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一、設計背景
筆者以選修3-5《反沖運動——火箭》一節(jié)參加以“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為主題的第六屆“江蘇省中學物理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大賽”,本設計從課堂實驗、學生情感、教學重點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創(chuàng)新,受到專家與參賽同行的肯定。
1.教師
本節(jié)課是屬于科普性質的課,對學生的知識理論性要求不高,本節(jié)課主要是設想通過實驗、講解、理論推導、解釋新現(xiàn)象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保持觀察、思考狀態(tài),用有趣的物理實驗和現(xiàn)象去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本節(jié)課具體可分為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
(1)利用放氣球活動、觀看章魚烏賊視頻、反沖小車實驗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各類反沖運動,感受物理來自于生活。
(2)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理論分析,認識反沖運動,探索反沖運動的規(guī)律及其物理本質。
(3)通過旋轉火箭演示實驗,揭開反沖運動在生活中應用分析的序幕,讓學生利用其所學知識分析生活中的各類反沖運動現(xiàn)象,感受從物理走向生活的過程,享受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釋生活中物理現(xiàn)象所獲得的快樂。
2.教材
本節(jié)課主要介紹動量守恒定律在生產(chǎn)、生活中及科學技術中的應用,從不同的側面來反映動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對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側重于與實際的聯(lián)系,通過形式新穎、生動活潑的實驗,來激發(fā)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本節(jié)課在激發(fā)學習熱情、培養(yǎng)能力、進行科學精神教育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學生
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動量守恒定律,尚缺乏實際應用的意識,一旦涉及具體的問題,難免會束手無策;由于前面所學多處于理論推導與分析階段,學生還未能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注重所學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促進學生興趣的提高,進而更深刻地理解動量守恒定律,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著力點。
二、教學過程
1.新課引入——從生活中來
心理學認為,好奇心是個體學習的內(nèi)在動機之一,是個體尋求知識的動力,也是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教師請同學們每人拿一個氣球,給它充足氣,然后松手釋放,如圖1所示;播放觀看播放烏賊、章魚運動的視頻,如圖2所示;水上飛板視頻,如圖3所示。
■
圖1 圖2 圖3
教師:請同學們總結以上三個運動的共同特點。
學生活動。
討論總結:物體在內(nèi)力作用下被分離成兩部分,兩部分運動方向相反。
教師:這就是本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內(nèi)容《反沖運動——火箭》。
板書:靜止或運動的物體在內(nèi)力的作用下分離成兩個部分,一部分向某個方向運動,另一部分必然向相反的方向運動,這種運動叫做反沖運動。
點評:通過活動體驗,了解生活中的反沖運動。豐富學生感性素材,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學生在頭腦中對反沖運動的特點形成初步印象,同時注重學生觀察、分析能力的訓練,注重歸納方法的運用,培養(yǎng)學生在典型事例中總結出一般結論的能力。
2.新課教學——認識反沖運動
教師:請大家利用反沖將小車運動起來,感受反沖運動。
設置問題:(1)怎樣利用反沖運動使小車動起來?
(2)怎樣才能讓小車動得更快?
(上接第146頁)(3)這是什么原理?
實驗器材:反沖小車(小車內(nèi)部有彈簧,三個檔不同程度壓縮彈簧,按動開關可以將物體彈出),質量不等的木塊幾個等,如圖4所示。
實驗優(yōu)勢:小車可以將不同質量物體彈出,可以隨意改變小車質量,也可改變彈簧彈力使彈出物體速度不同。學生的假設猜想基本都可以通過本實驗完成。
學生活動:
小組討論猜想影響小車速度的原因,利用不同質量的小木塊、課本、桌子擋板、手等利用反沖使小車運動,驗證猜想,總結實驗。
總結:木塊質量大,小車速度快;小車裝載物體質量越少,速度越快;木塊彈出速度大,小車速度快,遵循動量守恒定律。
點評:動手實踐,體驗感知,催生問題,尋求本質,小組討論,思維碰撞,加深對事物各個側面的認識,開放的實驗促進有效的生成。
教師:請同學們利用動量守恒定律對實驗定量分析。
設小車質量為m1,木塊質量m2,木塊速度大小為v2,求小車反沖速度大小。
解:小車與木塊系統(tǒng)動量守恒,選取小車的運動方向為正方向。
m1v1-m2v2=0
v1=■v2
可以完美解釋實驗現(xiàn)象!
教師:試驗中有同學直接用小車彈桌子,這也是利用反沖運動嗎?
小組討論、總結:是利用反沖運動!將桌子和地球看成一個整體,這個整體被彈出,由于整體質量很大,難以觀察到整體的運動。
點評:這是課堂的“意外”,經(jīng)過討論,“意外”變?yōu)椤绑@喜”。
3.應用反沖運動——到生活中去
教師:人類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反沖運動的規(guī)律特點,我國早在宋代就已經(jīng)發(fā)明了火箭。展示古代火箭圖片,如圖5所示。
老師也利用反沖運動的規(guī)律制作了“火箭”,介紹自制旋轉火箭的結構,演示自制旋轉火箭,如圖6所示。
■
圖5 圖6 圖7
點評:介紹物理學史,理清事物發(fā)展脈絡。利用自制教具讓學生感受理論指導下再實踐的強大效果,激發(fā)學生動手熱情,為課后作業(yè)做好鋪墊,為真正火箭的分析埋下伏筆。
神舟九號的成功發(fā)射,體現(xiàn)了我國高尖端科學技術的領先性,展現(xiàn)了我國的科學研發(fā)和科學創(chuàng)新能力,也是我國綜合國力大幅的體現(xiàn)之一。現(xiàn)在我們就來分析下發(fā)送神九上天的長征二號運載火箭。展示長征二號運載火箭1:100模型,如圖7所示。播放神舟九號發(fā)射視頻。
介紹火箭相關數(shù)據(jù):全箭起飛質量四百六十噸,總高度四十九點七米。
發(fā)射火箭條件苛刻:火箭發(fā)射速度要達到7.9 km/s;氣體噴射速度有限2000~4000 m/s;火箭質量比小于10。
教師:大家仔細觀察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模型的結構,回想發(fā)射過程,思考討論:如何保證火箭結構穩(wěn)定的同時又能達到發(fā)射速度?
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得到多級火箭概念。
點評:利用長征二號運載火箭1:100模型和神舟九號發(fā)射視頻的啟示,通過小組討論,得到多級火箭概念,解決本課難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總結與合作學習能力。
教師: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利用反沖運動的例子,大家能不能舉一些例子呢?
學生舉例并展開分析:放煙花、大炮、槍支、噴氣式飛機等。
教師:播放自動灌溉裝置,請同學們分析噴頭旋轉原理。
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噴頭結構,如圖8所示,得到利用反沖運動使噴頭噴水時自動旋轉。
■
圖8 圖9
點評:同學們通過討論、分析火箭、煙花、大炮、自動灌溉裝置等具體事例,學以致用,深化了對事例的理性認知,對事例的認識由“是什么”“干什么”上升到“為什么”,將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結合,更深層次地把握事物本質特征和美的意蘊,也很好地增進了對物理的情感。
4.分析反沖的危害
教師:有時候反沖運動也會有弊端,同學們能舉些例子嗎?
學生舉例:槍械、大炮射擊時后坐力會影響射擊準度。
播放大炮射擊時強大的后坐力,如圖9所示。
教師:同學們能不能結合今天學習的知識,分析下手槍和步槍的優(yōu)缺點呢?
學生討論、分析:根據(jù)v1=■v2,槍體質量為m2,速度大小為v2,射擊時控制v2比較小,所以槍體質量大的射擊距離遠。步槍射擊距離遠,手槍射擊距離近??紤]后坐力影響,單射精確度高,連射精確度低。
點評:這是畫龍點睛之筆,研究槍支,提升學生分析具體問題的能力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課堂小結:(1)反沖運動及其原理。(2)反沖運動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3)反沖運動在航天技術上的應用。(4)反沖運動弊端的防治。
三、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力求讓物理走向生活,結合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強化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學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實踐體驗,化理論的枯燥說教為實踐的鮮活感知,讓學生對物理印象深刻,真正去享受物理,應用物理。
在對不同反沖運動現(xiàn)象進行分析后,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獲得明顯提升,學生的視野也得以開闊,同時他們加深了對動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學生在動手設計和解決問題時,涌現(xiàn)了較多創(chuàng)新的構想,在小組討論中也不斷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充分彰顯出課堂生成的魅力與風采。教學采用了了解、認識、應用反沖運動的簡潔邏輯線索,由感性到理性,層層深入,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逐步將問題引向深入。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中學)
?誗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