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人俊
小平舉薦賢才耀邦走馬上任
1976年粉碎“四人幫”后,舉國歡騰,但“左”傾流毒尚在盤旋,“兩個凡是”依然束縛著人們的思想,大量冤假錯案得不到平反昭雪。
當時主管干部工作的中央組織部更是“左”得出奇。葉劍英、陳云和剛復出的鄧小平等意識到問題嚴重,深感治國必先治吏。1977年12月初,經黨中央研究,決定改組中組部領導班子。
面對黨的干部政策遲遲不落實,上訪告狀人員日益增多的嚴峻局面,葉劍英元帥在中央的一次會上激動地提出:“喊冤上訪的人這么多,到哪里找一個斷案如神的包公呢?”
鄧小平說:“我舉薦一個,胡耀邦,最合適?!?/p>
粉碎“四人幫”后,胡耀邦旗幟鮮明、正氣凜然地帶頭組織開展“真理標準”的大討論,帶頭向“兩個凡是”發(fā)起總沖擊,帶頭組織撰寫和發(fā)表《撥亂反正,落實黨的干部政策》文章,轟動全國,大得人心。
會上,陳云、李先念、鄧穎超等人一致贊成小平的推薦,讓胡耀邦出任中組部部長。
盡管當時胡耀邦已62歲,但銳氣不減當年。當中央找他談話時,他十分痛快地說:“我愿當這個包公!”
1977年12月15日上午,胡耀邦正式走馬上任。他在中組部即席講話,很動感情地指出:“現(xiàn)在積案如山,步履維艱。”要求組織部“把這些問題的徹底解決,當做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希望大家恢復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迅速行動起來。
胡耀邦當場宣布:請長期靠邊站的陳野蘋、章蘊、曾志、賈素萍、楊士杰等出來工作,組成老干部接待組,認真做好來信來訪工作。他還周到細致地指出:“年老體弱走不動的,可以用車接來談;患病在床來不了的,應登門拜訪,到他家里,到他的病床前傾聽意見。”他反復強調要關心群眾疾苦,體察民間冤情,甚至敲著桌子大聲疾呼:“只有這樣,我們的黨,我們的社會主義新中國才有希望!”
上訪人流如潮發(fā)動千人辦案
1978—1979年,是我黨平反冤假錯案的關鍵年頭。然而,不少地方平反冤假錯案的行動遲緩。部分地區(qū)和單位衙門作風、官僚主義嚴重,無視群眾疾苦,互相推諉。有些機關“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有些冤假錯案平反后仍留有尾巴,政策不能徹底落實。更有甚者,有些地方“文革”流毒未清除,制造冤假錯案的人照樣橫行霸道,為非作歹,甚至利用權力打擊報復上訪人員。于是,許多長期受冤挨整的干部和群眾紛紛從全國各地涌往北京,向黨中央、國務院告狀,強烈要求落實政策。
1979年夏秋之際,北京驕陽似火,中央機關各部委門口擠滿上訪群眾。盡管黨中央、國務院臨時抽調大批干部,在永定門等處設立了聯(lián)合接待站,仍然上訪人流如潮,中央信訪局深感力不從心,應接不暇。
據(jù)調查,當時在滯留首都的上訪人員中,有70%—80%是多次重復來京上訪的,有的已滯留了數(shù)月之久。大批人員進京上訪,已成了一大社會問題,嚴重影響首都的對外形象和社會治安。這一情況引起黨中央和耀邦同志的高度重視,經研究決定,成立中央機關處理上訪問題小組,統(tǒng)一協(xié)調處理全國上訪問題。
8月底,領導小組緊急布置,從中央機關抽調1000多名干部組成多個工作組,參與處理上訪問題,并實行分工負責制,要求每一個部委或兩個部委全面負責處理某一個省或直轄市、自治區(qū)的上訪問題。
這是我黨信訪工作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驚人舉措。分工負責制不僅確定中央各部委要抽調得力干部參與上訪接待工作,而且要深入上訪群眾中調查研究,開展細致的思想說服工作,動員并陪同他們返回原地,查明情況,善始善終落實政策,時限半年。
起初,上訪人員對工作組持懷疑觀望態(tài)度。加之有人挑唆,散布流言蜚語,許多上訪群眾不愿輕易離京。有人受冤太久、太深,堅持在京解決問題。有人甚至情緒對立,舉止失控。但各工作組仍不急不躁,大家自帶干糧,天天乘公共汽車或騎自行車,按時深入上訪人員中,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反復宣傳中央撥亂反正、落實政策的決心,誠心誠意地表明要陪他們去各地推動落實政策,切實解決問題,甚至把準備好的火車票掏給他們看。
功夫不負有心人。各工作組的熱忱終被上訪群眾理解和接受,對立情緒消失了,矛盾化解了,上訪群眾變懷疑為信任。9月14日,北京火車站一片繁忙景象,數(shù)萬名長期滯留首都的上訪人員,在中央工作組1000多名干部的陪同下,有序地登上南去北往的火車,帶著落實政策的希望,高高興興返回各地。轟動一時的上訪大潮退了,首都街頭重新恢復了平靜。
信訪任務艱巨難以一勞永逸
粉碎“四人幫”后,各地信訪機構和工作雖逐步恢復,但阻力很大,工作得不到應有重視。1979年1月,胡耀邦出任中共中央秘書長后,曾指示:每個領導干部平均每天要看一兩封有典型意義的群眾來信,秘書不能借口愛護首長而任意扣壓。胡耀邦身體力行,平均每年閱處三四百封群眾來信。他從一封封來自基層和普通百姓的信件中,了解社會問題,傾聽群眾呼聲,改進黨和政府的工作。
1979年9月,黨中央組織的1000多人信訪工作組,更是有口皆碑,大得人心。它為清除“左”傾流毒,督促各地黨政領導關心群眾疾苦,體察民間冤情,切實落實黨的政策,推動信訪工作順利開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1979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十年動亂”期間,全國法院系統(tǒng)共判處反革命案件287000余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尤其是中央派出工作組督辦以來,已復查241000余件,約占總數(shù)的83%;從中糾正冤假錯案131300余件,約占復查的54%。
正視現(xiàn)實,而不回避矛盾,想方設法化解矛盾,而不激化矛盾,即使問題積案如山,也并非不能逐一解決。1979年出現(xiàn)的那場震驚中外的上訪大潮,由高潮到退潮,由大亂到大治,最后達到大安——全國安定團結,同心協(xié)力抓經濟、搞建設,就是歷史的例證。
(劉名遠薦自《我心中的耀邦》 現(xiàn)代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