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曉艷
《新課標》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煉意志、陶冶情操、拓寬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fā)思維能力,發(fā)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因此,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教師與學生要密切配合。然而,在所進行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作用的發(fā)揮與否是教育教學效果優(yōu)劣的關鍵因素。針對英語教材的特點,課堂教學必須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問質疑,這樣通過分析、資料證明、理論驗證、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學生在問題的提出與解決中獲取、應用知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學生學習英語是一個積累經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主體活動,在主體活動中發(fā)展英語思維。提問是英語課堂中最普遍的師生互動方式,它能幫助教師了解和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調控課堂教學。精彩而有效的提問能使教學有聲有色,也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提問不僅是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策略之一,更是最有影響力的教學藝術之一。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對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問。
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提問時隨意性很大,提問時不講原則與技巧,使得課堂教學陷入困境。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提問沒有合理的順序
提問的無序性是指教師提問時隨意設問,缺乏主次與前后貫通,這樣的提問會分散學生對重點和難點知識的注意力。比如,有的教師提問時隨意性很大,常提一些與授課內容毫無關系的問題;有的教師為問而問;有的教師提出的問題難度不適當,不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教師的無序提問會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抑制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導致課堂中出現“問而不答”和“啟而不發(fā)”的現象。
2.提問的內容淺顯沒有挑戰(zhàn)
學生的思考往往是從問題開始,學生有疑問才不會淺嘗輒止,才不會滿足于一知半解。教師精心設計的提問是為了啟發(fā)學生思維,喚起他們探索求知的欲望,為其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搭建橋梁與階梯,引導他們學習和掌握新知識。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所提問題內容浮淺,形式單一,缺乏懸念,無法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提問中存在的藝術
1.上課之前必須有充足的準備
教師在課前應明確提問的中心,備課時應圍繞中心問題擬定提問的提綱,包括主要問題、提問對象、提問順序、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可能遇到的困難等,課堂提問時做到心中有數。同時,教師在課前應指導學生通過復習和預習為回答課堂提問做好準備,使課堂提問有條不紊地進行,并收到預期的效果。
2.提問要深刻且生動有趣
提問應針對知識的矛盾沖突,增強學生思維的主動性與深刻性,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激情。如牛津版高中英語模塊二中,Unit2 的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提問Do you like traveling? Do you want to visit these places? 要求學生發(fā)揮想象力,這樣的提問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躍躍欲試,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3.創(chuàng)設情境使提問生動形象
提問前,應創(chuàng)設發(fā)問的情境,做好心理的、知識的鋪墊,形成發(fā)問的蓄勢,而不應是突兀的、生硬的發(fā)問。教師要由淺入深地合理設計問題,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教學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五中Unit1 Project時,可以先讓學生說說他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和朋友交流的情況,如交流的方式、話題等,然后鼓勵學生用英語表達,引發(fā)學生思考。
4.巧妙設置懸念
教師的提問注意設置懸念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活躍思維,豐富想象力,增強其記憶力,培養(yǎng)其戰(zhàn)勝困難的意志力。如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六 Unit3的Reading中,教師可以設問:Can you think of any other customs that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讓學生在聯想文化習俗差異的同時及時鞏固所學生詞。
5.合理設置問題的難易程度
提問應稍有力度,但留有一定思考的余地,使學生既要“跳一跳”,又要想得到。問得恰當,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增進師生情感交流,調控氣氛。反之,若問得突兀,學生必感愕然,不知所措;問得過淺,學生脫口而出,不用思考,使提問流于形式;問得過難,學生無法回答,因而不去思考。因此,教師的提問要適度,應先易后難,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由聚合到發(fā)散。提問有的放矢,富于啟發(fā)性,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在課堂中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
6.適當合理地對學生進行評價
教師提問后還應注意及時并中肯地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反饋。反饋應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以肯定和鼓勵為主。教師的微笑、不屑一顧或目不轉睛地注視學生等行為都是對學生回答的有效反饋方式。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的情緒和思維才能處于最佳狀態(tài),其智能才會得到較好發(fā)展,他們對知識的學習與掌握也會變得輕松而愉快。除此之外,如果教師提問語過于蒼白則不利于學生的思考。因此,教師提問的時候,要注意語調,以此輔助教學任務更好地完成。
總之,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鉆研課堂教學氛圍這門藝術,巧妙靈活地運用設問調控的藝術,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教學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達到最佳效果,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中小學外語教學.2012.05.
[2]中學外語教與學.2013.06.
[3]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No.5May2009.
[4]新課程標準.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