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軍
從西班牙港口城市加利西亞走向世界的Zara,被時裝業(yè)同行視為一個“怪物”,老牌奢侈品集團LVMH時尚總監(jiān)帕特(Daniel Piette)稱它為“全球最具創(chuàng)意也最具破壞力的零售店家”,哈佛商學院則將“歐洲最有研究價值的品牌”名號授予它。
最新公布的財報數(shù)據(jù)顯示,Zara所在的Inditex集團在歐洲經(jīng)濟低迷中創(chuàng)造了奇跡,其銷售額在2012財年前9個月增長17%,利潤上升27%。Inditex集團銷售額3年前首次超過全球最大的美國服裝零售商Gap,兩年前超過H&M集團,坐上時裝零售市場第一把交椅。2012年前10個月底,該公司凈收入上升27%,達到16.6億歐元,尤其是第三季度凈利潤上升21.7%。反觀2012年11月Gap同比增長僅3%,而H&M同比銷售則下降1%。
作為快時尚巨頭,Zara一向以“快”著名—兩周內完成設計、制造、上架流程,生產(chǎn)、銷售過程中幾乎沒有存貨(在倉庫平均停留幾個小時而非幾天或幾周;每周給零售店送兩次貨;大多數(shù)服裝周轉率小于一周)。Zara以對待食品的態(tài)度對待服裝庫存,聲稱服裝像食品一樣會“很快變質,我們所做的一切便是減少反應時間”。
然而,最近Zara卻在中國啟動了為期1個月的大型促銷活動,規(guī)模之大,實屬罕見。據(jù)Zara中國官方微博發(fā)布的消息,Zara在中國內地的所有門店從6月21日起開始打折銷售。各大商場也發(fā)布促銷公告表示,Zara將和同屬于Inditex集團的姐妹品牌一起,掀起2013年春夏瘋狂折扣季。Zara在中國內地的促銷活動和海外市場同步,大部分商品參與打折促銷活動,最低折扣為5折。而一般情況下,Zara每種款式的存貨量比競爭對手低,而且季節(jié)末期需要打折出售的產(chǎn)品相對要少。因此即使打折銷售,快時尚服裝行業(yè)平均打6~7折,而Zara卻控制在8.5折以上。
此次Zara折扣季,線上同步促銷。Zara中國官方網(wǎng)店客服人員透露,線上線下折扣一樣,此次促銷的主要目的是清理庫存,將視庫存清理情況決定是否延長促銷季。6月21日,來自日本的服飾零售品牌優(yōu)衣庫也發(fā)起為期一周的促銷活動。
Zara怎么了?這是否預示著快時尚模式的好日子“快到頭了”?這對于奧康、德爾惠等計劃步入快時尚行列的國內品牌來說意味著什么?
庫存魅影
事實上,在6月26日Zara宣布啟動大規(guī)模打折季之前的半年多,就斷斷續(xù)續(xù)傳出Zara處理庫存進行低調促銷的消息。
2012年10月,Zara傳出秋季新品最多降三成的消息,這是它進入中國市場后的第一次降價。緊接著,2013年1月網(wǎng)上流傳招募Zara中國地區(qū)折扣店加盟商的消息,招募方為致極國際貿(mào)易(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致極國際)。對此,致極國際表示,這一合作是其意大利總部與Zara西班牙總部進行的國內清理庫存業(yè)務,和Zara中國無直接關系。而對于這一消息,Zara中國并未正面回應,只是強調“Inditex中國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加盟和代理,Inditex在中國地區(qū)的所有專賣店均為直營店”。
今年3月,市場爆出Zara承受巨大庫存壓力的消息。當時有消息透露Zara將在中國招募“授權”折扣店以消化庫存,但折扣店必須距離Zara正品店70公里以外,且不能懸掛Zara門頭。這顯然是Zara要保護其正價銷售的品牌形象。到了6月,Zara正式宣布進入大規(guī)模折扣季。
可以說,Zara從1985年創(chuàng)辦以來,就一直堅持以極速運轉控制庫存。為了更好地把控整個鏈條,Zara堅持自己擁有和運營連鎖店網(wǎng)絡,同時投入大量資金開設自己的工廠(目前有22家自有工廠)和物流體系。Zara的營銷戰(zhàn)略是在一年中不斷推出各種各樣的新產(chǎn)品,通常每種款式只有幾件。
毋庸贅言,Zara控制庫存已經(jīng)做到了極致,但問題在于,在如此精確的控制下,為何會出現(xiàn)大規(guī)模庫存積壓?
首先,要歸咎于2012年蔓延至今的全球經(jīng)濟低迷,消費者信心不振,讓依靠快速消費帶動整個鏈條運轉速度的快時尚行業(yè)大受影響。按照Zara的一貫政策,所有產(chǎn)品在連鎖店里的時間不超過2周,如果某款服裝超過2~3周還沒有銷售出去,就會被送到所在國的其他連鎖店,或者送回西班牙。通常,這樣的產(chǎn)品數(shù)目被控制在總數(shù)的10%以下。在經(jīng)濟低迷、消費不振的情況下,3周內沒有銷售出去的貨品越來越多,造成了大量庫存。
其次,Zara渠道擴張也帶來了大量庫存。截至去年年底,Zara在中國的門店數(shù)量達到275家,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雖然相對其他品牌,Zara在庫存方面一直表現(xiàn)較好,但是隨著門店數(shù)量的增加,消化速度慢的貨品也在增加,正價店難以消化。
快速擴張除了造成存貨比例迅速上升,還導致周轉率下降。Zara配送中心的運貨卡車,按照固定的發(fā)車時刻表不斷開往歐洲各地。通常情況下,Zara歐洲門店可以在24小時內收到貨品,美國門店需要48小時,日本則在48~72小時之間。貨品更新周期一般為十幾天,最快甚至能達到每周一次,但目前國內多數(shù)Zara專賣店還無法做到。隨著渠道向更大范圍擴張,Zara的貨品周轉速度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由于對前期渠道銷售過于樂觀,導致Zara存貨比上升。
經(jīng)濟下行以及渠道擴張帶來的挑戰(zhàn)只是一時之危,真正的問題在于Zara的快時尚能否與消費者需求相對應。對快時尚品牌來說,“快速、時尚、低價”是其三大特征,相對應的消費人群則是最具活力和新鮮感的年輕人,時尚款式快速上市和低價格對他們很有吸引力。此外,他們在時尚文化和生活方式上有著趨同的追求,這使得Zara可以面向全球提供類似的時裝,很少受到當?shù)匚幕曀椎挠绊懀瑥亩畲笙薅鹊亟档褪袌鲲L險。但是,隨著這部分人群消費升級,他們逐漸摒棄“穿一季就扔掉”的快時尚服飾,向更高品質的經(jīng)典服飾邁進。在未能開拓新消費人群的情況下,一部分消費者“逃離”,必然帶來銷售預測偏差,產(chǎn)生更多的庫存。
開源與泄洪
對于Zara來說,消費者“開源”是必行之路。
一方面,要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消費者以補充成熟市場消費者升級帶來的空缺,比如開拓印度、越南等新興市場(新興代工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2013年全球經(jīng)濟增長預期調低0.2個百分點至3.3%,歐元區(qū)下降0.3%,美國增長1.9%,而新興發(fā)展中國家增長5.3%。目前新興發(fā)展中國家對全球經(jīng)濟增長的貢獻已超過50%,對全球投資總量的貢獻超過40%,對全球投資增長的貢獻超過70%。
另一方面,在提高渠道與供應鏈協(xié)同能力的前提下,將渠道觸角伸向低線城市。多次經(jīng)濟危機證明了這樣一個規(guī)律:越是封閉和自給自足的市場受經(jīng)濟波動的影響越小。但是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快速發(fā)展,低線市場上的消費人群卻有著旺盛的品牌消費需求。
在開源的同時,Zara還要建立常規(guī)的“泄洪”通道。
在國外Zara主要通過Inditex集團開設的Lefties折扣店清理庫存,在西班牙、墨西哥、法國巴黎和波爾圖等地都開設了折扣店,但中國內地還沒有開設。
不同于一般的店家把庫存放到自己的Outlet中賣,Zara將庫存放到Lefties中出售。Lefties的第一家店于1995年開在西班牙,Inditex集團以Outlet的形式在Lefties出售Zara的庫存和一些賣得不太好的產(chǎn)品。與Zara相比,Lefties更有西班牙風格,Logo是紅底,
印著白色字符。
繼在葡萄牙和墨西哥之后,由于在地理和文化上的相近,Lefties入駐法國也很順利。Lefties在法國的兩家店一家在巴黎,另一家在波爾圖。
此前,Zara在中國市場產(chǎn)生的存貨一般都運回西班牙進行統(tǒng)一處理,這不僅增加了運輸成本,也使庫存貨品的價值隨時間延長變得更低。因此,就近建立常規(guī)的庫存處理通道可以使Zara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夾擊的痛苦
除了少量著意控制產(chǎn)量以維持定位的高端奢侈品牌之外,全球化帶來的規(guī)模效應使產(chǎn)能過剩成為必然出現(xiàn)的問題。產(chǎn)能過剩加上消費不振,庫存魅影時不時籠罩市場是必然中的必然。
對于Zara這樣的品牌來說,因其定價稍高(相對于國內快時尚品牌)尚有低價促銷以挽回成本獲得一定利潤的可能。而對于本土以低價為戰(zhàn)略進行市場圈地的服裝企業(yè)來說,利潤空間原本微薄,促銷所得能抵消各種成本已是不錯。
在庫存的壓力下,國內不少品牌聲稱要走快時尚路線,比如奧康、德爾惠、美特斯邦威等,但觀察其動向,大多是“雷聲大雨點小”,或是淪為噱頭。
快時尚,顧名思義,“快”要求其建立靈敏的市場需求預測及高速反應的供應鏈體系,這些都離不開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市場調研等投入,“時尚”則要求其有前沿的時尚嗅覺,要擁有大量優(yōu)秀的設計師以及秀場經(jīng)驗。目前,國內聲稱要做快時尚的品牌,很難踏踏實實做到這兩點。
不僅如此,大多數(shù)國內服裝企業(yè)沒有專業(yè)的市場調研人員,信息提供者主要是一線營業(yè)人員,通過終端IT系統(tǒng)建設固然可以獲取一部分市場數(shù)據(jù),但是對于市場趨勢、時尚風向走勢等進行分析,國內服裝品牌普遍能力不強。
一般情況下,國內服裝品牌習慣了通過年終大促、店慶、大減價、Outlet以及二三線城市集中消化等方式,消化因市場預測失誤以及盲目生產(chǎn)帶來的大量庫存。但是在國外品牌也降價促銷的情況下,國內品牌的市場空間越來越?。阂环矫媸窍M者需求升級,另一方面則是國內服裝品牌與生俱來的癥結所在—依靠低質低價搶市場的策略將漸漸失靈。
不出意外的話,類似Zara這樣的國外品牌“泄洪”帶來的壓力,對于國內服裝品牌來說,恐怕只是一個開始。
(作者工作單位為中信銀行天津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