展鴻鵠之志,然而朝中無人,故四處碰壁,令他憂憤交加。一天,他在街上閑逛,見一人手捧胡琴,以千金出售,觀者中達官貴人不少,然不辨優(yōu)劣,無人敢買。陳子昂靈機一動,二話沒說,買下琴,眾人大驚,問他為何肯出如此高價。他說:“吾擅彈此琴,請明天到敝處來,我將為爾等演奏?!贝稳眨愖影鹤∷鶉鷿M了人,陳子昂手捧胡琴,忽地站起,激憤而言:“我雖無二謝之才,但也有屈原、賈誼之志,自蜀入京,攜詩文百軸,四處求告,竟無人賞識,此種樂器本低賤樂工所用,吾輩豈能彈之!”說罷,用力一摔,千金之琴頓時粉碎。還未等眾人回過神,他已拿出詩文,分贈眾人。眾人為其舉動所驚,再見其詩作工巧,爭相傳看,一日之內(nèi),陳子昂名滿京城。后來武攸宜就召他去做了書記。
三次隱逸
在陳子昂“入世”的14年中,曾有三次隱逸的“出世”生活,累計時間長達8年。第一次隱逸是22歲初試第落榜的次年:“居蜀學神仙之術(shù),與暉上人游?!?此次隱逸既有欲求無上智慧、又有理想不能實現(xiàn)的無奈。次年,他即中進士。第二次隱逸是經(jīng)歷7年官場生活后,31歲的他以“繼母憂解官歸里”。約兩年半時間里,他的詩作中卻全然沒有歸隱山林者那份飄逸瀟灑,傳遞的情懷是塵心未絕、心有不甘。第三次隱逸是在38歲時以父親年老多病為由奏請歸侍,直至其冤死獄中,歷時約4年。陳子昂臨死前“仰而號曰:‘天命不佑,吾其死矣!遂絕,年四十二?!?/p>
改過自新
初唐詩人陳子昂,老家在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縣),幼年時就隨父親來到京城長安。由于父母過于嬌慣,他十幾歲還不愛讀書,每天不是帶著朋友出城打獵,就是四處找人斗雞賭錢。后來,父母也看不下去了,一再勸他除掉惡習,潛心攻讀,可陳子昂根本聽不進去。有一天,陳子昂路過一處書塾,無意中聽得老師講:“一個人享受榮譽或是蒙受恥辱,完全決定于他本人的品德。好人自然享受榮譽,壞人自然蒙受恥辱。一個人放任自流,行為傲慢,身上有邪惡污穢的東西,就無法受人尊敬。作為一個君子,要博學,還要用學來的道理經(jīng)常對照檢查自己。這樣做,你的知識就越來越多,行為上也不至于有過失了。俗話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看到別人能做一番大事業(yè),你也許會很羨慕,但你哪里知道,人家是下了一番苦功呢!不經(jīng)過努力想得到學問,就像緣木求魚一樣……”
這番話對陳子昂觸動很大,回家后,他回首往事,追悔莫及,流著眼淚向父母認了錯。從此,陳子昂和原來的哥們斷了來往,放掉了養(yǎng)在家里的各種小動物,和書本交上了朋友。
名聲大噪
有個叫徐元慶的人,他的父親被縣尉殺害了。這個縣尉叫趙師韞,后來趙師韞升官了。徐元慶呢改名換姓,在官驛工作,這是在蟄伏待機??!皇天不負有心人,終于讓徐元慶等到了報仇雪恨的時機,結(jié)果了趙師韞的性命。在唐朝,徐元慶的這種行為,不但是不受處罰,反而是受到獎勵的。所以朝野上下一致認為:應(yīng)該嘉獎徐元慶。但是有個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見,這個人就是陳子昂,陳子昂是什么意見呢?《新唐書》:“國法專殺者死,元慶宜正國法,然后旌其閭墓,以褒其孝義可也?!蔽覀兎g過來理解一下這句話,大概的意思就是:徐元慶的這種行為,按照法律是應(yīng)該殺頭的,所以不能夠只是嘉獎,一定要處罰他,應(yīng)該先殺了徐元慶。那當時的風氣不是不合法律么,然后再嘉獎他的孝行。這個觀點那真是石破天驚,大臣們馬上就分為兩派,不少人就支持陳子昂。這個事情可以說是讓陳子昂名聲大噪。
感遇
陳子昂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嫋嫋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陳子昂今存詩一百二十余首,《感遇》三十八首是其代表作。這組詩大都是感于政事或個人遭際而作,各篇非作于一時一地,所詠也非止一情一事,但基本內(nèi)容多是抒發(fā)個人建功立業(yè)的理想抱負,以及壯志難酬的感慨,富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本詩原列第二首,約作于解職歸里之后。
詩作借《楚辭》中香草凋零、美人遲暮的意境,感懷身世,抒發(fā)美好理想難以實現(xiàn)的深沉苦悶和生不逢時的自傷之情。
全詩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前后比襯,意境鮮明,體現(xiàn)了他所倡導的“風雅興寄”和“漢魏風骨”的創(chuàng)作精神。贊美壓倒群芳的蘭若麗質(zhì),正是自賞卓然特立的出眾才華;秋風威迫、芳華搖落的嘆息,乃是年華流逝、壯志未酬的深悲。
陳子昂詩歌中的經(jīng)典句子
度荊門望楚
城分蒼野外,樹斷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誰知入楚來!
酬暉上人秋夜山亭有贈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靜。
禪居感物變,獨坐開軒屏。
于長史山池三日曲水宴
煙花飛御道,羅綺照昆明。
日落紅塵合,車馬亂縱橫。
同宋參軍之問夢趙六贈盧陳二子之作
始憶攜手期,云臺與峨眉。
達兼濟天下,窮獨善其時。
秋園臥病呈暉上人
圖書紛滿床,山水藹盈室
宿昔心所尚,平生自茲畢。
彩樹歌
青春兮不可逢,況蕙色之增芬。
結(jié)芳意而誰賞,怨絕世之無聞。
紅榮碧艷坐看歇,素華流年不待君。
故吾思昆侖之琪樹,厭桃李之繽紛。
送客
故人洞庭去,楊柳春風生。
相送河洲晚,蒼茫別思盈。
白蘋已堪把,綠芷復含榮。
江南多桂樹,歸客贈生平
一曲震撼千古的《登幽州臺歌》,讓我們在感受天地浩茫、歲月匆匆而無窮、個人之脆弱孤渺的同時,更預(yù)感到詩史上空前絕后的光榮時代之將臨。杜甫稱贊他:“有才繼騷雅,哲匠不比肩?!表n愈稱贊他:“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高度肯定他在唐詩發(fā)展上的功績。
陳子昂(661—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人。少年時代曾閉門讀書,博覽經(jīng)史百家,樹立了遠大的政治抱負。24歲舉進士,上書論政,得到武后的重視,任麟臺正字,再遷為右拾遺。他一方面支持武后的政治改革,另一方面對武后的不合理的弊政也屢次提出尖銳的指責。他曾在26歲、36歲兩次從軍邊塞,對邊防軍事問題提出過一些有遠見的建議。后一次出塞,因為和主將武攸宜意見不合,遭受排斥打擊。38歲后就辭職還鄉(xiāng)。最后被武三思指使縣令段簡加以迫害,冤死獄中。陳子昂的文學理論主張,提出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兩個標準:興寄、風骨。所謂興寄,是通過對事務(wù)的歌詠來表現(xiàn)詩人憂國憂民的意見;而風骨,則是將明朗的思想感情透過質(zhì)樸有力的語言表現(xiàn)出來,形成一種爽朗剛健的風格。而“興寄”與“風骨”的文學主張,存在于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他的代表作《感遇》三十八首和《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其基本內(nèi)容,就是帶有強烈自我意識的、充滿進取精神的對政治、道德、命運等一系列根本問題的觀點與思考。政治上的失意,壯志難酬的英雄式悲劇,卓絕的才華與強烈的情感體驗,使陳子昂創(chuàng)作出了不朽的詩篇,成為在文學史上有卓越貢獻的一代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