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月 朱梓燁
市場容量的飽和以及房地產宏觀調控的方針,固然是挖掘機市場遇冷的原因之一;但對于財富的過度渴望,以及無節(jié)制的購機,才是廣豐這一原本市場看好的挖掘機大戶“墮落”的最終原因所在。
廣豐人很受傷。
從一個只有幾臺機械小打小鬧的游擊隊伍,到7萬多臺機器的“鐵甲軍團”。江西廣豐縣在20年時間里,打造出了挖掘機保有量占全國總量的1/10,1/3廣豐人靠其致富的“挖掘機之鄉(xiāng)”。
數(shù)年前,廣豐人曾勾勒出打造全國最大挖掘機隊伍的利潤宏圖。然而從2012年開始,他們卻發(fā)現(xiàn),這一夢想離自己越來越遙遠。當初的愿望不但沒有“發(fā)展壯大”,反而可能讓自己陷入到“惡意躲債”的官司漩渦當中。
挖掘機之都,岌岌可危。
對峙
2011年,江西廣豐。
福田雷沃挖掘機代理商鐘加寧帶著拖車隊伍,來到當?shù)赝诰驒C機主張建工地上,意欲將對方在自己這購買的挖掘機帶走。幾個月前,張建在鐘手上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了總價為1000萬元的10臺挖掘機。但讓鐘郁悶的是,除了首付的幾十萬元外,在后來的幾個月時間里,張建沒有再付給他一分錢。
按照當初簽署的購買協(xié)議,如果張建連續(xù)3個月不能清償月供,鐘有權實施拖車程序。
然而意外的是,鐘加寧卻怎么也找不到對方,電話關機不說,就連通過定位挖掘機上安裝的GPS系統(tǒng)也無法找到機器——機身上的定位系統(tǒng)早已被張建拆除。
張建連同10臺挖掘機一起銷聲匿跡。氣憤的鐘加寧將其一紙告上法庭,希望借助司法力量將其捉拿。
這不是唯一一起廣豐挖掘機主因拖欠購機款而造成的廠商矛盾。同一年中,包括福田雷沃在內的各大品牌挖掘機代理商都或多或少地遭遇到類似情況。
憤怒之下,多家挖掘機廠決定徹底拋棄廣豐,并把廣豐人列入消費者黑名單。
“今后賣機器的時候,再碰到廣豐客戶我們肯定退避三舍,他們十有八九會惡意拖欠貨款?!痹诿鎸γ襟w采訪時,福田雷沃相關負責人惱火地說到。
而對于福田雷沃的指責,一位廣豐挖掘機老板很是委屈:“我們不是故意不還,實在是沒錢啊?,F(xiàn)在挖掘機泛濫,項目越來越難找,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還不給結工錢?!?/p>
“廠商就不應該在市場飽和,以及前景不明的時候,用那么低的條件把機器大量賣給我們?!绷硪晃焕习鍎t直截了當?shù)貙⒇熑瓮平o了對方。
雙方矛盾由來已久,即將一觸即發(fā)。
江西廣豐,這個至今都沒有形成挖掘機產業(yè)集群,卻“無中生有”地打造出擁有7萬多臺挖掘機的“挖掘機之都”。在短短20年時間內,這座城市經歷了從全國知名的挖掘機大戶,各大廠商眼中的“寵兒”變?yōu)槿f人嫌棄的“黑名單”用戶的曲折變化。而其中滋味,可能只有廣豐人自己才深有體會。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廣豐“挖掘機之變”的背后,除了自己當年在看到市場缺口而一窩蜂撲入,最終造成市場過度飽和不得不承受傷害外,更是和挖掘機廠商大力扶植,瘋狂的推波助瀾息息相關。
瘋狂挖掘工
1997年底,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一處工地上,開來了一臺有點破損的挖掘機。它的主人是一個25歲小伙子,他叫李澤坤,是江西廣豐人。
李到上海的原因很簡單。他瞅準了上海工地需要大量挖掘機的機會,在東拼西湊了30多萬元后,全款買了臺二手的小挖掘機,只身到上海淘金。
“挖掘機作業(yè)的利潤比較可觀,一個臺班(單位工程機械工作8小時為一個臺班)就2000多元,老板還招待吃喝住宿,享受工地最高待遇。”回想起當年的光鮮歲月,李澤坤不勝唏噓。
通常而言,一臺挖掘機在1個月時間內能做30~40個臺班。如此高額的回報率讓李澤坤在頭3個月時間內就賺了差不多15萬元,不到一年,他就將買挖掘機的錢給掙了回來。
嘗到甜頭的李澤坤很快又購置了一臺全新的挖掘機,并把自己的胞弟親戚先后從廣豐接到上海,干起了土石方工程。
2003年,這個8口之家最多時擁有27臺設備,其中包括21臺挖掘機,一年能賺幾百萬元。
在廣豐,李澤坤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廣豐人就開始投身到挖掘機領域。僅在最初涉足該行業(yè)的花棚村,就有近百臺挖掘機,之后每年更是以數(shù)十臺的速度增長。在最高峰時,全村4600多人中過半勞動力都在從事與挖掘機有關的生意。
在花棚村造富傳奇的“示范”下。挖掘機熱潮很快席卷了整個廣豐。無數(shù)的廣豐人背井離鄉(xiāng),開著挖掘機行走全國各地。四處挖土方、干工程,從長三角到珠三角,再到云貴高原、青藏高原,甚至出國到了東南亞、中西亞。
有這樣一個“段子”足以描繪出廣豐人在挖掘機施工上無可比擬的影響力:在江蘇某工地的競標大會上,工程方提出要求,誰能在第二天聚齊300臺挖掘機,工程就由誰來負責。第二天,廣豐人的300臺挖掘機齊刷刷擺在了工地上,順利拿下工程。
隨后經過20年的擴張,廣豐人在上海的“挖掘機”勢力更是驚人。上海浦東90%的土石方工程都是廣豐人在做,松江區(qū)、閔行區(qū)則在95%以上。光一個松江區(qū),就有3000多臺屬于廣豐人的挖掘機。
2011年,據廣豐挖掘機協(xié)會提供的數(shù)據顯示,廣豐的挖掘機保有量占全國總量的1/10,從業(yè)人數(shù)逾14萬人,1/3的廣豐人靠挖掘機發(fā)家致富,年產值達140億元。
挖掘機帶來的直接利潤效應,讓廣豐人的胃口越來越大,他們夢想著“成為挖掘機行業(yè)的壟斷者”。
為了賺到更多的錢,廣豐人加大在挖掘機市場中的投入,開始瘋狂購入挖掘機。在2007年,廣豐人只有2萬多臺挖掘機,到了2009年最高峰時,這一數(shù)字達到了驚人的7萬多臺,兩年內增長了5萬臺。而在2008~2009年,全國主要23家挖掘機制造企業(yè)的銷售總量也不過才17萬臺而已。
此時的他們,怎么也想不到,這份原本看似一本萬利的生意正因為大量人力以及機器的涌入而逐漸變得失控。
寒流來襲
2011年,廣豐縣幾乎每家都有自己的挖掘機。這個在外地頗為少見的車種,在廣豐遠超飽和狀態(tài)。
然而在購機時,大多數(shù)廣豐人并沒有找好工地以及租借機器的施工隊等“下家”。這就意味著,如此龐大的“鐵甲軍團”如果一旦找不到工程,那么整個廣豐挖掘機鏈條都將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很快,變數(shù)出現(xiàn)了。
2012年,抱著發(fā)財致富夢,家住廣豐的李宇宙以首付5萬元,剩余貨款分兩年還清,平均每個月還近4萬元的方式,購買了一臺價值70萬元的挖掘機。
拖著挖掘機,李宇宙來到浙江嘉興開始尋找工程,但讓他失望的是,自己耗費了兩三個月也沒有做多少活兒,不僅沒賺到錢,還借了親戚朋友的10多萬元墊上了挖掘機的月供。隨后李宇宙又去了云南,盡管終于找到了下家,但恰逢當?shù)赜昙?,整?個月時間工程都開不了工,無奈之下,只得繼續(xù)到處拆借還上月供。
和李宇宙有著同樣遭遇的還有同縣的趙立平。原本在一家企業(yè)擔任高管的他,在2011年和表弟合伙花費70萬元買了臺挖掘機。表弟告訴他,像這樣的挖掘機,一般3年就可以收回成本,之后基本上賺的都是純利潤。
然而在2012年內,趙立平總共只接到2個多月的活,那臺挖掘機幾乎閑了一整年。
“幾乎每個工地都有三四臺挖掘機,市場中突然增加這么多機器,肯定沒有以前好做了?!蓖嵅坏藉X的挖掘機,趙立平一度考慮將其賣掉。但按照慣例,用了大約一年多的機器,起碼要降價30萬元才會有人接手。而在一年時間里,趙立平這臺挖掘機工作所得利潤還不到5萬元。
漸漸地,廣豐人發(fā)現(xiàn)活兒不好找了。以往不少工地老板千里迢迢來廣豐洽談租借事宜,現(xiàn)在變成了就算你開著車到工地,對方也不愿搭理,甚至就連當初可觀的臺班費也開始大幅度下滑。
對于這一現(xiàn)象,中國工程機械協(xié)會挖掘機分會秘書長李宏寶將原因歸結在“市場過度飽和”上。他坦言,目前國內挖掘機行業(yè)的產能已經超過40萬臺/年,而全球每年挖掘機的需求量尚不足這么多,供求關系嚴重失衡。而作為挖掘機保有大戶,廣豐自然首當其沖。
更惡劣的連鎖效應還在后面,挖掘機遇冷并非只傷害到廣豐機主,當初銷售給廣豐人挖掘機的經銷商更是“受傷頗深”。
誰之責?
“我們之所以遭遇如此情況,很大程度上是挖掘機廠商不顧市場規(guī)律,瘋狂銷售的責任?!痹诿鎸γ襟w采訪時,一位廣豐挖掘機主憤怒地說到。
2008年~2009年,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對挖掘機的需求達到頂峰,這為廣豐人提供了賺錢的大好機會。
在那段時期內,廣豐一年購買的挖掘機數(shù)量高達4000余臺。這幾乎占了挖掘機行業(yè)老大三一重工整年銷售量的半壁江山,甚至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持有量的總和。
巨大的消費群體使廣豐挖掘機市場成為挖掘機企業(yè)的必爭之地。他們紛紛來到廣豐,以極為夸張的銷售方式兜售挖掘機。
“在廣豐購買挖掘機并不需要全款,一般只要十幾萬元當首付就可以提機做事?!币晃煌诰驒C主如此介紹。
通常而言,一臺挖掘機價格在百萬元左右,由于大多數(shù)買家很難一次性付清全款,他們往往選擇分期付款的方式來進行購買。
以往按照行業(yè)規(guī)則,為了控制風險,每臺挖掘機不論采取哪種銷售方式,用戶首付比例都要在30%以上。但眾多挖掘機代理商為了搶得市場,卻一再放低購買條件:10%首付、5萬元首付,甚至零首付提機的銷售方式在廣豐都早已屢見不鮮。更有甚者,有的代理商為了沖業(yè)績,不惜為“買家”墊付首付款。
市場競爭以近乎瘋狂的手段刺激著廣豐的挖掘機消費,自然讓廣豐人將“市場飽和,賺不到錢”的怨恨認準是廠商導致。
另外,在簽約分期購機協(xié)議時,機主大多和經銷商簽訂過“如果一定時間內無法按期償還的話,經銷商有權拖機”的協(xié)議。一旦挖掘機停工的話,經銷商有權對其挖掘機拖走。這更加劇了廣豐人對廠商的怨恨,為了避免錢車兩空的悲劇,大多廣豐人開始選擇起了“躲”。
機主的欠款不還,讓經銷商苦不堪言。當初采取的“分期付款”方式,盡管為他們帶來了可觀的銷售量,但也帶來了無窮的后患:貨款無法及時回收,直接影響到產業(yè)資金鏈。
一位代理商向媒體透露,廣豐近幾年賣出的挖掘機,每10臺挖掘機里面,起碼8臺負債累累,某品牌挖掘機2011年在廣豐客戶按揭逾期率高達70%、因惡意欠款而導致的拖機率達40%以上。
很難說清廣豐人和挖掘機廠商究竟是誰騙了誰。在這樣一個市場里,圍繞著一臺臺造富機器,廣豐人因為不用花多少本錢就能致富而對此趨之若鶩;經銷商為占領市場進行無序競爭,生產廠家為此不斷擴大產能。自然,經營風險從一開始就蘊藏于客戶與廠商交易之中,當市場變臉,行業(yè)的新舊問題必然集中爆發(fā)出來。
現(xiàn)在的廣豐街頭,到處都能看到“挖掘機轉讓”的小廣告。不少挖掘機機主已準備賣掉機器另謀生計。夕陽里,幾臺待售的二手挖掘機落寞地停在那里,無人問津,此時此刻顯得有點猙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