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悅
文學藝術就是把平凡的生活藝術化,一切都源于實際又都高于、游離于平淡之上。這樣的生活方式或是思考方式,無疑會給我們的精神世界更美的享受!一個人的寫作水平如何跟他對世界的感受有關,是否敏銳,同時是否能感受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椿ɑǜ?,看草草有情,一個喜歡走進自然、親近自然的人絕對是個極其期望表達的人。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還要想象美、記錄美!
一、走進斑斕色彩
孩子們對于世界的感知最初應該來自于光、色彩,(資料顯示:人類關于色彩及其對人體影響的研究已有漫長的歷史,它是古代文明的精神基礎。希臘哲學家和科學家亞里士多德就對色彩進行了廣泛的研究。著名醫(yī)生阿爾韋托·馬格諾在中世紀發(fā)表的關于顏色的論著,至今仍有非常珍貴的意義。每一種顏色有其獨特的作用,令人產(chǎn)生不同的情感。在裝飾、化妝、服裝和廣告方面合理使用色彩可以取得宜人的效果。除了醫(yī)療作用外,顏色還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和社會屬性、物理屬性,還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延伸意義,對人類生活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色彩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個重要領域。)所以,我想嘗試用更多的描繪色彩的詞匯引領他們走近文字。白,是一種顏色,可以告訴我們事物的大概色彩,但如果再細致些呢,就有“白的似雪”“白如瑩玉”“白如凝脂”“白花花”“白里透紅”“白皚皚”“白嫩嫩”“白生生”“白茫茫”“潔白無瑕”“蒼白”等等。又如“綠”可以是“嫩綠”“碧綠”“綠得耀眼”“青中帶綠”“綠意盎然”“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翠色欲滴”“郁郁蔥蔥”“綠茵茵”“綠茸茸”“綠油油”“碧波萬頃”“蒼翠如濯”“碧澄澄”“綠森森”“綠草如茵”“花紅柳綠”“翡翠綠”“碧空如洗”“碧海蒼天”“墨綠”“碧波蕩漾”等等這些詞語,給事物賦予了不同的感情色彩。
二、感受生活點滴
身邊的小事別放過哦!下雪了下雪了,雖然沒有下課,但孩子們已忍不住朝窗外看去,此刻我的心情也是歡喜愉悅的。雪花是個神奇的精靈,讓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走進夢中的童話王國,最喜歡看白雪覆蓋的世界,自己仿佛已化身為童話中的一個個的角色。應該讓孩子們盡情地歡呼,不過要看看自己喜歡的小雪花是什么樣的,雪中的世界怎么樣,迎著飛雪此刻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孩子們是這樣說的:“雪花像白糖,嘗一口,啊,好甜呀!”“雪花像小綿羊的毛毛?!薄把┗ㄏ裱┌椎睦婊?,天上下梨花啦。”“我們又蹦又跳又喊又叫,太開心了”“校園成了歡樂的海洋?!薄疤焯煜卵┒嗪醚?!”“等一朵雪花,還沒來得及看,就化成小水珠了?!薄掠炅?,春雨滴答滴答,有點惱人,又是可愛的,小雨點在干什么,“雨點落在石頭上,在石頭上唱歌”“雨點落在雨傘上,在雨傘上滑滑梯”“雨點落在我的頭上,在和我捉迷藏”“雨點落在房頂上,在房頂上唱歌”……
夏日的第一場雷雨來得好突然呀!天空瞬間變成了黑色,孩子們狂喊大叫起來,這雖然與平時學校的要求相悖,但我并沒有立刻制止他們,我想這是孩子們情感的真實釋放,只有有效釋放后才會有深刻的體驗。我允許他們到走廊上,與這樣的天氣變化親密接觸,不過我也事先提了個小要求,留心看看天空什么樣子,風、雨、冰雹什么樣子,狂風大雨中我們所看到的事物是什么樣的,聽到了什么聲音,處于此時此刻,心里感覺怎么樣。當再次進教室的時候,孩子們都比較安靜,可能是能量釋放了,然后開始說了,“天空一片漆黑就像是一塊大黑布蓋向地面?!薄跋窆砦莺每膳拢 薄半婇W雷鳴。”“大樹被刮得左搖右擺,就像喝醉了酒一樣?!薄昂艉舻娘L聲是興奮劑,大樹跳起了瘋狂的舞蹈?!薄皹淙~們狂魔亂舞?!薄氨⒋蛟谖蓓斏习l(fā)出咔嚓咔嚓聲。”“彩旗被刮得飛起來了?!薄暗孛婷捌鹆艘粚訜熿F?!薄坝甏蛟诘孛嫔嫌幸粋€個小泡泡?!薄暗孛嫔嫌幸粋€個小水汪了?!薄奥牭搅藝W啦啦的雨聲仿佛從天上倒下來一樣?!薄靶睦镉趾ε掠窒氤鋈タ??!薄?/p>
三、想象靜態(tài)圖片
書本中的彩圖很值得細細品味哦!書中的每幅圖都可以好好地利用起來,例如,教學第五課《草原的早晨》,孩子們這樣說:“一望無邊的大草原像一塊碧綠色的大地毯,雪白的羊兒就像繡在大地毯上的朵朵小花?!薄皻g樂的羊兒在津津有味地吃著草兒?!薄扒趧谟赂业哪撩駛兛缟向E馬,一邊放牧,一邊唱起動聽歌曲?!薄白R字3”中的山水圖更是有可想象之處,“清澈的河水倒映著連綿起伏的青山”“河面上漂著幾葉揚著白帆的小舟”“小燕子展開它黑色的剪刀尾巴,自由自在地在河面上飛來飛去”“碧綠的竹子,一節(jié)一節(jié)地往上長”“嫩綠的小草從地里冒出了小腦袋”“清澈的小溪,歡快地流淌著。叮咚叮咚,在唱著動聽的歌曲兒”。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我們需要引導他們細致地觀察生命,大自然中有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
總之,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傾聽自己的心的聲音,傾聽學生的心的聲音,讓孩子真切地感受,真實地體悟,真摯地表述,唯有此才是有價值的!
(作者單位 淮陰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
編輯 白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