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義兵
曾經,在我的數學課堂上,有一位常常趴在桌子上睡覺,永遠不會抬起頭來看黑板的學生。他的這種狀態(tài)持續(xù)三個月之后,我終于按捺不住,同他在我的辦公室里進行了第一次談話。當我心平氣和地問及孩子為什么在課堂上睡覺時,他低著頭沉默不語,最終慢慢地回答說:我對數學沒有興趣。
聽完孩子的話,我并沒有責怪他,而是沉默了許久。孩子的一句“我對數學沒有興趣”提醒了我,讓我開始反思。
我們忽略了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興趣的三個關鍵點:情感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數學的實踐性。
下面,我就以上學習數學知識中的三個關鍵點來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一、情感教育
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之中,對其概念、理論、方法等并不是無動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種不同的態(tài)度,同時內心也會產生各種復雜的感受和變化。情感教育,是讓教師從情感上了解學生對于數學的情感變化,同時根據這些情感的變化更好地引導他們學好數學。情感教育在如今的教學之中應當被重視,因為它不僅能夠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而且對學生的自身能力和素質的培養(yǎng)也是有益的。
二、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過程,如果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方法一貫一成不變,學生又如何能夠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呢?因此,教學必須賦有創(chuàng)新性,而首先執(zhí)教的教師必須自身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總結之前教學中的不足,不斷推陳出新,嘗試新的教學方式。
其次,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之中,我們可分組討論,自主探究,創(chuàng)造出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團隊小組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同時敢于表達自己的所想和展示自我的風采,真正讓學生樂學、想學,從而為提高教學提供保障。
三、數學的實踐性
俗話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處處都會運用到數學知識,比如:(1)打折問題。打折是生活中常見的商業(yè)行為,如何通過打折問題的教學,讓學生了解打折的實質,增進對社會的了解;(2)方案問題。從多個方案中選取一個最優(yōu)方案,考查學生對實際問題的判別能力。(3)利率問題。存款、取款及貸款是生活中常見的,因此這類知識的應用也非常重要。(4)稅收問題。照章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新教材中這是一個重要內容。有時它還與方程、函數相結合,考查學生的分類討論思想。(5)行程、工程問題。生活、生產中行程問題與工程問題最為常見,這類問題學生在小學已經接觸,簡單的問題都能解決,但到了初中后這類問題更加復雜,尤其與方程(組)相結合后,就整體考查學生的數學素質,是一類學生不容易掌握的問題。(6)數據的收集與整理。生活中每一個領域都離不開數據的收集與統計分析,這類問題在近幾年的中考中出現的頻率相當高,如2002年中考中的轉盤、拋硬幣問題等。(7)幾何知識應用:①解直角三角形生活中簡單的測量,求解建筑物的高度,一般會用到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識,其中還包含測量時的仰角、俯角。②圓的問題,初中數學對圓的學習是比較深入的,教材詳細地對弧、弧長、圓心角、圓周角的有關內容進行了講述,學生重點學習了圓心角定理、圓周角定理、垂徑定理,有些內容也融入了生活氣息,如船能否過橋問題、船如何航行可繞過暗礁等。
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書本知識引用到實際生活之中,讓學生們學以致用,解決生活之中的數學問題,以數學知識的實踐性和運用性來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
(作者單位 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土門鎮(zhèn)茅坪中學)
?誗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