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江海
由于大部分農村家庭的家長常年務工在外,導致很多學生缺少愛的關懷,再加上農村學生每天看到的除了大山,就是大山坳里的莊稼,他們世面窄、閱讀量少,農村師資又參差不齊,作文教學粗淺乏味等等原因,導致農村學生作文缺少個性,更別說感情。作文千人一面、眾口一詞、大同小異,完全一個模式、一個套路,學生無話可說,無病呻吟。作文假、大、空的現象十分嚴重,寫作文違反了作文與做人的基本原則,吹牛、忽悠、撒謊:寫父母就是“冒雨送我上醫(yī)院看病”、寫教師就是“挑燈批改作業(yè)”、寫同學就是“幫助生病的我補習”……事例虛假、張冠李戴、大話連篇、空洞無物。作文字、詞、句、段、標點符號問題百出。錯別字層出不窮,詞不達意,句子語病莫名其妙,全文一大段,從頭到尾全是逗號,只有結尾才能看到一個句號。如何改變現狀呢?我認為鄉(xiāng)村教作文得先培養(yǎng)興趣:
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使他們先樂寫、愛寫。為了調動學生作文的興趣,教師在訓練過程中,應始終注意通過多種方式,著力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表達見聞感受的興趣和積極的情感,使他們樂于觀察,樂于寫作。
一、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
小學生由于他們的年齡特點,在接觸新鮮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時,總會情不自禁地想說出來。教師要利用孩子的這些特點因勢利導,有意識地組織他們在一起聊一聊。如,在進行完有趣的飛紙飛機活動后,教師及時組織學生聊天,只要內容與飛紙飛機有關便可。有的學生說出自己飛紙飛機時的心情,有的說出自己是怎樣飛的,有的學生分析了紙飛機飛得高、飛得遠的原因,還有的學生說出了飛紙飛機的心情和愉悅氣氛。他們無拘無束,各抒己見。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出重點,給學生理清思路,為他們完成《飛紙飛機》這篇作文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使學生能順利完成這篇作文。
二、運用“遷移”培養(yǎng)興趣
為了調動學生作文的興趣,教學中教師可不失時機地運用“遷移”規(guī)律,努力把學生的興趣遷移到觀察、寫作上來。如,在新學年初,我們校園周邊漫山遍野都是柑橘樹,可以說每個學生都是吃著柑橘長大的,與柑橘林有著不解之緣,課間也聽到孩子們擠在一起談論柑橘。我就靈活運用這一“得天獨厚”的寫作素材,組織學生有序地來到柑橘林:“新的學年開始了,同學們又將在柑橘林里穿梭了,老師也想和你們一樣駐足橘林,但是不知道橘林的樂趣,你們能幫幫老師嗎?”學生一下子來神兒了,有的推薦柑橘林的春天,翠綠一片,白花點點,芳香四溢;有的推薦柑橘林的夏天,除了橘葉墨綠,樹上的橘子也是墨綠,仔細看那橘子就像綠寶石;更多的推薦橘林的秋天,爭先恐后地說橘林的顏色,說橘子的味道。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要求他們把向老師推薦的東西介紹得更詳細些。如,說出撫摸著橘子在不同季節(jié)的感受,不同季節(jié)吃著橘子的不同味道。學生一下子沉默了,說不出了,但是,機靈的學生馬上認真地觀察起橘林來,又滔滔不絕地說起來,并且說得很詳細,因為他們都希望教師能和他們一起在橘林玩耍。在充分說的基礎上,教師再巧妙地引導學生把說的寫下來,一篇《我家的橘林》便完成了,而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總之,只要我們農村語文教學能立足自然,真正接地氣,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學生的寫作興趣一定能激活,學生的作文,乃至說話水平一定能提高,學生獨特個性一定能得到發(fā)展。我們農村孩子一定能寫出更具鄉(xiāng)土和生活氣息的好文章。
(作者單位 重慶市云陽縣黃石鎮(zhèn)黃石小學)
編輯 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