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啟平
《動物游戲之謎》一文展現(xiàn)了科學家對科學世界的探索,給人啟迪與想象。作者巧用妙筆,文章語言極富特色,既體現(xiàn)了科學的嚴謹性,也極大地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和求知欲。
準確、簡明
科學不容許含混不清,準確的語言才能反映說明對象的真實面貌。如“動物的游戲行為,被認為是動物行為研究中最復雜、最難以捉摸、引起爭論最多的行為”一句中,作者連用三個“最”字,準確而全面地說明了研究動物游戲行為的價值與意義,也說明了科學探索的艱巨性。再如作者在寫到幼小的黑猩猩玩游戲的時候“用手掌舀一點兒水,用牙齒嚼爛樹葉,來汲取手掌中的水”,這里的“舀”“汲”二字用得十分準確,既抓住了黑猩猩同人相似的地方,又抓住了與人不同的細微之處,體現(xiàn)了恰如其分使用修飾和限制詞語的語言特點,字里行間都體現(xiàn)著科學的縝密。
作為一篇優(yōu)秀的科普文章,作者在體現(xiàn)科學準確性、全面性的時候,并不是用佶屈聱牙的語言居高臨下,而是用平實簡明的語言與讀者平等對話,使讀者始終保持著對文章主題的興趣與激情。如談到動物游戲的分類“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家,按照動物游戲的形式,把它們分成三種最基本的類型:單獨游戲、戰(zhàn)斗游戲、操縱事物的游戲”時,作者簡明扼要地進行了概括,但每個詞語都不能少,否則表意就會不清晰。
生動、形象
作者綜合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與修辭手法,使文章語言顯得生動而形象。對于部分讀者而言,動物游戲行為研究是一門比較陌生的科學,作者為了把這一科學原理說清楚,綜合運用了舉例子、下定義、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尤其是舉例子,能給讀者具體實在的感性形象,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如在介紹“操縱周圍事物的游戲”時,作者舉了北極熊、野象的游戲來詮釋“在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出動物支配環(huán)境的能力”這一觀點。同時,在文章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生動形象的語句星羅棋布,閃現(xiàn)著智慧的光彩,體現(xiàn)著科學的力量。如文章開頭三個自然段作者以描寫來蓄勢,簡潔地勾畫出葉猴“走鋼絲”和“倒立”的把戲,北極渡鴉“像小孩坐滑梯一樣”的滑雪游戲,露脊鯨舉尾鰭“得意洋洋”地“揚帆”行駛等奇妙的景象,綜合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把抽象、枯燥的知識說得具體,生動,增強了科普文的通俗性與趣味性。
活潑、有趣
本文值得一提的還有設問手法的運用。這種在科普文中常用的修辭手法,經作者巧妙的安排,使文章語言更加有趣,極大地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文章開頭三個自然段分別用“它們是在打架嗎”“它們是在表演嗎”“露脊鯨又在干什么呢”三個問句,看似毫不在意,實際上是作者設下懸念。為了引出說明的對象,在文章中間作者又用“那么,動物為什么要消耗大量能量來進行這種沒有明確目的的游戲呢”一句,在結構上承上啟下,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對動物游戲幾種原因的探究。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作者首先用一句設問“這幾種假說,哪一種更有道理”,自然過渡,引出下文。接著用“動物的游戲,究竟是為了‘演習,為了‘自娛,還是為了‘學習,還是為了‘鍛煉”這個選擇問句,引導讀者在對上述假說進行比較探究中嘗試著去尋求更合理的解釋,同時也使讀者對動物生命智慧油然而生敬畏。設問的運用,打破了科普文一貫嚴肅的風格,使文章語言十分生動有趣,為文章增加了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