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濤
這是一條經典的線路。為什么這樣說呢,那是因為你可以在兩天內自駕1100公里,體驗藏族羌族兩種不同地區(qū)的風情。周末兩日,只要有空就可以出發(fā),無需耽擱上班時間,十分方便。
雅西高速繞行石棉縣
因4 20蘆山地震原因,原318國道天全段地質災害較為嚴重,出發(fā)之前我就關注了路況,但是得到的消息令人失望:天全道路塌方,無法通行。這個消息讓我不得不對自己的出行方案作了臨時調整:從成都出發(fā),沿雅西高速,經雅安、石棉繞行,再前往瀘定。這樣會為行程大約增加100多公里,但為了安全,我們都欣然接受。
雅西高速,是成都前往西昌的必經之路,于去年通車,盤繞于崇山峻嶺之間。雅西高速多為高架橋梁和隧道,避開了很多危險路段,比如著名的泥巴山,取而代之的是長達10來公里的泥巴山隧道。整個路況極好,道路兩旁云霧繚繞,非常壯觀。但高速公路限速嚴格,不允許游客停車拍照,影響交通,稍有超速或其他違規(guī)行為,就會被電子眼抓拍。建議駕駛員朋友們遵守交規(guī),謹慎駕駛。
在石棉出口下高速以后,省道路況只能說是一般,因為部分路段修路且單邊放行,還堵了半小時。
熱情好客的若讓丁真大哥
下午大約3點半,我在康定縣城加滿油,準備翻越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盡管翻越過無數次折多山,懷揣一直以來著對雪山的敬畏,翻越前我還是停車休整,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
到達半山腰,天氣說變臉就變臉,突然間下起暴風雪來,夾雜著黃豆般大小的冰粒,噼里啪啦向正在行駛中的車輛砸下來。能見度頓時僅有10多米,對于海拔接近4000米的盤山公路來說,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峭壁,再加上連續(xù)的U形彎道,危險不言而喻。駕駛川藏線的難度不光是路況,另一個頭號殺手就是大自然的脾氣。
雖然到達埡口,但暴風雪讓我失望至極,這意味著我事先計劃的折多山拍攝計劃成為了泡影。等到風雪漸小,我繼續(xù)前行,下山前往新都橋鎮(zhèn)。大自然真是善變,突然間云層撕開了個口子,陽光不經意灑了下來,久違的新都橋光影呈現在我們面前。拍照時,有一個藏族大哥過來向我們打招呼,邀請我們去他家住宿。大哥叫諾讓丁真,對我們的相機很感興趣,于是我特地跟大哥合影留念,準備回家后把照片沖洗出來,給大哥寄去。
藏族同胞的熱情好客是眾所周知的,在路上,不論是否認識,隨意一聲招呼“扎西得勒”,就可以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對方就會對你滔滔不絕。盡管因為趕路,我們沒能夜宿諾讓丁真家,但是大家交了個朋友,下次計劃充分,再來新都橋時定然登門拜訪。
疙瘩梁子冒險走爛路
當晚,我們在塔公草原拍攝到了雅拉雪山余暉,返回新都橋登巴客棧住宿。第二日,我計劃中的行程是丹巴、小金,然后翻越經臥龍返回成都。既然要經過丹巴,肯定就要翻過海拔3908米的疙瘩梁子。海拔是我用衛(wèi)星定位實測的,埡口并沒發(fā)現海拔標高牌,也許是并未達到4000米的緣故。
疙瘩梁子海拔相對不算高,但是路很陡。如今疙瘩梁子路修好了,去年還是爛泥路,如今已經被柏油路面所代替。
但我并不滿足于此,為了能拍到雅拉雪山更好的角度,我把車開下了公路,沿著一條只有3米寬的牧場小路,繼續(xù)往上行駛。僅僅過了幾分鐘,我立刻后悔起這個決定來。我的車是城市SUV,走起顛簸路來并不擅長,這樣的道路要駕駛硬派越野才能游刃有余。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光溜溜的草地,要強行掉頭的話,碾在草皮上輪胎打滑。我只好硬著頭皮往上開,選擇了一個稍微寬闊一點的平臺才勉強掉頭,驚出一身冷汗。但是我們拍到了雪山,又讓我覺得這個冒險是值得的。
不得不提我們走過的另一條變態(tài)爛路:臥龍。作為五年前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極重災區(qū),省道303遭受了毀滅性破壞,尤其是臥龍鎮(zhèn)耿達鄉(xiāng)路段。五年過去了,大約有18公里路程仍舊在河床一側,作為臨時路段,單邊放行,稍不注意就會刮底盤,連錯車都困難,尤其不建議長軸距的轎車行駛。18公里爛路,我們行駛了近3小時才到達映秀鎮(zhèn),晚上8點回到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