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琦
“老師,我最怕您提問了,因為語文課的課堂提問最讓人摸不著頭腦。”這是一個學生在段考作文《老師,我想對您說》中說的一句心里話??吹竭@句話,我心理壓力很大。的確,在課堂上,我們經常講得口干舌燥,可偏偏還是有一些學生在看韓寒的《幻城》,有的學生兩眼無神,魂游九天,有的看似正襟危坐,卻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有的甚至進入了夢鄉(xiāng)……當老師提出問題時,大多數(shù)學生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實在是“金口難開”,縱然開口也是言不達意,條理不清;有的學生平常聊天時滔滔不絕、幽默風趣,可課堂回答則是前言不搭后語,毫無邏輯,至于語言表達中簡單、生硬、頭緒不清的更是普遍存在??蓡栴}的存在僅僅因為學生自身嗎?我認為很大程度上與老師的課堂教學、課堂組織有關。學生的表現(xiàn)充分說明老師的課堂還不夠精彩、不具吸引力,學生根本不感興趣。因此,他們只好把老師的講解當作催眠曲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推動學生積極地去探獲知識。作為課堂組織者的老師,只有從自身出發(fā),調動一切可行因素,激發(fā)每位學生學習興趣,點燃他們心中激情,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實效。那么,如何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得語文課堂“激情飛揚”,通過長期的實踐、探索、總結,我認為可以采用以下幾種途徑:
一、善于鼓勵,耐心引導
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七年級時,老師一提問,學生就齊刷刷地舉手,積極性比較高漲;八年級時,老師一提問,學生就放眼觀望,看別人的表現(xiàn);九年級時,老師一提問,學生就低頭無語,然后幾乎“鴉雀無聲”。我認為學生不踴躍回答問題,不主動參與交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心理方面因素,多數(shù)學生都有較大的壓力感,怕回答問題有錯難堪,或者畏懼自己的語速跟不上思維而遭到同學的取笑,特別是九年級學生更甚。這種消極因素往往使他們“羞而止步”,或者產生自我封閉的心理,于是干脆不做聲,更不敢主動參與交流。針對這一問題,我總是積極鼓勵他們大膽回答問題,經常用這樣的語言來激勵他們:“孩子,別害怕,你根據(jù)你的理解來回答,敢說才能贏?!眲傞_始學生也有點害怕,但在我的不斷鼓勵下,他們去掉了自卑心理,勇敢地站起來回答問題。當他們回答出錯或意思不完整時,我沒有埋怨或當場嘲笑,也沒有立刻打斷中止,而是耐心地引導,針對學生的答案進行肯定,指出不足之處,再引導學生不斷對答案進行補充,最后讓學生組織出中肯而又有條理的答案,此時我又不失時機地表揚學生,這樣學生回答問題就有了成功感,下一次再提問時他們便躍躍欲試了。對不愿回答問題的學生,有些教師把提問學生當作矯正“缺點”或變相體罰的手段,這樣做的結果將會使學生反感,“懼說”心理加劇,“欲速則不達”。我的做法是課后主動找這類學生談話,了解其中原因,使他們認識到“學貴有疑”的道理,強化他們的競爭意識。只要他們有些許的進步就及時鼓勵、表揚、肯定,激發(fā)他們的自信心。這樣學生就會感到:原來我也是不錯的!長此以往,他們在課堂上也會積極起來,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于是積極回答的良好習慣就養(yǎng)成了。
二、設計導言,誘發(fā)興趣
精彩的課堂好比優(yōu)美的文章,文章開頭寫好了,就能吸引讀者,有經驗的老師都比較注重新課的導入。精美的課堂導語,最能激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誘發(fā)學生的興趣,能使學生對這堂課一見鐘情,有先聲奪人之效。精妙的課堂導語像一塊磁鐵牢牢抓住學生的心,喚起他們求知的欲望,使每一個人都積極思維,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來。因此,我們應該精心為每堂課都設計精美的導語。記得我在上《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篇課文時,我為這篇課文設計了這樣的導語:“你被人欺騙過嗎?被欺騙后你有什么樣的心理?”當學生回答“很憤怒”后,我接著問:“憤怒解決問題了嗎?”學生回答說:“沒有。”我又連忙問道:“怎樣的心態(tài)最能解決問題?”全班學生聽到這一句,恍然大悟,于是,大家就嘰嘰喳喳地投入到對課文的議論中,注意力便情不自禁地集中了起來。為了一開始便抓住學生的心,順利進行教學,還可借助其他手段。在上《智取生辰綱》這篇課文前,我就利用多媒體播放《好漢歌》的音樂畫面,從一開始,學生就被精彩的畫面和氣勢磅礴的歌聲所吸引和感染,自然趣味盎然,興致百倍。這堂課自始至終,沒有一個人偷懶睡覺,每位學生都積極思考和回答問題,課堂上激情飛揚,收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當然,教學內容不同,每個老師的素質和個性也不同,導語的設計方法也就各異。不管采用哪一種導語設計方式,只要能達到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情緒的目的就好;同時,所有的導語設計都要為全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點服務,與講課的內容緊密相連,自然銜接。
三、教師要情緒飽滿,教學語言優(yōu)美
一個精神抖擻、情緒飽滿、帶著微笑的老師走進課堂,莊重而響亮地道一聲:“同學們好!”學生會立即懷著感情回報之:“老師,您好!”這樣,師生之間的感情融洽,師生間的距離一下子就縮短了。平日上課,有的老師不大注重自身形象。上課時隨隨便便穿身衣服,或者衣衫不整,精神萎靡,有時甚至滿臉通紅,醉眼蒙眬地步上講臺。面對這種形象的老師,學生怎會有心思聽其講課呢?有些老師,上課不注意教態(tài),有時還會把個人不愉快的情緒帶到課堂上來,或懶洋洋的、或有氣無力的,或表現(xiàn)出不耐煩的樣子。這樣,學生自然會受到影響,糊里糊涂地上了一堂課。其實老師的形象、氣質、精神狀態(tài),將會影響和感染教室里的每一位學生情緒飽滿地上課。因此,老師在走進課堂之前必須整理好自己的儀容,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必須是精神飽滿、情緒振作地走進教室,使學生望之而精神一振,端坐靜盼,這樣自然就營造了一種良好的課堂氣氛,從而奠定了一堂課的成功基礎。
一個說話語言生動優(yōu)美,風趣幽默的老師也很受學生的歡迎。因為教師教學語言生動優(yōu)美、幽默風趣,更能引發(fā)學生的聽課興致,而且對提高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為此我精心鍛煉自己的語言,盡量使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準確、鮮明、生動、風趣。我也學著把復雜的事情、道理用簡單明了的語言表述出來,把老師高高在上的架子放下,把不茍言笑的面孔拋開,讓自己扮演一個朗誦的詩人、一個說書人、一個歌星、一個演員,在課堂上全身心地投入,讓學生為我的精彩表演而喝彩。我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時,利用教室的一張桌子和講臺的臺階,親自表演了課文中主人公從懸崖走下來的過程,用表情精細地表演了文中“我”的害怕,用準確的語言表述“我”由最初的害怕到最后產生成就感的心理。所有的言語和動作都深深地吸引了學生,每位學生都情緒高漲,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一直到初三年級他們還對這段表演記憶猶新,甚至經常用我在這次表演中的一句臺詞:“我能行嗎?我能行!”來相互鼓勵。教師為人師表,就應做好表率,用我們自身形象去感染學生,在課堂中精神飽滿,用激情去點燃孩子們的心靈。正如葉瀾教授所說:“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p>
四、課堂設計新穎,每課必有新招
新穎的課堂設計,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關鍵。一個好的演員,即使是上演同樣的一出戲,每次上場演出都會有新的招式。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在不同的班級講同一篇課文的講法也不一樣。教師每一堂課都有新招,每講一課書都有新意,學生當然愛聽,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自然提高了。語文課文姹紫嫣紅,風光無限,學生只要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閱讀,親自和作者交流,用心去感受欣賞,就能領會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美妙意境!教師可利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巧妙地組織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情緒,使學生始終保持一種間斷的波浪式的興奮狀態(tài),每個人都具有求知的沖動,把學習語文的激情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從而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在上《皇帝的新裝》這篇文章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積極性,我把學生組織起來,讓他們分別表演皇帝大臣和騙子,模仿課文中的描寫,用神態(tài)、語言、動作表演出文中人物的虛偽、愚蠢、自欺欺人的性格,最后全班同學表演百姓,把“他什么也沒有穿”你一言我一語說得熱鬧非凡,整個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每位學生都主動參加到課堂中來了,積極思考,認真回答問題。教學效果自是不言而喻。
教無定法,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特征、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等,尋求最佳課堂組織模式。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巧妙組織,就能把每一個學生都吸引到所進行的教學內容上,讓其為你的精彩而傾倒,并自始至終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我們的課堂也就會變得更加生機勃勃,充滿智慧歡樂與創(chuàng)造的快意,哪還會有“呼呼大睡”者?當然,營造課堂和諧的氛圍并不是用打諢插科的方式來博得學生的歡心或投其所好,而應該根據(jù)課文的內容精心設計最佳方式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進師生間的默契,使之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在努力加強自身修養(yǎng)、塑造良好教師形象,作好學生表率的同時,也應經??紤]如何靈活巧妙、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從教案的設計,課堂的引入,到課堂教學的組織,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我們去作精心準備,努力追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要用真情撥動學生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精彩飛揚!
(責任編輯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