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戈
四、別有洞天:防守與調(diào)形
“夾馬”這個小專題有兩個誤區(qū)不能不提:一是覺得夾馬就是雙車的工作,與別子無關(guān);二是覺得夾馬的目的只是為了得子,這兩個觀點都是狹隘和片面的。
讓我們通過一個典型案例來加深對“夾馬術(shù)”的認識和理解。先看圖1,這是一盤馬炮兵殘棋,黑僅多一卒。黑方的抽絲剝繭是從夾馬開始的……
1.…………象5進7
揚象夾馬,并不為得子,只為限制紅馬的“行動自由”。在馬炮兵殘棋中,馬是龍頭老大,把它管住了,棋會好下得多,簡明得多。
2.兵三進一 卒3進1
紅方故意下兵。聽任黑3卒過河,是想借捉卒調(diào)整馬位,把它從右邊調(diào)到左邊。且不說這個方案代價太大,事實上也存在明顯漏洞,忽視了黑方的另一種夾法。
3.馬四退五 卒3平4
4.馬五進六 炮3退2(圖2)
紅方先前的誤算即在于此。他以為黑中象已到7路,3卒也過了河,我馬五進六后,你還拿什么夾我?豈料黑順勢平卒,即產(chǎn)生炮3退2的夾,為紅方一嘆。有人說,我馬雖被夾,但你的炮和中卒也動不得,一動我馬即如脫兔,掙脫樊籠。你奈我何?再說我馬還有生路,你又吃不了我!別急,且往下看:
5.仕六進五 卒4進1
紅方補仕,加固后防,準備構(gòu)成羊角仕頂住黑馬,靜待黑方來攻。黑方進一步卒,是準備再過中卒再平4,在將門一線構(gòu)成疊卒厚勢,逸己然后攻人。
6.仕五進四 象7退5
7.仕四進五 卒5進1
渡中卒,放紅馬,計劃于4路構(gòu)筑疊卒工事,使紅馬炮兵均難發(fā)揮威力。
8.馬六進四 卒5平4
9.炮六退一 炮3退2
紅炮退一步,保持對黑方將門線的控制,同時解除自塞相眼的不明顯弱點。黑退炮捉兵,是要先手便宜,下一步利用“夾馬術(shù)”來調(diào)整陣型??垂僭谝狻?/p>
10.兵三平二 士5進4(圖3)
如圖3,黑揚士妙,欺紅馬不敢吃,如吃上打?qū)?,?平4后,再上6進5,紅馬插翅難飛。這是巧妙利用夾馬的潛在威脅對后方陣型進行調(diào)整,以便讓過河卒投入進攻。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夾馬作為一種戰(zhàn)術(shù)手段。不僅可以用于謀子,還可用于防守,用于限制彼馬的活動空間和殺傷力,用于調(diào)整我方陣型,一術(shù)多用,一魚三吃,非能者不能盡其妙,非智者不能識其趣矣。
11.馬四進三 將5平4
12.相七進五 士6進5
13.馬三退四 炮3進2
本來走到這里,黑方已經(jīng)完成了后防的調(diào)整,現(xiàn)升炮準備放手進攻,不料紅方接走兵二進一,又給了黑方妙用“夾馬術(shù)”的機會。棋枰和生活一樣,常給我們帶來不期之遇和意外之喜。
14.兵二進一 炮3退3
15.兵二平三 象7進9
16.相五退七 士5進6(圖4)
妙!再一次利用夾馬的潛在威脅調(diào)整雙士結(jié)構(gòu),仍欺紅馬不敢吃士,如吃,炮3進1緊夾,紅馬必失。如圖4形勢,實戰(zhàn)中紅方接走兵三平四,以下士4退5,馬四進二,將4平5,以后黑方通過前卒平3再卒3進1,放手進攻,在不給紅方半點機會的情況下,安全運轉(zhuǎn),穩(wěn)穩(wěn)地將局面導向勝利。余著從略。
五、頂尖國手的經(jīng)典范例
在我個人有限的閱歷中,頂尖國手都對夾馬術(shù)有獨到心得。限于篇幅,這里只介紹兩例。首先是胡司令在十連霸關(guān)鍵之戰(zhàn)巾后手斗炮,贏了傅光明老師的那盤棋。在那盤棋中,夾馬術(shù)功不可沒。讓我們對術(shù)前和術(shù)后兩個圖進行對比,可以一目了然。圖5,是雙方戰(zhàn)罷12回合后的形勢,紅方接走:
1.兵七平六?…………
千慮一失,被黑方順水推舟,妙用夾馬術(shù),先棄后取,一舉奪得枰上主動。
1.…………車4進3
2.炮七進三 車2退3
3.車九平七 車4退1(圖6)
如圖6形勢。成為典型的雙車夾馬之形,黑方必能追回一子。由于紅七炮和窩心馬位置較差,此時形勢已然逆轉(zhuǎn)。鑒于此戰(zhàn)膾炙人口。余著不再贅述。
圖7,是許銀川15歲時在全國個人錦標賽中執(zhí)先迎戰(zhàn)湖北名將李望祥大師的實戰(zhàn)中局。接圖許走:
1.馬四退五!…………
以馬相之合力。緊夾黑方過河馬,伏仕五進六打馬得子(馬4進3,馬五進七)。
1.…………將4平5
2.仕五進六 炮6平4
3.馬五進四 將5退1
走到這里,紅馬四進六兌炮可以得馬,但雙炮無馬勝來不易,臨場,天才少年選擇了更漂亮的得子方法:
4.馬四進三 將5進1
5.前炮平二 馬4退5
6.炮二進三 馬5退6
7.炮六平五 炮4平5
8.馬三退四
黑方失炮,放棄抵抗。是役許銀川巧用馬相夾馬,炮仕攻馬,又靈活掉轉(zhuǎn)青鋒,從謀子轉(zhuǎn)向攻將,又通過攻將擒獲敵炮,弈來出神入化,有撒豆成兵揮灑自如之慨。
綜上所述,“夾馬”的作用至少有三:攻擊謀子、防守限制和調(diào)整陣型。參加“夾馬”的子力也絕不僅限于雙車,而可以是馬相、炮卒,或卒象?;蚺谙?,等等。在特殊情況下。將、帥參與夾馬也是完全可能的。棋藝的精要在于變通和活用,只有不拘一格,舉一反三,才能享受到象棋藝術(shù)帶給我們更多的樂趣。
編輯/張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