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
收藏的確和所有的行業(yè)一樣,是有江湖的。這些江湖都有普遍的相似性:誰擁有了地盤就擁有了資本運作的可能,就擁有了受眾,就擁有了話語權以及社會影響力,當然財富就會積聚而來。如今內地的收藏界、鑒定界、拍賣界和仿造界的一些人,在江湖上紛爭,你方唱罷我登場,有利用電視媒體的,有利用平面媒體的,有利用舉辦活動的,有利用政府搭臺聯(lián)手唱戲的,當然還有利用聯(lián)合國給自己做虎皮的??傊奈锼囆g品倒成了這個江湖的由頭,背后的無非都是那些圈錢的交易。
在這些圈錢交易中,有些“收藏家”純粹成了別人操縱和利用的棋子。那位自稱收藏元青花身價60億元、挑戰(zhàn)馬未都先生的上海陳先生,原先是個收藏自娛自樂的老頭,他的元青花我在上海都看過,確實無一件真品。但他本來應該是打死也不會想到去挑戰(zhàn)誰、更不會自稱身價60億來炒作自己,但他和許多藏家一樣,受到幕后大推手的鼓動和忽悠,“誤入歧途”。他們的內幕我非常清楚,其實幕后整個操作和推張悟本、寧志超是同一個幕后推手。想想,這三人都接連推瞎菜了,成為人人喊打臭罵的對象。可是,真正大把撈錢的卻是幕后推手,這些棋子除了落一身臭名,頂多喝點推手剩下的殘湯。這讓人明白了一個道理:巨額財富,原來可以用神醫(yī)、收藏的名義,通過“表演”炒出來,不得不承認,這就是當下實實在在發(fā)生的事。
還有那些《鑒寶》和《尋寶》的電視欄目,別以為那些專家都很資深,都很權威——從最近幾年被他們鑒定為真品無疑的元青花瓷器“國寶”來說,可以說80%是贗品,有些甚至是景德鎮(zhèn)樊家井不算高明的低仿。比如景德鎮(zhèn)尋寶發(fā)現(xiàn)的那件元青花八棱玉壺春瓶,內蒙赤峰的那件元青花香爐、寧夏的元青花蓋罐等無一不是贗品。想想這是多么的可怕,如此鑒定水平,讓景德鎮(zhèn)國貿地攤和報國寺地攤上擺攤的“鏟子”都會恥笑。這些所謂明星專家始終未明白真品元青花如何鑒定,鑒定的要點和出土、傳世特征是那些?所以,媒體的力量是強大的,他們可以把贗品制造成真品,可以把那些不懂專業(yè)的偽專家推成“權威”專家。
你再比如鳳凰衛(wèi)視應該很嚴謹吧?也不一定,也有被人忽悠的遭遇。那些在民間實實在在玩贗品、并籠絡許多國內退休的文物體制內的“專家”上跳下爬的國寶幫,都被他們請上電視臺大談收藏經驗,而且是向海內外廣泛宣傳。內地這樣的電視臺就更多了,最近最出格的浙江電視臺,那些所謂的“三高專家”(資歷高、職位高、年齡高)竟然把那些景德鎮(zhèn)和河南隨便幾百元就抓來的贗品,鑒定成價值連城的“國寶”。其實,這是一個他們精心策劃的斂財產業(yè)鏈。就和那些垃圾拍賣公司一樣,什么文物不文物不重要,那些幾百上千人的鑒定費和手續(xù)費、圖錄費是關鍵。在國內這些國寶幫、拍賣公司的“臥底”生涯中的見聞,讓我是太觸目驚心了。
那么真品元青花在民間有沒有?答案肯定是有的,否則國內早期的博物館在民間征集那么多元青花是哪里來的。不過這近十幾年來,國內博物館卻很少在民間征集元青花瓷器,這主要是高仿泛濫,文博系統(tǒng)對元青花瓷器的研究和鑒別能力嚴重滯后,這也使得他們望而卻步。加之民間一些跑地皮的,民間一二線“鏟子”和實力藏家也結成了通道,他們的眼線幾乎遍布全國。如果在農村或者城市建設中發(fā)現(xiàn)元青花,第一時間這些人就會知道,信息比互聯(lián)網還快捷,因此,大件的精品元青花基本不會浮出水面?,F(xiàn)在發(fā)現(xiàn)地下文物的農民和城里的民工、工地老板,誰還象80年代到90年代那么“傻”交出去?一來給自己找事,二來錯過千載難逢發(fā)財?shù)臋C會……
這個圈子,我看的實在太多了。我不想給自己找麻煩,畢竟我不是記者,只是一個民間文物務實的研究學者。我把我知道的一些真實情況說出來,僅僅為了安撫自己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