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偉姐
摘 要:英語作為我們的第二語言,受生活習慣,中外文化差異,缺乏語言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對英語學習并不感興趣,從而導致很多學生甚至放棄了英語學習,這種現(xiàn)象在農(nóng)村尤其嚴重。但是英語又是初中階段必修課,我發(fā)現(xiàn)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只要我們想辦法,讓學生愛上老師,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豐富學生的英語課外活動,學生就一定會樂于學習英語,也一定會學好英語的。
關鍵字:英語;學習;培養(yǎng);興趣;課外活動
多年以來,初中英語在所有學科里面是教師最難教的,也是學生最難學的,尤其在農(nóng)村,學生接觸的真實英語交際情景的機會非常有限,學生由于英語基礎差(小學幾乎不學英語),英語學習時間少等原因,使得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加之教師的自身素質殘差不齊,教學水平高低不同,但是要完成的教學任務相當繁重,只能填鴨式教學,導致他們總是對英語產(chǎn)生敬畏!因此,作為一名語言的傳授者,我們應該努力讓學生愛上老師、愛上英語、愛上這門課程。那么怎么才能讓學生愛上英語呢?
一、愛上老師,愛上英語
愛,能創(chuàng)造奇跡——因為,愛是一種力量!師愛是人類崇高而美好的感情,它具有高度的原則性,廣泛的社會性,嚴密的科學性。它是教學成功的保障,是激勵學生求知上進的“催化劑”。怎樣培養(yǎng)師愛呢?
(一)教師的人格魅力
教師應該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當一個教師的人格魅力在學生中引起共鳴后,他們就像‘追星族一樣,對你所教的學科如癡如醉?!?/p>
師生的交流是心與心的交流,正如陶行知所說:“真教育是心心相應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教育,才能打動心的深處?!弊鳛橐环N精神生產(chǎn),教師的品德和智慧,以及教師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都具有巨大的教育價值。沒有崇高的品德就不能有吸引學生的人格魅力,即使是專業(yè)知識和能力很高,也不足成為優(yōu)秀教師。健康的身心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教師品德的基礎。
(二)教師永恒的愛心
“愛是一切教育的起點”,關愛每個學生是對教師的起碼要求。陶行知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用愛去感化學生,讓學生心存感激之心,我們的教育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親其師,信其道?!绷己玫膸熒P系可也促進教學,在這種關系下,學生可也主動積極地去學習,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是種單行通道的關系,教師對學生有著無尚的尊嚴,新的師生關系是平等地對待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
(三)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
自尊心,人皆有之,他是一種精神支柱,沒有它人就會頹廢。青少年時期的學生,思想活躍,情感豐富,但是對于事物的認識又往往片面偏激。一旦自尊心受到傷害,他們的情感就會像火山那樣噴發(fā)而出,其任性、固執(zhí)和明知故犯等便會隨之而來。所以,教師要耐心、冷靜,學會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多聽取學生的意見,給他們更多的啟發(fā)、關切和期待。對于優(yōu)秀的學生,即要鼓勵,又要幫其找出差距,使其迅速發(fā)展。對于犯了錯誤的學生,盡可能讓他們多訴說內心的苦惱,讓他們逐漸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沿著老師的指向去思考。對于頑皮的學生,應該采取多鼓勵少批評的方式,以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批評時不能諷刺挖苦,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俗話說“良言一句三東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边@是因為啟人心的一句“良言”能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美好善良的情感,使他們感到親切、舒暢和愉快,他們就會尊重老師,接受老師的意見,自覺仿效教師的優(yōu)良品德和行為。總之,只有建立在尊重學生自尊心基礎之上的愛才是真正的師愛。
二、培養(yǎng)興趣、愛上英語
俗話說愛一時很容易,愛一世就很難了。如何使學生繼續(xù)保持學英語的激情?如何讓學生從開始就深深的愛上英語這門學科?這是英語教學中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和根本問題。,光讓學生愛上老師授課還不行,還有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讓興趣教學貫穿整個英語教學始終。因此想方設法讓英語課情景化,戲劇化,讓講臺變舞臺、賽臺,讓學生在課堂“舞臺”上大顯身手,盡情地自我表現(xiàn)。使學生的學習熱情被調動起來,使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提高,將“寓教于樂”發(fā)揮到極致。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我們知道,學生的智力各有差異有的智力水平高,有的智力水平低,再加上一些非智力關系的影響,其接受能力和鞏固能力肯定有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尊重學生,因人制宜,在教學中始終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堅持激勵教學法,對學生的點滴進步給予獎勵,使他們樹立信心,獲得成就感。
(二)靈感多變的教學方法
“不斷改變教學方法,經(jīng)常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胃口來調制可口的飯菜。”這種做法是最明智,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不能滿足于現(xiàn)狀,應該多看一些書,多查一些資料,使學生把上英語課看成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就是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灌輸知識。這一點在教學中是非常必要的。
(三) 豐富學生的英語課外活動
隨著學校的硬件設施的提升,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校內的廣播電臺進行英語廣播,每次15~20分鐘。廣播節(jié)目的安排可以由教師負責,而播音和編輯則全部由學生擔任,主要欄目可以有:music heaven,comic station,news report等。校園廣播的稿件也主要來自學生,這樣就會極大地激發(fā)投稿人和其他同學的寫作欲望,在自覺地參與中提高了他們英語書面表達的水平。而擔任播音的學生通過對材料的收集、組織和廣播,也能很好地提高了他們自身的英語編輯、表達等綜合能力。
總之,要讓英語課成為學生喜歡的課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今后的工作中,應不斷探索嘗試,不斷調整,遍布到成自己的教學策略和風格,只有讓學生“想學”,“要學”,教師的‘教才有效。
參考文獻:
[1]余勝利.讓英語學困生體驗成功[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8(8). [2]馬曉鋒.巧妙利用多媒體 提高英語教學質量[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