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成碧
每年在高考志愿填報和高校錄取中不確定因素,有部分學生考出了較高的分數(shù)但只被高職院校錄取。面對著高考失利的壓力,出現(xiàn)了種種的心理問題,做好他們心理問題的分析和調(diào)適,有助于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fā)展,高校擴招,高考錄取率也逐年攀升,2013年全國高考平均錄取率增加了7%,達到了75%,部分省份的錄取率甚至超過了90%。高錄取率對于大部分高考考生來說是一個喜訊,但在筆者工作的學校每年約有15%左右的學生,高考的分數(shù)線超過了本科錄取線,但因為志愿填報和高校錄取中的不確定因素,最后只接到了高職院校的錄取通知書。這類學生在高中時成績較好,對高考的心理期望較高,往往以考上理想的二本院校為人生的目標,但顯示卻給他們一個無情的打擊。相對于其他順利進入二本、三本院校的同學,他們承受著“名落孫山”的痛苦和壓力。對于到高職院校學習也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許多同學出現(xiàn)了心理問題,不能很快地融入到學習生活當中,給自己的求學生涯造成了阻礙!因此作為高職院校的學生工作者,應該認真研究和了解這部分學生的心理狀況和問題,給予他們關懷和引導,幫助他們盡快地走出“高考失敗”的陰影,調(diào)整好心態(tài),步入學習生活的正軌。
高分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
失落心理,高分學生在填報志愿時普遍有著較高的心理期待的,但是由于填報志愿中的冒險因素導致了愿望的落空,到理想大學就讀的希望變成了泡影,內(nèi)心從得知分數(shù)后的喜悅轉(zhuǎn)變成了失敗的痛苦和煎熬,受到了挫折后很容易從過度自信轉(zhuǎn)到自我否定和懷疑。本來自己在高中成績并不差,受到老師和家長的關心和愛護。對他們都有著殷切的期望,把他們當作本科生的苗子在培養(yǎng),關懷備至。然而,本科落榜后,有的家長不會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理,不但沒有安慰孩子,發(fā)反而認為孩子沒有被本科院校錄取就是丟了自己的臉,經(jīng)常唉聲嘆氣,抱怨指責,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有的老師也表現(xiàn)出了失望之情,對他們的也不如以前那么關注,面對這種變化,高分學生心理會倍感失落,進而會產(chǎn)生苦悶、失意等消極心理。
懊悔心理,這部分同學被錄取到高職院校入學后,雖然本科志愿落榜的心理打擊得到了補償,但是,高職院校本就并不是他們孜孜以求的目標,對現(xiàn)實強烈的不滿讓他們產(chǎn)生了懊悔心理,認為自己在填報志愿時不應該盲目自信,如果更加謹慎可能也可以錄取到本科院校錄取,從而心煩意亂、精神不振、憂心忡忡、焦慮不安。
自卑心理,高分學生成績一般都比較好,高考前信心滿滿,然而,看著當初成績和自己差不多,甚至成績不如自己的同學都考上不錯的本科,自己卻因填報志愿的失敗,未能錄取到本科院校,最后只能到高職院校求學。高考前平等的同學關系,因為錄取的院校層次不同,面對那些“準本科生”自慚形穢,不自覺地生出了強烈的自卑心理,甚至認為高中的老師也偏愛考上本科的學生,不再喜歡自己。繼而不去參加同學的聚會活動,窩在家里自怨自艾。
內(nèi)疚心理,在十幾年的求學道路上,父母為了孩子能考理想的高等學府,付出了極大的精力和心血,特別是來自于農(nóng)村家庭的學生,父母不分嚴寒酷暑在田地或工地上辛勤勞作,用自己的血汗錢供養(yǎng)孩子求學,自己省吃儉用,但是對子女的要求是有求必應的。家庭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盼望著他能刻苦學習,通過高考考入本科院校,為自己的將來鋪平坦途。面對孩子高考后的結果,有的家長指責批評,唉聲嘆氣,有的家長沉默無語,失意惆悵。在這種情形下,孩子的心理往往感到愧對父母的辛苦養(yǎng)育,十分內(nèi)疚,也怕以后失去家人親戚的重視,心理負擔沉重,精神壓力大。
孤獨心理,在長期的求學生涯中,為了考生理想的大學,這類成績較好的學生幾乎把自己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到了學習上,因此人際交往不廣,交際能力差。在高中階段沒有感覺到什么不適應,但是進入高職院校后,同學來自于天南海北,大家的成長經(jīng)歷和生活習慣都有較大的差異,難以結交到知心的朋友。而且,高分學生因為以前成績較好,對進入高職院校學習并不滿意,認為自己比其他同學優(yōu)秀,保持著清高的姿態(tài),不愿意與同學們交往,喜歡獨來獨往,不合群,性格孤僻。
迷茫心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一直以來把大學生當作天之驕子的觀念的影響,社會還是普遍認為大學生就應該出來當干部、做白領,而不看好大學生出來當工人,做藍領。往往一聽到在高職院校就讀,就認為這個學生沒出息,沒有前途。所以這部分學生也被在高職院校的就業(yè)層次不高、不能繼續(xù)考研深造等問題所困擾,深感到彷徨和迷茫,無法將精力投入到學習中,更不知道如何規(guī)劃自己的職業(yè)生涯。
高分學生心理問題的調(diào)適
面對種種的心理問題,學校、家長和學生本人都必須正確地對待,用恰當?shù)姆绞浇鉀Q,因為從高中進入高職院校就讀,學生本身就需要一段不短的適應期,如果還沉浸在高考失誤的悔恨、懊惱情緒中,就更難適應到新的環(huán)境生活中來,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帶來更多的煩惱和波折。
學生本人應該積極地從“本科落榜”的心理陰影中走出來,勇敢地面對失敗,坦然地接受她,并認真地分析自己的情況,調(diào)整好心態(tài)。盡量縮短高分落榜給自己帶來的失望和痛苦,高考只是人生經(jīng)歷中的一次考試而已,它不是人生的全部,當今社會已不是以學校等級來決論英雄的時代,在高職院校就讀并不代表低人一等,沒有前途。反而在中國制造業(yè)迅猛發(fā)展,產(chǎn)業(yè)改革升級的浪潮下,國家更加需要技術好、能力強、素質(zhì)高的專業(yè)人才。放下心里的包袱,振奮精神,在未來的學習生涯中刻苦努力,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才是走出失敗,重樹信心的最佳辦法。
要學會心理宣泄,對于“本科落榜”的失落和痛苦,不能總是壓抑在心里,這樣只會讓自己長期處于消極情緒中,可以找自己信任的朋友、老師、長輩傾訴,把自己抑郁的情緒釋放出來。也可以在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宣泄不良情緒,或者聽聽自己喜歡的歌曲,看看電影,參加文娛活動,外出旅游等健康的方式放松心情。
當孩子高考失利以后,家長可能也會面臨希望落空的煩悶和失望,但是,家長應該積極調(diào)適心態(tài),寬容地對待孩子,給予感情上的支持,不要斥責孩子,或者流露出消極的情緒。有意識地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帶他們出去旅游散心??陀^具體地分析孩子當前的情況,支持他在高職院校就讀,為他的將來發(fā)展出謀劃策,這樣會有效地緩解孩子的壓力,幫助他們接受現(xiàn)實,找回信心。
高分學生在高中階段一般都是勤奮刻苦,能力突出的學生。但是高考失誤的陰霾影響了他們信心,變得不再積極求進,不自信,自我封閉。為了幫他們早日走出困境,適應高職的學習生活,學校可以為他們提供發(fā)展的平臺,在社團活動、學生干部選拔、文體競賽中鼓勵高分學生踴躍參與,充分調(diào)動其性格中積極上進的一面,發(fā)揮特長,施展才華,重拾自信。另外學校要多向?qū)W生宣傳專業(yè)發(fā)展前景,請相關的就業(yè)單位和成功校友到校來開設講座,讓學生了解到自己所學專業(yè)的優(yōu)勢和廣闊前景,從而激發(fā)內(nèi)心的動力,將精力投入到緊張地學習生活中,并有所建樹。其中一些性格內(nèi)向、敏感孤僻、耐挫折能力差學生,學生工作管理人員應多與其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習生活和心理情況,給予關懷和照顧,使他們能感受到學校和老師的溫暖。對于明顯表現(xiàn)出來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的學生,要請心理老師進行疏導,避免學生在長期的壓抑、不安狀態(tài)中,給自己的身心帶來極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