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濤 楊彥彬
大災面前 引領(lǐng)的是一片大愛
早在2008年5月16日,當孫建中一行人風塵仆仆,出現(xiàn)在四川災區(qū)學生們面前時,他們熱淚盈眶。他是2008年四川抗震救災以來,第一個進入災區(qū)進行慰問并實施援助的河北高校。
在被問到為什么要親自到災區(qū)送這筆捐款時,孫建中說:“在自己的親人遭受大災大難的時候,我想不應該問為什么要去,如果不去,反而需要問為什么?!?/p>
從5月19日起,孫建中校長和學院領(lǐng)導班子同志先后歷時一個月到四川德陽市、綿陽市、都江堰市的40多個棚戶區(qū)一家一戶地尋訪貧困家庭孩子及孤兒22名,來院就讀,組建了“河外兒女班”,為他們注冊五年一貫制大專學籍。這22名同學5年在河北期間的學費、住宿費、教材資料費近200萬元,全部由孫建中個人承擔。不僅資助孩子們上學,他每月還為每位同學發(fā)放生活費500元,每年春節(jié)為每位同學發(fā)放過節(jié)費1000元。
孫建中及河外師生持續(xù)5年的大愛之舉,引領(lǐng)和帶動了河北很多愛心家庭的大愛行動,該校面向社會,為每位兒女班同學找了一個“愛心家庭”,讓這些孩子在學校學習期間也能享受到家庭的溫暖。
段岑:這里到處是親人
“來到這里,我真的要感謝很多人?!倍吾劬艽?,很明亮,“衣食住行什么都不用擔心,我們能做的只有好好學習,將來回報社會!”
說到在學校記憶比較深刻的事情,段岑歪歪腦袋笑著說:“太多了!不過我還是覺得來河北后的第一個冬至,大家一塊包餃子,很有趣。”那天,孫校長、老師們和災區(qū)的孩子一起包餃子?!拔覀兌际悄戏饺耍苌俪燥溩?,更沒有包過餃子。當時孫校長還跟我們說了北方冬至吃餃子的風俗,說冬至不吃餃子,會凍耳朵。我們餃子雖然包得不怎么樣,但大家都很開心,我們感覺這里到處是我們的親人。”
龍少林:享受三世同堂
龍少林的愛心家庭是省會32路車隊隊長康獻忠一家,和別的孩子不同,龍少林在他的愛心家庭里享受了三世同堂的快樂?!坝邪职謰寢?,還有爺爺奶奶?!饼埳倭终f,有弟弟的一同成長,有叔叔阿姨的溝通交流,有爺爺奶奶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他慢慢地融入了這個家庭,把這里看成自己的家。
康爺爺介紹說,每次少林來到家里,自己兩個女兒也都特意趕來,給他買衣服和吃的。“我們這一大家子圍在一張大桌子上吃飯,全都樂樂呵呵的,這就是孩子的家?。 ?/p>
李露萍:在愛心家庭圓了看書夢
“我選郝阿姨家,是因為當初知道彭叔叔是出版社的,我想郝阿姨家一定有很多書,我愛看書?!崩盥镀颊f,在這個愛心家庭里,圓了她的看書夢,她看了好多早就想看卻沒能看的書。
“李露萍的家人也經(jīng)常跟我們聯(lián)系,讓我們多管她,讓她好好學習?!焙掳⒁陶f,露萍媽媽還把自制臘腸和臘肉寄過來,以表感激之情。
“五年來,我從一個川娃子長成了一個男子漢!地震后,我一度很自閉,不敢與人交流。而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能用流利的普通話與人交流了。此外,我還學會了英語、德語兩門外語?!眮碜运拇ㄊ【d竹市的龍少林說。
“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學校西點式口語訓練營的教官啦!在孫校長的感召下,我會從身邊小事做起,努力回報社會!五年中,我和同學經(jīng)常去看望敬老院老人。玉樹地震后,我們?nèi)嗤瑢W每人捐出了當月的300元生活費。今后,我們會繼續(xù)把自己感受到的愛心,傳遞給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來自四川省阿壩州的藏族女孩三嵐說。
每年春節(jié),收到“兒女班”學生的拜年短信、電話,已成為河北外國語學院校長孫建中打心眼兒里高興的事兒?!敖逃且豁椥枰覀冇么髳廴ハば慕?jīng)營的事業(yè),幸福源于愛的付出??吹健畠号畟儗W有所成,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報,我為此深感欣慰?!睂O建中這樣對記者說。
學生面前 彰顯的是一份親情
學生賈淑玲罹患白血病,孫建中校長遠赴承德,對賈淑玲高中母校校長說:“孩子以前的母校是欒平一中,現(xiàn)在我們兩所學校是她的母校,目前孩子的生命危在旦夕,只有我們一起想辦法,她才有希望。所以,我首先想到了你”。郝校長緊緊握著他的手說:“賈淑嶺是我們的孩子,我們都有責任!”
最終,經(jīng)過孫建中多方努力,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共募集善款70余萬元,使賈淑玲在天津腫瘤醫(yī)院得到順利治療并痊愈出院,挽救了她年輕的生命。
類似的事例還有很多。2008年12月,張文芳同學患脾腫大,已被醫(yī)院下達病危通知書,表示已支撐不了三兩天,讓家里準備后事。孫校長得知情況后,立即組織全校師生為該生捐款12萬余元,并把該生緊急送往上海東方腫瘤醫(yī)院。目前,張文芳同學已經(jīng)痊愈,并成為上海某知名旅行社的骨干導游員。
2011年9月,即將畢業(yè)的2008級趙曉杰同學因病去世。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對母親說,一定要把自己的畢業(yè)手續(xù)辦完,把畢業(yè)證書拿到自己的墳前,讓她看一看。孫建中得知趙曉杰的不幸去世的消息后,非常悲痛,幾度哽咽。他立即指示:把曉杰同學所有畢業(yè)手續(xù)、檔案、畢業(yè)證書快速辦理,并派專人前往交給她的父母,并拿出2000元現(xiàn)金向她的父母表示慰問。
孫建中始終以父親般的形象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同學們時時刻刻體會著“家庭”般的溫暖。每逢中秋、端午、元旦等傳統(tǒng)佳節(jié),該院都以班級為單位,給因路遠而不能回家的同學發(fā)放活動經(jīng)費,讓離家的孩子在假日里感受到家的溫暖;近10年來,該校累計為貧困同學減免學費達510萬元。
責任面前 傾盡的是滿腔心力
“大家都在說我做的一些事是在‘行善,實際上,我是在盡社會責任。中國十幾億人,每一個人都應該盡自己應該盡的社會責任,都應該自覺承擔社會責任,我們國家應該喚醒所有公民的社會責任心?!边@就是孫建中堅持行善的理由。
孫建中出身于“河北省優(yōu)秀教育世家”,傾盡畢生積蓄興辦教育,2002年起帶領(lǐng)七名大學畢業(yè)生創(chuàng)辦民辦大學至今,不圖任何回報將所有辦學積累全部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目前,該??傎Y產(chǎn)已達4.7億元,也就是說,該校為國家節(jié)約教育基礎設施投資4.7億元。同時,累計替政府解決大學生就業(yè)及社會人員就業(yè)600余人。
稍作盤點,不難發(fā)現(xiàn),這位普通的民辦高校校長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不是在承擔,而是在挖掘著自己的社會責任:
該校每年動員并選派40-50名各專業(yè)畢業(yè)生參與國家援非項目,承擔中非翻譯任務。目前,該校參與援非項目的畢業(yè)生已達410余人。
建校以來,該校為社會貢獻性實習、實訓115次,人數(shù)達1170人。
2005年,該校義務創(chuàng)辦“中國大學生西柏坡精神研究網(wǎng)”,7年來始終堅持在全國大學生中廣泛開展愛國和革命信仰教育,這一做法,被中國青年報專題報道,受到共青團中央的表彰。自2005年以來,該校連續(xù)7年利用暑假時間,要求所有在校生到其所在地各行各業(yè)深入挖掘、傳播、弘揚新時期西柏坡精神,并撰寫活動筆記和總結(jié),盡己所能向社會傳播愛國、奮進、積極、健康等精神品質(zhì)。
2011年,該校義務承擔“河北德育網(wǎng)”的建設、編輯和維護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向社會傳播正能量,以善行揚善、宏德。
2011年,該校免費接收3名殘奧會世界冠軍到該校就讀,圓了奧運冠軍的大學夢,為他們的轉(zhuǎn)業(yè)、就業(yè)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該校連續(xù)八年,號召河外學子堅持每周自發(fā)組織到老年公寓,以各種形式關(guān)愛孤寡老人,為老年人送去歡樂和力所能及的幫助。
該校每年冬季都雷打不動地開展“暖冬行動”,為本校同學和駐石高校及石市周邊山區(qū)貧困學生捐衣捐物。九年來,累計為同學們無償提供衣物18600件、鞋9300雙、書籍6486本、筆27842支、筆記本17926個、桌椅2600余套、各類實驗室、語音室價值65萬元。
像這樣的“善舉”還有很多,看似很瑣碎,但在這些“善”的背后,我們體會到的是一份矢志不渝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yè)的無限忠誠!正如孫建中所說:“大家都在說我做的一些事是在‘行善,實際上,我是在盡社會責任。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自覺承擔社會責任,我們國家應該喚醒所有公民的社會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