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是從不打鼾擾人的植物。
從小就懂得“光合作用”,后來又知道了“負(fù)離子”。武夷山有個溪邊林地,取名“天然氧吧”,人在那里如魚得水,腦袋再不靈光也能寫詩。而在備受污染的都市顆粒塵煙里,人們呼吸道紅腫肺部淤積,喘息在時代文明的淺轍里。
鼓浪嶼原本天生麗質(zhì),一年四季都有碧波綠樹鮮花。只有本島居民才能深切感受到,植物的擁抱和依偎是如何地與我們息息相關(guān)。今年秋天,我外出多日回來,沿鼓浪嶼環(huán)島路散步,發(fā)現(xiàn)花圃、草地、籬笆、行樹不但更為葳蕤,像多日不見的孩子長高變漂亮了,而且還有不少新移民正在進(jìn)駐。第二天,我興致勃勃手持《園林花卉手冊》,一一去對號入座。最為鐘情的當(dāng)是一種屬于菊科的花卉,在香格里拉,在大興安嶺,都曾相識過,卻查不出學(xué)名來。她的莖葉纖細(xì)修長裊裊婷婷,花瓣洗練繽紛略帶三分天真,而且性情極為隨和。林邊、田埂、路旁、屋前,風(fēng)沙與霜寒里,不經(jīng)意地開得那樣純潔姣美。北方把她叫作“掃帚花”,在鼓浪嶼她是模樣招人心疼的“豌豆公主”。
將動物當(dāng)朋友的呼吁,經(jīng)過多年努力,已深入人心。但有關(guān)植物研究,往往等同于農(nóng)業(yè)增產(chǎn)或園林優(yōu)選。植物不僅僅是人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對人的環(huán)境、飲食、疾病和情感具有潛在影響。植物的語言方式和情感個性,往往被忽略了。這是因為當(dāng)你回到家里,撲進(jìn)懷中摩挲邀寵的是貓咪,歡快地叫著跳著纏在腳邊的是小狗,而門廊里的冷水花,書桌上的天門冬,客廳的龜背竹、橡皮樹,和陽臺上的仙客來、朱頂紅等,默默伺立一邊。它們不會撒嬌,不會客套不會噓寒問暖,不會渴望地叫喚著:看我一眼吧,撫摸我一下吧,親親我!
有關(guān)植物情感的很多研究報道,不可思議得近似于荒謬,但卻很美,很接近夢想,像科普童話。比如有一種論調(diào)說植物不但有喜怒哀樂,而且會記仇。最典型的報告據(jù)說來自美國的一個情報官員,他把測謊器的電極接到植株上,用火燙燒葉子,描述器上立刻出現(xiàn)劇烈的振幅,仿佛銳聲慘叫“痛啊痛啊”。當(dāng)火移開,振幅即平靜下來(不像人類的創(chuàng)傷,一般要痛很久呢)。而試驗者再走近時,那保存經(jīng)驗的植株,又會恐懼地顫抖起來。據(jù)說由于植物的這種記憶,將來可以利用來破案。因此我警告你,殺人越貨時,目擊證人可能就是那棵不動聲色的金色合歡。
我情愿相信植物不但懂得而且渴望撫愛。我的父親培植玫瑰在本地小有名氣,同時也不排斥石榴和海棠等小家碧玉。每當(dāng)有變異新品的玫瑰在他呵護(hù)下,吐出獨一無二的鼓脹大花苞,白天就要搬進(jìn)室內(nèi),父親烹茶與之相對,晚間再移到天臺“呷露水”(父親的話),延長花期。父親去世后,不但玫瑰日見萎靡乃至傷殞,連那些平常茶花、薔薇和杜鵑,也不再振作精神,為伊消得花憔悴。
我的孩子兩三歲時,特別恐懼暴力。我只要握著一根小竹篾,指著他喜歡當(dāng)馬騎的小木凳說:“你再不張口吃飯,我就打痛它。”孩子緊張大叫:“別打別打它!”然后乖乖張開口,當(dāng)然只是一小口。竹篾下次再指的是玩具狗,甚至地磚。
人類在童年時期,相信萬物都具有與自己一樣的感受,極富同情心。等我們的心臟強壯到足以承受大悲大喜直至麻木,皮膚增厚到油鹽不進(jìn)刀槍不入,龜縮在世故的繭殼里,我們不相信了萬物通靈,或者不再關(guān)心。
多年以前我還年輕,朋友帶我去廣州植物園。茸茸草坡從我們腳下,一直鋪向湖邊,一棵接一棵的華冠水杉,半邊身子浸在水中,有如莽象渴飲;又像村姑俯身掬洗那飄逸濃密的長發(fā)。我們佇立在綠色蓊郁之中,語言飄忽而去,另一類詞匯隨著白亮的秘密在瞬間擊穿我。涼涼的水意,沿腳跟進(jìn)入,布滿全身。
你把我叫做梔子花,且
不知道
你曾有一個水杉的名字
在一個逆光逝去的季節(jié)
我不說
我再不必說我曾是你的同類
當(dāng)我嘆息著
借你的手凋謝
我的前生,我們的前生可能是一株梔子花或水杉么?并非故意矯情或聳人聽聞,我很清楚,這只是一廂情愿的幻覺。
如今我已又老又硬,雖然喜歡接觸植物世界的秘密,心里其實不能信以為真。就像閱讀民間傳說或者希臘神話一樣,它帶給人們神秘的想象、無盡的空間和深度,帶給人們真、善、美的情感啟迪。一旦真的相信植物有感覺,那我們在廚房里,怎能夠?qū)?zhàn)栗的胡蘿卜下刀呢?
臺風(fēng)來臨,樹木花草匍匐驚悚。我聽到家中那條老木凳的悲嘶。是颶風(fēng)喚醒它多年前被折斷乃至被鋸刨的傷痛記憶嗎?
思籌之路
當(dāng)我們習(xí)慣性地賦予動物以“情感”“靈性”時,往往忽視了在身邊默默不語的植物。舒婷憑借她詩人的敏銳觸角,感知著植物的情感,并探索著植物和人類生命的神秘聯(lián)系。這中間有著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動在,也有可能會改變我們對植物的傳統(tǒng)看法。而究其根源,其實是對所有生命的一種悲憫和尊重。
實戰(zhàn)演練
1. 請結(jié)合全文思考,文章首句“常常想,最與我們呼吸與共的,其實是從不打鼾擾人的植物”中“最與我們呼吸與共”有哪幾層意思?
2. 在第9段中作者說“我們佇立在綠色蓊郁之中,語言飄忽而去,另一類詞匯隨著白亮的秘密在瞬間擊穿我”,“另一類詞匯”和“白亮的秘密”分別指的是什么?
3. 倒數(shù)第2段,作者說“如今我已又老又硬,雖然喜歡接觸植物世界的秘密,心里其實不能信以為真”,其實蘊含了豐富的情感。你從這句話讀到了哪些?
4. 縱觀全文,作者為了突出植物的“情”,主要采用了哪種表現(xiàn)手法?試舉出兩三例來賞析。
答案解析
1. ①植物與我們的呼吸關(guān)系密切,能夠進(jìn)行光合作用,供給我們負(fù)離子和氧。②植物與我們的生活關(guān)系密切,是人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對人的環(huán)境、飲食、疾病和情感具有潛在影響。③植物與我們的情感關(guān)系密切,它具有自己的語言方式和情感個性,并且對人類具有情感反應(yīng)。④植物與人類有著生命之間的微妙聯(lián)系,而且這種“植物世界的秘密”帶給人們神秘的想象、無盡的空間和深度,帶給人們真、善、美的情感啟迪。
2. ①另一類詞匯指的是不能用人類的語言確切表達(dá),只能用心靈所感受到的領(lǐng)悟。②“白亮的秘密”指的是植物與人類在生命上奇異而神秘的聯(lián)系。
3. ①對年輕時候富有情感和領(lǐng)悟力的自己的懷念;②對植物的喜愛,熱情不減;③對于自己逐漸麻木、世故、現(xiàn)實到不再“信以為真”的遺憾、嘆惋和自嘲。
4. 對比烘托。通過植物與動物境遇的對比,反映植物的“情”經(jīng)常遭受到人們的忽略,并且突出植物有著自己獨特的語言方式和情感個性。通過父親照顧的植物在他生前和生后生長情況的對比,反映植物對人也有感情。通過人類童年時期極富同情心與成年以后逐漸麻木的對比,反映我們之所以感受不到植物的“情”是因為我們自身感受力的退化——而事實上,情感豐沛且領(lǐng)悟力強的人,就如同年輕時候的作者一樣,是可以體會到這種“情”的。(以上三個例子,任意答到兩個即可)
編輯/姚 晟