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競
我畢業(yè)于浙江工業(yè)大學之江學院信息工程分院,本科學的是通信工程。高考的發(fā)揮失常讓我只上了三本線,于是一上大學就奔著考研去了。2011年,我如愿考上上海交通大學的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yè)研究生,原本以為可以一掃心里的陰霾,沒想到這才是新一輪考驗的開始。
沒有牛學歷,就用實力
開學第一天,導師就組織了會議:“大家都是第一次碰面,先自我介紹一下吧!”一個同學站起來:“我叫陳某某,本科就讀于清華大學電子信息專業(yè)?!蔽乙晦D眼,看到導師臉上浮現(xiàn)出滿意的神情。
不得不說我們這幫同學確實十分優(yōu)秀,不是清華的,就是浙大、復旦的。比起來,我的出身可算是寒磣了。不過我對自己的專業(yè)基礎十分有自信,大學四年,我可是沒少在實驗室呆著。于是,輪到我的時候,我頗為淡定地報出了自己的母校:“我是浙江工業(yè)大學之江學院畢業(yè)的?!眲傊v完第一句話,同學們就輕聲議論起來,“他是獨立學院畢業(yè)的!”“不知道導師怎么會收他的!”就連同宿舍的小朱也露出了吃驚的表情,上下打量著我。我把目光投向導師,只見他臉上浮現(xiàn)出一絲尷尬,趕緊點點頭示意我坐下,接著開始介紹起最近手頭的研究項目。
獨立學院畢業(yè)的怎么了?我也是憑自己的本事考上研的呀!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散會后,我沮喪地走出教室,如果大家都對我存在偏見,接下來的日子看來不好過呢!同樣出身非名校的研三師兄似乎看出了些什么:“咱的第一學歷是沒有他們牛,但是你的基礎并不一定比他們差呀。沒有牛學歷,就用實力說話!”經過師兄的鼓勵,我重拾信心。
研究讓我贏得尊重
導師的風格是“散養(yǎng)”,經常鼓勵我們自己去啃書去做實驗,除了每個學期給我們一個研究任務外,其他的研究課題都讓我們自己確定,所以我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探索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為了不讓別人看扁,我決定沉下心來好好做研究。我一直堅信,自己的付出總有一天會得到同學與老師的尊重。
當時“物聯(lián)網”的研究是一個比較熱的點,不少同學都把目光投向了這個領域,我也一樣。不過我想,既然我是學技術的,就應該更多地從技術支持層面去深入研究。于是我開始翻閱各種雜志,想從中尋找物聯(lián)網技術的一些創(chuàng)新點著手研究。
終于,在翻到第六本雜志的時候,一個研究點引起了我的興趣。RFID技術(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由于容量大、識別距離遠、穿透性強等特點成了物聯(lián)網重要的技術支持,并逐漸成為便攜式設備的一個主流技術之一?!凹热凰呀洷粦糜诟鞣N便攜式設備,那么能耗就應該是要重點考慮的問題了!”我的大腦飛快地運轉起來,“不如就去研究如何降低RFID技術的能耗!”
RFID技術是使用專用的RFID讀寫器及專門的RFID標簽,利用頻率信號將信息由RFID標簽傳送至RFID讀寫器的一種技術。RFID技術的能耗主要是來自電容的充放電、短路電流和漏電流,如果工作時序或軟件算法設計有缺陷,就會降低系統(tǒng)工作效率、延長工作時間,也會直接增加系統(tǒng)能量的消耗。所以,要降低RFID的工作能耗,要從硬件軟件兩個方面同時著手。
首先,我根據RFID讀寫器的硬件進行了低耗的設計,選擇具有低功耗特性的單片機及射頻收發(fā)芯片,并盡量簡化電路來減少功耗開支。依靠本科時硬件設備的知識積累,硬件的選用對我來說并不是很難。我決定使用MSP430系列的單片機作為硬件設計的單片機首選,因為這個系列的單片機采用1.8~3.6V的低電壓,活動模式下的耗電和RAM數據保持方式下的耗電都是同級別中功率相對較小的。而且,它的I/O輸入端口的漏電流最大僅為50nA(nA為電流單位納安),能大大降低RFID的靜態(tài)功耗。在射頻芯片方面,我選用了CC1100,它不僅可以在915MHz、868MHz、433MHz和315MHz四個波段進行工作,功耗低,而且體積也小。
接下來就是軟件的設計了。由于CPU的運行時間對系統(tǒng)的功耗影響極大,所以應盡可能縮短CPU的工作時間,選擇較長時間地處于空閑方式或掉電方式是降低功耗的關鍵。于是我設計了程序運行的流程圖,讓系統(tǒng)完成初始化操作后即可進入低功耗模式,只有在接收到正確的信息時,才會喚醒程序進入工作模式,并且在快速處理完信息或數據后,立即返回低功耗模式。同樣,為了減少CPU的運算量,降低CPU功耗,我還用字符型的8位數據代替了16位的整型數據,盡量使用分數運算避免浮點數運算。
就這樣,我用了2個月的時間,利用MSP430單片機的中斷、定時、運算等功能,再借助軟件優(yōu)勢,對耗能較低的CC1100模塊采取限能工作措施,既降低了系統(tǒng)能耗,又增加了系統(tǒng)可靠運行的時間。當導師看了這份研究報告后,十分贊賞,并且把我的研究重點介紹給了其他同學。
用實力得到offer
有了比較成功的第一步,我也更加努力,接下來的幾次研究報告都比較有分量,大家漸漸對我有了不一樣的看法。但是,在研二參加實習的時候,我又發(fā)現(xiàn)了另一方面的偏見。導師安排我們去一家移動通訊公司實習一個月,但是剛進公司,我就聽說了人力資源主管對今年招聘的規(guī)定——要求應聘者的第一學歷為“211”工程大學。
又是“第一學歷”。有了之前的經驗,我也開始盤算起自己畢業(yè)后的求職問題。這是上海一家相當有潛力的通訊公司,不少同學都和我一樣想畢業(yè)后留下來,但是實習只有一個月,我又沒有任何優(yōu)勢,怎么辦?左思右想,我決定搏一搏。我找到人力資源主管:“我愿意在實習期結束后繼續(xù)留下來,哪怕零工資也沒問題,不知道能不能有這樣的機會?”“你是第一個提出這樣要求的,我可以考慮,但你要用實際能力來說服我!”
又慶幸又緊張。慶幸的是我得到了一個機會,哪怕挑戰(zhàn)再大;緊張的是,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我要做什么樣的努力,才能說服對方。
實習的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對于移動通信技術的應用和當下的研究熱點也有了不少了解。隨著智能系統(tǒng)的發(fā)展,Android系統(tǒng)的智能終端(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越來越多。我想,如果能夠實現(xiàn)企事業(yè)單位利用網絡對移動終端進行控制和管理,肯定具有不小的應用意義。
于是,我對當下的Android終端控制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最終得出結論,目前的遠程控制大多數是基于應用層來實現(xiàn)的,只能對特定的一些應用或者上層的一些權限進行管理和控制,而不能對Android終端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完全控制,另外,這些遠程控制只是基于單個網絡實現(xiàn),而不能保證遠程控制的穩(wěn)定實現(xiàn)。
由于時間有限,我不能通過進一步實驗來深入探討,只能在這些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用詳細的資料論證和分析,寫成了一份建議書。在建議書中,我不僅指出了目前Android終端遠程控制的存在問題,還根據多種網絡的特征,提出可在采用包括wifi、GPRS和GSM三種網絡通信的基礎上,利用Android底層基于Linux系統(tǒng)實現(xiàn)的特性,在Linux底層建立一個Agent(自主活動的軟件)以獲取系統(tǒng)簽名,使之能夠執(zhí)行需要獲取到root權限(最高權限)的shell命令,從而實現(xiàn)對整個系統(tǒng)的控制。
當人力資源主管把這份建議書遞交給技術總監(jiān)“認證”后,我不僅得到了繼續(xù)留在這里的機會,還被承諾“你會在研究生畢業(yè)時得到我們公司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