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jīng)過去的一年,中國文化界最重要的標志性事件就是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國作家莫言。一夜之間,沉寂多年的中國文學重返輿論中心。在世俗眼中,莫言獲獎的最大焦點在于他即將獲得稅后折合成人民幣的750萬元獎金。但我們也聽到了來自世俗的另一種聲音:750萬元獎金算個什么?還不如一個普通老板的資產(chǎn),甚至在北京市區(qū)還買不起一套三居室住房……這種聲音聽起來未免有些刺耳,卻也不無道理。
然而,對于熱愛文學、執(zhí)著于寫作的人來說,文學難道僅僅是謀生的手段、掙錢的工具?如果以此衡量文學的價值與得失,那么莫言等少數(shù)幾個文壇大腕以外的絕大多數(shù)中國作家,他們一生執(zhí)著于文學,卻可能依然清貧,他們的人生價值何在?而對于那些也立志于寫作,但至今仍在文學小徑上苦苦跋涉的愛好者,他們是否應(yīng)當回頭是岸或改弦易轍?是否應(yīng)當選擇更實惠更快捷的掙錢途徑?
有鑒于此,本刊將從今年第1期起開展“尋找文學的意義”問題討論,我們想邀請廣大讀者結(jié)合自身經(jīng)歷與體會,圍繞以下問題展開思考:
1.文學對你意味著什么,你為什么會喜愛文學?
2.文學是你謀生的手段和掙錢的工具嗎?
3.文學給你帶來了什么,是苦,還是樂?
4.文學到底有何價值和意義,我們的生活與人生到底需不需要文學?
5.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會對你和中國文學產(chǎn)生何種影響?
6.商品社會里,如何保持文學的存在、維護文學的尊嚴并促進文學的發(fā)展與繁榮?
7.其他與此相關(guān)的話題。
來稿不要求面面俱到,篇幅以2000字左右為宜。截稿時間:2013年10月31日。
來稿請寄:(100031)北京前門西大街97號《北京文學》編輯部,請在信封上注明“尋找文學的意義”字樣。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