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英
許多人都知道玻利維亞的烏尤尼鹽湖,其實在中國青海,這里也靜靜躺著一面中國的“天空之境”——茶卡鹽湖,它鑲嵌在雪山、草地間,靜謐又神奇,與天地融為一體。
夠中國人吃一輩子的鹽花花
茶卡鹽湖位于柴達木盆地第一鎮(zhèn)——青海烏蘭縣茶卡鎮(zhèn)。還未靠近茶卡鹽湖,風里就飄來一股股咸咸的味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漫無邊際的一個大湖,湖水青藍,湖邊上幾座未成型的大型雕塑分外醒目,如果不是身處鹽湖,還真以為是用白玉雕成的,有一些美院的學生在這里,他們堆起鹽砣,正在創(chuàng)作鹽雕。從外形上看,似乎是一座座鹽制的佛塔。迎著陽光,雕刻工具與鹽砣相撞,飛起了朵朵鹽花。
這里地處柴達木盆地之中,之所以會形成鹽湖,是因為青藏高原從前是海洋的一部分。茶卡湖內(nèi)的鹽幾乎無窮無盡,因為雨水會將更多的鹽從周圍的山上帶下。而且茶卡鹽極易開采,人們只消揭開十幾厘米的鹽蓋,就可以從下面撈取天然的結(jié)晶鹽。開采過的鹵水,幾年之后又重新結(jié)晶成鹽層。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望無際的茶卡鹽湖雖然是柴達木盆地四大鹽湖中最小的一個,卻足夠全國13億人吃75年。
與其他鹽湖不同的是,茶卡鹽湖為固液并存的鹵水湖,它鑲嵌在雪山、草地間,而非戈壁、沙漠之上。茶卡鹽湖風光獨具氣象——遠處的雪山崢嶸巍峨,四周的草地碧草瑩瑩,湖內(nèi)碧波萬千、潔白如雪,容秀麗、壯觀于一身。
鋪鐵軌跑火車的鹽巴巴
鹽湖的湖面上,有些地方會結(jié)出厚達數(shù)米的鹽蓋,異常堅硬。采鹽工人于是在鹽蓋上鋪上鐵軌,大型開采后,這樣的運輸方式大大提高了效率,不經(jīng)意也造就了這種鹽湖獨有的小鐵路風光。兩條并行的窄軌鐵路現(xiàn)在能使用的只有一條,另一條的不少路段都被一堆堆白鹽所埋沒,而且那些白鹽已經(jīng)完全固化。軌道下鋪設的枕木、路基和道釘,無一例外地全都被鹽腐蝕出了一種暗紅,那種只有鐵器才會有的暗紅痕跡,仿佛是歲月的斑斑銹跡,為這個鹽湖增添了一種難舍的滄桑和陳舊。
進入鹽湖的小火車共有五節(jié)車廂,全是小平板車體,軌道旁邊延伸到湖中央的一排排電線桿,東歪西倒,好像排成縱列的孩子從隊中探頭。兩邊的鹽湖水就漫在路基邊,感覺如騎龍過海,也好像在一塊巨大的玻璃上劃動。作為通往鹽湖中心唯一的陸上通道,這條窄軌鐵路歪歪扭扭,小火車行駛的速度“吞吞吐吐”,讓人感覺小火車的速度若是快些,似乎會有脫軌的危險,坐在顛簸的小火車上,領(lǐng)受著只有高原才有的夏日寒風,感受到了鹽湖上的古代鹽工采鹽運鹽的那份艱辛。
從小火車上放眼望去,鐵路極遠外才可以見到頂上積著雪的群山,兩邊的鹽湖如同草原般開闊,湖里的鹵水純清碧綠,不見一絲生物的跡象。只有那些如工藝品般的結(jié)晶,靜靜地點綴在湖中,有的像欲飛還立的飛禽,有的像凝固不動的走獸,千姿百態(tài),惹人想象無限。大風毫無阻擋地在湖面上肆意行走,使放晴后藍天白云的倒影全都隱藏在被吹皺的水紋里。只有遠處祭湖的嘛呢堆邊的幡旗,色彩斑瀾,隨風而舞。
西斜的太陽,把鹽湖上遠端的山頂染成了淡淡的紅色。風小了,鹽湖靜靜的水面,遠處的經(jīng)幡,近處的窄軌,緩慢行駛的小火車,倘佯其間的游人,都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金色,絕美的鹽湖夕照,直讓我們流連忘返。 編輯 袁媛
1、最佳旅游時間:每年6-9月份。
2、交通食宿:茶卡距西寧310公里,早上從西寧出發(fā),中午就可到達茶卡鹽湖,中巴80元/人,包車300元。也可乘坐去茶卡、烏蘭、德令哈等各個班次的長途汽車前往,茶卡鹽場可為游客的食宿提供方便,也可在茶卡鎮(zhèn)上休息。
3、門票:50元,乘小火車需另購25元車票。也可以沿鐵軌步行到湖中心采鹽區(qū),約四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