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婷 潘卓琪 沈康越 楊雨晴
方駿,1943年生,1965年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畢業(yè),1981年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國畫研究生畢業(yè),獲碩士學位。曾任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現(xiàn)為南京藝術學院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和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作品在國內外重要畫展中多次獲獎,被廣泛收藏。出版有《江蘇當代國畫優(yōu)秀作品展畫集·方駿》《當代名家山水精品·方駿》等多種畫集。
一
4月下旬,著名畫家方駿的個人畫展“倚江南”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展廳隆重舉辦。利用這一機會,來自寧海中學分校美術班的我們,作為《初中生世界》小記者,參觀了這次畫展,并采訪了方爺爺。
初見方爺爺,他的一聲“小朋友們好”消除了我們原本緊張的情緒。我們心想:原來方爺爺是很慈祥的呀!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起碼年輕十歲的方爺爺,總是帶著慈愛的眼神注視著我們,讓我們對他頓生親近之心。
方爺爺很熱情地帶我們參觀他的畫展。來到了美術館三樓,一幅幅色彩鮮明、構圖新穎的中國山水畫呈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除了大幅山水之外,畫展上還有一些題材各異的小品,以及幾幅極見方爺爺繪畫功力的速寫稿。方爺爺說,因為場地局限,這里展出的僅是他畫作的一部分。方爺爺十分耐心地為我們講解他的畫,不僅為我們介紹每幅畫的立意,還為我們講述這些畫背后的故事。
尤其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方爺爺受邀至維也納訪問期間,用工筆技法畫的一幅名為《圣誕節(jié)的櫥窗》的畫。畫中的櫥窗里,擺滿了各式各樣有趣又可愛的玩偶,有穿戴整齊、準備出門遛狗的老奶奶;有坐在痰盂上面方便,把衛(wèi)生紙扯了一地的小幼童;有夾著單筒望遠鏡的獨眼海盜……還有一組玩偶是十幾個唱詩班的小童,每個人都大張著嘴,臉上的表情各不相同,讓人看了忍俊不禁。方爺爺告訴我們,每年圣誕節(jié)前一個月,維也納的老城區(qū)就開始張燈結彩,商店的櫥窗里也出現(xiàn)了各色玩偶,質地有陶瓷的、絹絲的、絨布的、金屬的。雖然用的材料不同,但這些玩偶都做得別具匠心,總是招惹許多孩子流連忘返,就連大人們也時不時地駐足觀看,發(fā)出會心的笑聲。聽著方爺爺?shù)闹v述,看著一個個畫得栩栩如生的玩偶,我們感受到了方爺爺筆下活潑的生命力。聯(lián)想到我們剛剛看過的那些作品,從方爺爺點綴在山水畫中的爭食的群鳥、俏皮的白鵝、慵懶的大狗等小動物身上,我們也感受到他是一個十分富有童心的畫家。這些精心的點綴,使得畫面更加耐人尋味,讓每一個參觀過的人都贊嘆不已。
二
采訪中,方爺爺對我們說,在初中階段,用功學習美術專業(yè)課,當然是十分必要的,但同時也不能放松對文化課的學習?!叭绻阆雽沓蔀橐粋€畫家,不僅需要掌握一定的藝術技巧,藝術修養(yǎng)也很重要。因為畫畫是為了表達人的情感,如果你的藝術修養(yǎng)不夠的話,你體會的東西就不夠深刻、細膩,就無法表達深刻的情感。拿中國山水畫來說,最講究的就是底蘊和意境,而這些底蘊和意境的創(chuàng)造,離不開畫家深厚的文學藝術修養(yǎng)?!?/p>
方爺爺?shù)纳剿嬌?,基本都有題詩。這些詩作,或是他的獨創(chuàng),或是集句而成。介紹畫的時候,他順帶為我們念了幾首上面的詩,我們雖然聽得似懂非懂,但總體感覺十分優(yōu)美,比如我們記下來的兩首原創(chuàng)詩:“春水煮松花,邀客一壺茶。過了黃石澗,橋東第三家?!薄扒锿硖煊?,悠然半日閑。橫笛空山暮,獨倚十二欄?!睅ш牭睦蠋熣f,如果這些詩混入古人詩集,是完全分辨不出的,可見方爺爺寫古典詩歌的功力非同一般,也證明了他的文學底蘊之深厚。
方爺爺不但古詩寫得好,游記散文也是一絕。他在維也納期間,創(chuàng)作了一組畫作,其中每一幅畫的上方,都另附一幅書法作品,那是他用硬筆書寫的游記。這些游記有的將畫作的背景故事娓娓道來,讀來引人入勝。如《遺書屋》:“出了遺書屋,一路找尋著名的‘貝多芬小道。語言不通,不得其門。途中遇到一位帶領幼兒園孩子出游的老師,比劃半天仍然無法溝通。情急之下,我哼出《命運交響曲》的幾句旋律,她立刻心領神會,熱心指引,確實是音樂不分國界……”有的純粹描寫景物,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如《瓦豪河谷》:“兩岸連綿不斷的山嶺夾著一碧如洗的溪流,婉轉曲折。山崗、田野、天空、河水、葡萄園、修道院、教堂,真的都是深深淺淺的藍色;四野潔凈、清澈,甚至連空氣都帶著幽幽的藍色,美得令人心痛……”
方爺爺?shù)漠嬜鳎}材無論中外,其上題寫的詩、文都與畫面珠聯(lián)璧合。方爺爺?shù)膭?chuàng)作,既是繪畫作品,也是書法作品和文學作品;書、畫、文各臻其妙,又渾然一體,可謂美不勝收。
三
參觀完畫展,方爺爺領著我們來到美術館旁的小咖啡館休息。意猶未盡的我們馬上又七嘴八舌地問起方爺爺問題來。談到是怎樣對畫畫產生興趣的,方爺爺說,其實,所有的孩子小時候都是喜歡畫畫的,而能否在美術道路上繼續(xù)走下去,就要看他的興趣能保持多久。方爺爺從小學二三年級時開始喜歡畫畫,但那個時候,沒有什么美術興趣小組,更沒有美術班,主要靠自學。他經常要跑很遠的路,只為了看某位老師的一張畫。他深深地記得,初一的時候,在一位老師家里看到了豐子愷先生的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豐子愷“漫畫和隨筆是一對孿生姐妹,或用線條,或用文字”的觀點,至今對他有所影響。
方爺爺剛開始學畫的時候,條件很艱苦,用的都是很粗糙的黃紙頭。家里的大人認為畫畫的工作沒什么前景,對他并不支持??紤]到家里的條件,考大學時,他報考了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因為讀師范不但免學費,而且國家還會提供基本生活費。遺憾的是,大學剛畢業(yè),“文革”就開始了,畫畫的事業(yè)只能暫停。但他仍舊沒有放棄,自己偷偷準備了一個小本子,每天晚上用鉛筆將自己白天看到的一兩個印象深刻的場景畫在本子上,用畫畫的方式來記日記。就這樣,等到“文革”過去,1978年,方爺爺考上了南京藝術學院恢復招生后的第一屆研究生。
談起當初為什么選擇專攻國畫,方爺爺說,這也是受當時的條件限制。那時候物資緊缺,買布是需要布票的,每人憑票限量購買。如果選擇油畫專業(yè)的話,畫布的問題無法解決;而買國畫用的紙頭是不需要憑票的。但是,后來條件允許后,方爺爺也沒有放棄對西方繪畫技巧的探索,他的國畫作品便吸收了一些西方的色彩觀念,形成了中西交融的獨特風格。
兩個半小時很快過去了,臨別之際,方爺爺特意贈給我們幾本印有畫展作品的畫冊。帶著對方爺爺?shù)木磁搴透兄x之情,我們離開了南藝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