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比較東西方“愛”之異同

      2013-04-29 02:48:28崔羅強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13年10期
      關鍵詞:天風顏淵凡事

      摘 要: 在西方基督教經(jīng)典著作《圣經(jīng)》之《哥林多前書》第13章第4節(jié)到第8節(jié)中介紹到,“愛”的定義是:“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fā)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痹跂|方中國儒家經(jīng)典著作《論語》中,“愛”往往是和“仁”聯(lián)系在一起??鬃佣啻握劶啊叭省保纾骸胺t問仁。子曰:‘愛人?!睋?jù)知名學者楊伯峻先生統(tǒng)計,此書中“仁”字出現(xiàn)了109次,遠遠高于其他的道德范疇?!叭?,親也,從人二。”(《說文·人部》) 從字義上說,“仁”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最高道德規(guī)范。本文通過分析和比較東西方經(jīng)典著作《論語》和《圣經(jīng)》中關于“愛”的描述,來探求其在東西方不同文化語境下的異同點,以此來促進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并對兩者的道德體系的研究產(chǎn)生新的拓展和思考。

      關鍵詞: 《圣經(jīng)》 《論語》 愛

      《論語》,作為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以及教育原則等,是中華民族古往今來的“同一本書”,是中國人的《圣經(jīng)》,常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說。而其所體現(xiàn)的儒家思想,最為重要的就是“仁”,即“愛人”?!妒ソ?jīng)》,作為西方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猶太教等宗教的經(jīng)典著作,是全世界譯制本發(fā)行量最大的書籍。它由舊約與新約組成,舊約是猶太教的經(jīng)書;新約是耶穌基督以及其使徒的言行和故事的紀錄?!妒ソ?jīng)》所傳達的最重要的一個思想就是“愛”。

      雖然兩者都是記載他人的言語,一個來自于中國儒家思想的奠基人;一個則來自于基督教的創(chuàng)始人,并且兩者成書時所處的時代背景、流通地域、記載使用的語言以及內(nèi)容都不同,但兩者的核心思想,即《論語》中的“仁愛”和《圣經(jīng)》中的“愛”在某些方面卻有相似之處。因此,有必要來了解一下兩者的異同點。

      一、相同點:兩者都倡導的核心價值理念:愛

      1.儒家思想的核心——仁愛

      在《論語》里孔子用“仁”字不下百余次,且意義甚多,總括地說有廣狹兩義:狹義為智仁勇三德之仁,為愛,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廣義則為一切善德之總稱,為孔子的一貫之道。在這廣義的“仁”里,當然也包含狹義的“仁”?!胺t問仁,子曰:‘愛人?!保ā额仠Y》)“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保ā队阂病罚邦仠Y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保ā额仠Y》)“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賢,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ā额仠Y》)孔子答復顏淵的問仁,或答復別人的問仁,或自己講論仁時,都是說仁的行動和實踐,易言之,都是從實際的行動解釋仁,不曾給仁一個抽象的定義。對于狹義的“仁”,孔子在《中庸》里說:“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保ǖ诙拢┯H親當然是愛;對父母的愛不能是情欲的愛,而應該是合乎倫理道德的愛,同時又不是自私的愛,普通的愛都有占為己有的情欲,若說“仁愛”,則為合理而不自私的愛。仁是之所以為愛之根據(jù),愛是由仁顯發(fā)的。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從事實上說,孔子都是由仁而愛的??鬃颖赜扇识詯郏赃@個愛便名之為仁愛。

      2.基督教思想的核心——愛

      愛是基督教一個永恒的主題,也是其思想核心。在《圣經(jīng)》里有許多地方提到了愛,根據(jù)它的發(fā)生,我們大致可以將基督教里的愛分為“上帝之愛”與“人之愛”兩種。前者代表一種甘愿為他人付出,不要求記功和回報的愛。如在《圣經(jīng)》之《詩篇》第145章第17節(jié)中寫道:“耶和華在他一切所行的,無不公義;在他一切所作的,都有慈愛?!薄妒ソ?jīng)》用很多篇幅來贊美上帝,足以證明上帝是多么愛人類。而后者則可以分為人對上帝的愛、人與人之間的愛以及人對物的愛,如《哥林多前書》第13章第4節(jié)到第8節(jié)中介紹到愛的定義:“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fā)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二、不同點

      1.來源不同

      在中國儒家思想中,“仁,即是愛人”。儒家的集大成者孟子解釋說:“仁,人心也?!薄陡孀由稀分兄v到仁愛來自人心,人與生俱來具有仁義禮智之端,而仁又包含義和禮智,故說“仁,人心也”。《大學》講修身,修身在于正心,人的生活在于養(yǎng)育大體,便是 “存心”,便是 “養(yǎng)心”,存心所以養(yǎng)性,養(yǎng)心寡欲,才能知天,才能發(fā)展仁義禮智之端。《論語·陽貨》中記載:“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薄八臅r行”“百物生”是孔子在《論語》書內(nèi)的話,天地有心即是天地有主宰??鬃釉感Хㄉ咸於徽f話,只以行為表示仁道。天地有心有情,代表上天上帝的心情。人得天地之心以為心,雖說是得天地之氣以為心,然而天地之氣運行生物,代表上天上帝生物之心。因此,孔子之心,來自人心,人心來自天地之心,天地之心來自上帝之心。

      而在西方基督教思想中,愛有三個來源:

      (1)愛是從父的本性而來。如《圣經(jīng)》中《約翰一書》第4章第16節(jié)說道:“神就是愛;住在愛里面的,就是住在神里面,神也住在他里面?!?/p>

      (2)愛是從“道”而來。如《圣經(jīng)》里《羅馬書》第10章第17節(jié)中寫道:“信道是從聽道來的?!毙判漠a(chǎn)生愛心,“信”就成為“愛”的根基,而這個根基性的“信”是從“道”生出來的(這一連串的東西是歸正神學真正的精髓)。不是愛心建立信心,是信心建立愛心。你有真正的信仰,然后在信仰的中間你真正明白神的道,而在真正明白神的道的要求的時候,你不但要信道,你更要行道。所以從信心產(chǎn)生行道,一行道的時候,愛就流露出來了。

      (3)愛是從基督的激勵而來。如《圣經(jīng)》里《哥林多后書》第5章第14節(jié)寫道:“基督的愛激勵我們?!?/p>

      2.外延不同

      孔子的仁愛不僅是愛人,而且與“禮”緊密相連?!岸Y”是什么?孔子在《禮記·哀公問》中說:“民之所由生,禮為大。非禮無以節(jié)事天地之神也,非禮無以辨君臣、上下、長幼之位也,非禮無以別男女、父子、兄弟之親,婚姻疏數(shù)之交也。”由此可見,孔子的仁愛是有差別的愛,不是一視同仁的愛。

      耶穌的博愛與孔子的“仁”不同,卻與墨子的“兼愛”有相類之處。墨子曾被孟子批評為“無父”的“禽獸”,此話對于墨子尚有點冤枉,而對于耶穌卻一點也不冤枉。因為比起墨子的縱向倫理來,耶穌倫理的顯著特色就是其橫向性。耶穌固然讓人“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但是,除神之外,其他一切人都是平等的,其“愛人如己”的誡命就是要毫無差等地博愛眾生,從而與孔子的“愛有差等”形成重大的差別。如果說基督教也有一個大家庭的話,那么,除了家長耶和華和耶穌(圣父、圣子、圣靈三位一體)之外,其他一切人都是平等的。從耶穌的教訓中,可以看到在信仰上帝的前提下眾生平等的觀念。

      《論語》中孔子提到的“仁愛”和《圣經(jīng)》中耶穌說的“愛”都有著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由于孔子是人,不是神,孔子的“愛”在更大意義上是一種“修身”,而耶穌的“愛”則更多體現(xiàn)的是一種博愛,對世人的救贖。兩者都寄托了東西方的圣賢們對人類自身道德體系的思考和發(fā)展。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應該保持和發(fā)展自身的傳統(tǒng)文化,借鑒和學習其他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來促進人類的共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韓作珍,彭舸珺.愛:基督教學說之靈魂[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4(3).

      [2] 耿衛(wèi)忠.“愛”——耶穌倫理的基石[J].天風,2004(10).

      [3] 黃鳳想.初探基督教倫理中愛的原則[J].天風,2002(7).

      [4] 范恒山.從“上帝是愛”看和諧倫理[J].天風,2005(8).

      [5] 肖鳴.耶穌是我最大的福分[J].天風,2006(8).

      [6] 呂延閣.神就是愛[J].天風,2011(2).

      [7] 趙光清.耶穌:愛憎分明[J].科學與無神論,2004(6).

      [8] 吳利琴.孔子的“仁”與耶穌的“愛”之文化特質[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10).

      [9] 劉清平.論愛人如己的宗教團體性[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

      [10] 周志治.舍子之愛[J].天風,2008(7).

      [11] 羅光.儒家生命哲學[J].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5.

      [12] 成世光.讀論語[J].臺南:聞道出版社,1994.

      [13] 楊化之原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改編.孔子研究集[M].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60.

      [14] 陳大齊.孔子學說[M].臺北:中正書局,1970.

      [15] 傅佩榮.論語的智能[M].臺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3.

      [16] 楊慶玲.去愛就是善用人生——論《圣經(jīng)》中的仁愛價值觀與當下生活[J].保山師專學報,2009(1).

      [17] 王文華.《圣經(jīng)》中的 “愛”[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6(4).

      作 者:崔羅強,長江大學文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

      編 輯:杜碧媛 E?鄄mail: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歡
      天風顏淵凡事
      暮日乘機還家
      岷峨詩稿(2022年4期)2022-09-02 22:10:28
      凡事都怕犯錯
      鑒賞
      當代貴州(2018年11期)2018-04-19 09:26:14
      陳萬兵
      凡事當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凡事都有定律
      知識窗(2015年12期)2015-05-14 09:08:22
      凡事我的錯
      顏淵之死
      是誰害了顏淵
      小說月刊(2008年5期)2008-05-30 10:36:06
      是誰害了顏淵
      意林(2008年18期)2008-05-14 02:09:38
      安平县| 余庆县| 屯门区| 博野县| 陇川县| 石阡县| 宿松县| 安泽县| 察哈| 慈利县| 洞头县| 菏泽市| 牡丹江市| 长寿区| 邹城市| 长岛县| 西宁市| 周口市| 阿拉尔市| 新竹县| 富阳市| 皮山县| 彭阳县| 砀山县| 溧阳市| 刚察县| 哈尔滨市| 安宁市| 曲麻莱县| 那曲县| 剑川县| 鄂托克旗| 中牟县| 曲阳县| 阳新县| 漳州市| 丹凤县| 东安县| 都兰县| 吴川市| 米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