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在網(wǎng)上看到某某國際奢侈品店內(nèi),國人揮金如土、瘋狂掃貨的照片,心里都不免一陣唏噓。國際大牌設計出眾、質(zhì)量過硬,往往成為消費者選擇它們的主要原因。但是真的有必要像買白菜一樣,十幾二十件地“論堆兒撮”嗎?這樣的瘋狂背后究竟有何原因?我們中國自己的文化難道不值得被關(guān)注與喜愛嗎?
看過《傳承與永恒》郭培高級定制與歐洲古董家具展,你才會明白,原來我們的文化也有過被西方瘋狂迷戀、追逐與模仿的時代。
乍聽這個展覽的名字,你會好奇,郭培所打造的東方美怎么會跟歐洲古董家具扯上關(guān)聯(lián)?完全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行當,莫非是為了趕當下“跨界”盛行的時髦?
直到走進《傳承與永恒》展覽現(xiàn)場,你在為滿屋子精致的家具與華服而眼花繚亂的同時,也明白了這個展覽是怎樣的珠聯(lián)璧合又意義深遠。
細心的你會發(fā)現(xiàn),這些古董家具雖是歐洲的樣貌,但是圖案、紋樣卻多是中國風古畫與人物,這究竟是為何?若在平日,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可能就要百思不得其解了,好在展覽現(xiàn)場有專家——克里斯托弗·佩恩Christopher Payne,歐洲家具鑒賞專家指點迷津,我們才得以撥開云霧見月明。
原來在十七、十八世紀,歐洲的上流社會非常喜歡中國的藝術(shù),來自中國的瓷器、漆畫都大受追捧,那情景頗像今日中國人對于西方奢侈品的瘋狂追逐。于是那個時代的家具制作工匠,就從中國商人那里購買很多中國的藝術(shù)品,例如康熙年間的十二折屏的屏風,然后把屏風上面的畫切成很薄的薄片,再彎成需要的弧度,裱到歐洲的家具上面。因此你會發(fā)現(xiàn),歐洲的很多古董家具上面,都有中國漆畫的痕跡。
中國風的一度盛行,以至于時至今日你走在英國的鄉(xiāng)間村落,推開任何一戶人家,都能在他們的墻上看到中國畫或是其他中國風的影子。
與中國制造家具的方法不同。歐洲很多古董家具并不是采用實木的材質(zhì),而是在橡木板的兩面再貼上一毫米左右的其它材質(zhì)的木片,有點類似“三明治”的效果。因此,歐洲的家具通常質(zhì)地較輕,這與中國的紅木、紫檀材質(zhì)的家具很不一樣。
兩年前佩恩先生第一次與中國的古董家具愛好者交流,其中一位中國的家具愛好者把一件歐洲古董家具搬起來掂了掂,然后說:“我不喜歡這件家具?!碑敃r佩恩先生還不太明白他這樣做得意義何在,現(xiàn)在他終于明白了,原來中國的家具是以重量作為衡量標準之一的。
而幾乎每件歐洲古董家具都采用了這種工藝,遠在機械工藝尚不發(fā)達的一兩百年前,這一精湛工藝是怎樣實現(xiàn)的呢?通常要兩個工匠面對面坐著,每個人拿鋸子的一端,一點一點小心翼翼地把巨大的原木鋸成一毫米的木片,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每個掌握此項技能的工匠,在實操之前都至少經(jīng)過七年以上的培訓與學習。
歷經(jīng)了百年的洗禮,這些古董家具都還保持著當年的風姿,既沒有褪色變形,也沒有遭受蟲子的侵襲。前者很好理解,想必制作工藝尤為精湛,后者究竟為何,我們實在想不出來。還是讓佩恩先生來答疑解惑吧!原來這些家具在制作之初就選用了不易被蟲子蛀蝕的樹木品種,比起后期再大費周章地防蟲防蛀,這種防患于未然的手法顯然更為高明。
“在歐洲擁有一件這樣的古董家具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情,每當家里有客人到來,主人都會把訪客引到這張桌子前面,以顯示自己的富有與地位。”
從過去,古董家具愛好者以年過四十以上的成熟人士為主,到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喜歡古董家具,佩恩先生對此感到很高興,每當他為25-35歲的年輕的古董家具愛好者進行鑒賞與搭配的時候,他總是尤其感動,看到年輕人也愛上了這些老古董們,就有一種傳承的感覺在里面。
“二十年以前,古董家具愛好者都是購買成套的古董家具放在家里,就會顯得整個房間偏古舊一些,現(xiàn)在一些年輕的古董家具愛好者就偏好買一件優(yōu)質(zhì)的古董家具,然后把它融合進現(xiàn)代的裝修風格中,這樣做反而呈現(xiàn)出更好的效果。”
好了,聊了這么久歐洲古董家具,是時候說說我們這次的“跨界”了。
作為此次展覽的發(fā)起人,郭培向我們闡述了策劃這場展覽的初衷。
“穿衣服有的時候是為別人穿的,因為你要考慮到環(huán)境和場合;但是家具是為自己布置的,是愉悅自己的。”
說到這里,郭培指著身后一件金色到藍色水紋的禮服,繼續(xù)說:“這件衣服原本是白色的,在白色的面料上手繪圖案,然后用金線、銀線到藍線過渡滿繡而成,從制作的完成,用了一年半的時間?!边@樣漫長的執(zhí)著與等待讓郭培感動,因為一件好的家具制作完成差不多也要一年到兩年的時間,這在快節(jié)奏的今天,幾乎難以想象。
“我相信未來如果出現(xiàn)真正的能夠代表中國的品牌,一定不是因為時代的發(fā)展、經(jīng)濟的需要才會出現(xiàn),而是要所有人都愛上它,給它生存的空間,發(fā)展的空間,它需要投入情感,沉淀這個民族的文化,它能夠代表今天的時代,并且具有國際化的高度。”
國際化的高度是什么?郭培沒有直接回答,她說小時候無意中看到李瑞環(huán)主席寫的一本書里有這樣一句話:“學習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橫向借鑒,還有一種方法是縱向繼承?!辈恢獮楹?,這句話深深地烙在了郭培心里??v向繼承都不難理解,我們是中國人,繼承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文化理所當然,我們也毫無疑問具備這樣的能力。但是什么是橫向借鑒?你要打開你的眼光和思路,你要走出去。
就像展覽中的一把椅子,這把椅子的作者并沒有來過中國,但是他對于中國有著很濃厚的興趣。中國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國度,甚至一度有人認為:中國遍地都是黃金。他們欣賞從中國傳遞來的一切藝術(shù),就像這把椅子,椅背是一個“文”字的格型圖案,對于中國人來說,格型是有講究的,格子大一點還是小一點,格子的數(shù)目都是有不同含義的。但是顯然這把椅子的作者并不明白其中的深意,像小孩子學寫字一樣,畫出類似的圖案。盡管如此,當你得知這件事的真相,并不會覺得有何不妥,反而會覺得這個行為本身很可愛。
這就是橫向借鑒。
于是,融合了東西方文化的歐洲古董家具,與用國際化的眼光傳承東方文化的郭培高級定制,人為地出現(xiàn)在同一個時間與空間,卻非但不突兀,反而交相輝映,愈發(fā)相得益彰。
這就是藝術(shù)與藝術(shù)、文化與文化碰撞出來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