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詩》編輯:
首先感謝編輯老師的關愛,學生去年暑假第一次在貴刊發(fā)表作品,這給了學生這樣的初學者極大的鼓舞。2012年6月的稿酬已收到,為了紀念,學生沒有將其取出來。這學期開學收到貴刊編輯部郵寄的樣刊,很意外也很驚喜。學生想,一篇散文詩無論好壞,哪怕其中只有一句能打動人,對于一個初學寫作者來說也已經(jīng)很滿意了。學生在收到的2013年散文詩校園文學1-2期還看到了同校的姚源清師兄的作品,以及熟悉的貴州民族大學的若非,這些熟悉的面孔,他們的文字漸趨成熟,對于學生也是一種莫大的激勵。
貴州師范大學讀者/默飛
片面只語
在經(jīng)過了多年詩歌冬眠從事攻讀學位研究學術(shù)之后,在無意的一瞥中,發(fā)現(xiàn)貴刊的燦爛與輝煌,以及諸位同仁的不易!看到馮主編及各位為刊物做出貢獻的報道,非常感動!
嘉應學院讀者/施保國
文學語言金庫
我問其中一個人,他們這是往哪里去。他回答我說,他一無所知,他,別人,都一無所知;可是很明顯,他們是要到什么地方去,因為他們被一種無法控制的行走欲推動著。
——波特萊爾:《每人有他的怪獸》
[簡析]人生是有目的的嗎?人有一般動物所沒有的自覺意識,似乎是他們的一切行為都帶有目的性。然而,人,在某一具體的事件上或是經(jīng)歷某一過程,是有明確目的的:而在人生的總體意義上,誰又能說得出是為了什么呢?在這一點上,人與萬物平等。魯迅《過客》中的那位行色匆匆的趕路人似乎也正是這樣,“被一種無法控制的行走欲推動著”。
(力平)
散文詩鉤沉
德國詩人歌德除文學創(chuàng)作外,還進行了大量的科學研究工作,1790年發(fā)現(xiàn)了人的胯間骨。
致葉芝
莫嘉
當我老了,不要在爐火旁打盹,詩歌的火焰,會燙傷歡暢的時辰。
回想,照亮沉睡的陰影。
愛和被愛,在皺紋的溝壑流淌,總有一些水草漂移著疼與痛。
三百六十五天折疊的情愫,在裝裱成綾的冊頁里,封存。
展開,過期的年歷受潮,粘膠的銅版紙,粘糊了時間。
日子與日子糾結(jié)著,不知是當年的太陽,還是今年的月亮?
再展開,不想過期的愛,也逃不脫受潮的時候,重新燃起詩歌的火焰,靈感的柴薪,所剩無幾。
美麗心機
明月
遠方是一只鳥兒
遠方是一只鳥兒,每天叫醒我。
遠方藏著希望,希望總是很遠。
遠方是一句謎語,至夸我沒有猜出謎底。
遠方就在眼前,遠方真是太遠。
你帶給我的愛和鼓勵一直都在
人生不需要太多刻意,這樣有失自然,就像我邂逅《散文詩》一樣。在某個百無聊賴的上午,大腦困乏,一抬頭就瞥見了書架上的她,翻開扉頁,便暗自喜悅。從此,她便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不刻意相遇,但在相遇后,她卻是能進入你的心中。
就像8年前,你出現(xiàn)在高一第6班講臺上的那天,穿著白色的襯衫,純凈的笑容,還有一顆善良的心,不記得你當時說了什么,只知道之后的你帶給了我希望和啟迪。還記得《山地》雜志上,那只白蝶是怎樣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那篇文章,是我為你寫的,我知道同學們和你都讀得懂,因為那是全班共同的故事。你給我們的投資是巨大的、豪華的、奢侈的和不計成本的。
我收到的第一本《散文詩》,是你作為獎勵送給我的,詩意的散文詩總是充滿美感、魅力,記得那本刊物的扉頁介紹了某個女孩的處女作,我想你應該是有所深意的吧。那本《散文詩》有你的字跡,我知道你是用心挑選過的,你希望我能夠一直堅持下去。朝著自己的人生軌跡堅持向前。只是,很遺憾,這本刊物被同學借走就不見了,生命中的念想也就不存在了。
如今,我想借用《散文詩》,去沉淀心中涌起的溫暖、懷念和向上,前兩者是對你,而后者是對現(xiàn)在的自己。光陰似箭,歲月靜好,也許我們便再也不會相遇,各自的生活也會如流水潺潺向前,但你何曾從我的生命中離去?你帶給我的愛和鼓勵一直都在。
今天,偶一抬頭,看見閱覽書架上的《散文詩》,同樣的大小,同樣的裝幀,同樣的蘊含深意,我才發(fā)現(xiàn)《散文詩》一直都在,你一直都在,因為都關乎人生,關乎溫暖。
浙江師范大學讀者/張銳娟
散文詩人小傳
威廉·巴特勒·葉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出生于都柏林。曾在都柏林大都會美術(shù)學院學習繪畫,1887年開始專門從事詩歌創(chuàng)作。葉芝早年的創(chuàng)作具有浪漫主義的華麗風格,善于營造夢幻般的氛圍,進入不惑之年后,在現(xiàn)代主義詩人伊茲拉·龐德等人的影響下,尤其是在參與愛爾蘭民族主義政治運動的切身經(jīng)驗的影響下,葉芝的創(chuàng)作風格發(fā)生了比較激烈的變化,更加趨近現(xiàn)代主義了。192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以其高度藝術(shù)化且洋溢著靈感的詩作表達了整個民族的靈魂”。1934年,他和拉迪亞德·吉卜林共同獲得古騰堡詩歌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