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迎春
所謂的征集志愿,是指在平行志愿錄取結束后,由?。▍^(qū)、市)考試院向社會公布院校未完成的招生缺額計劃,以及部分院校在平行志愿錄取后向該省投放的增招計劃。批次線上未被錄取的考生可根據(jù)征集志愿信息上網(wǎng)填報。在同一個批次,只有平行志愿錄取結束后,才能進行相應的征集志愿填報和錄取。
要想在征集志愿填報上做最后的一搏,廣大考生務必要清晰地把握其本質特點與填報技巧。筆者在此總結了下面幾個注意事項,希望關鍵時刻能夠幫助有需要的學子們。
1.認識征集志愿與補錄的區(qū)別
(1)征集志愿是指,招生過程中招生院校沒有錄滿招生計劃,只能通過再征集志愿,才能錄取到計劃招生的人數(shù);補錄是在開學后,已經(jīng)錄取的學生沒去學校報到,或報到后很快放棄這個學校,致使在校生人數(shù)沒有達到招生計劃,再補充錄取學生。
(2)征集志愿涉及各個批次的院校,而補錄一般只涉及三本院校及高職??圃盒?,因為這兩類學校每年新生入學時報到缺失率比較高。
2.征集志愿的學校不一定都是差學校
只要一個院校填報人數(shù)少于院校計劃招生數(shù)或提檔考生不服從專業(yè)調劑,這個院校就有可能成為征集志愿的對象。所以,每一批次都有參加征集志愿的學校。因此,考生填報征集志愿時不要挑肥揀瘦。
3.征集志愿的學校分數(shù)不一定低
許多人想當然地認為,參與征集志愿的學校投檔分數(shù)一定比第一次錄取時低??墒聦嵡∏∠喾矗鄶?shù)學校的分數(shù)會抬高上去,原因有三點:一是參加征集志愿的考生,都是第一、二志愿落選的考生,多數(shù)考生害怕落入下一批次,有“抓住最后一根稻草”的心理;二是征集志愿的院校只是招生的部分院校,缺額計劃不多,選擇余地相對較小,多數(shù)考生是“我的眼里只有你”;三是征集志愿與第一次填報志愿一樣,也是采取平行志愿方式,無論考生填報幾個志愿,都是采取分數(shù)優(yōu)先的原則進行投檔。這幾個原因會導致征集志愿的投檔分數(shù)線相對較高,所以考生在填報征集志愿時也要考慮志愿梯度問題。
4.填報征集志愿的方法
填報征集志愿的方法與填報其他志愿的方法不盡相同。一般來說,一批本科征集志愿不能用分數(shù)段、位次段或比對院校提供的錄取資料進行。正常情況下,一批本科院校很少有連續(xù)兩年在某省落入征集志愿的,偶爾進入征集志愿的院校都是個別專業(yè)計劃未完成造成的。填報二本、三本、高職專科院校征集志愿時,可以參考院校公布的前期錄取資料。同時,考生在填報征集志愿時也要考慮志愿梯度問題。
5.填報了降分征集志愿就一定能被錄取嗎
有的院校在參與征集志愿時,由于缺額較多,會降分征集志愿,即在同批次最低控制線下降分投檔,降分幅度一般是20分以內。但是,這并不等于說,考生填報了降分征集志愿就一定能夠被學校錄取。因為考生能否被錄取與征集志愿填報的人數(shù)多少有關,當報名參加征集志愿的人數(shù)大大超過院校征集缺額計劃數(shù)時,院校就不再進行降分征集志愿的投檔。
6.征集志愿其余注意事項
(1)注意征集志愿的時間和地點。每一批次征集志愿時間都很短,一般在一兩天之內,考生要密切關注當?shù)卣修k公布的信息;填報志愿的方式都是實行遠程網(wǎng)上填報,提前或滯后,網(wǎng)報系統(tǒng)都將處于關閉狀態(tài)。有的省份會讓考生到縣市招辦指定地點上網(wǎng)填報征集志愿,錯過了填報時間和地點,都會被視為考生自愿放棄。
(2)注意自身條件和特殊招生要求。如北京體育大學在各省征集志愿時,都提示考生“對身體條件有特別要求”;華僑大學在征集志愿時,提示考生“只招歸僑、歸僑子女、華僑子女和臺灣籍考生”;西交利物浦大學在征集志愿時,提示考生“學費五萬元”。
(3)注意征集志愿次數(shù)。有的學校征集志愿后,仍沒錄滿,就有可能進行第二次甚至多次征集志愿。這些學校主要集中在三本院校和高職專科院校。
(4)要先查詢錄取結果再填報征集志愿。凡已被錄取的考生不能參加填報征集志愿及征集志愿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